第六章 天賦明性
一切現象都是心的顯現。
——第叁世jia華噶mb,《噶mb道歌集:了義大手印祈願文》
雖然我們將空性比喻爲虛空(space),以便了解心大無限的本質,不過這個比喻並不完美,至少據我們所知,虛空並不具有覺知的能力(覺性)。然而,從佛學的觀點來看,空性(emptiness)和覺性(awareness)是不可分的。空性和覺性不可分,就跟濕潤之于水或熱度之于火是不可分的道理一樣。換句話說,你的真實本性不僅具有無限潛能,而且是全然覺知的。
在佛教名相中,可以即興反應的覺性稱爲“明性”(clarity)(自然的覺性,自心能無限覺察的能力,也被稱爲“心之明光”。),有時也稱爲“心的明光”(clear light of mind)。這是心的認識層面,讓我們能夠認出與分辨由于空性而不斷浮現的各種念頭、情緒、感官知覺和顯相。甚至在我們不注意的時候,這個“明性”還是持續運作者,例如,我們會突然想到“我得吃點東西”“我得走了”“我必須待著”等。如果沒有這心的明光,我們就無法思考、感受或體會一切境,也無法辨識自己的身體、這個宇宙,或在這宇宙中顯現的任何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