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心?生物現象?或兩者兼備?

  心

  生物現象

  或兩者兼備

  

  佛在心中……

   ——《正相合續》

  未被具體認定的事物並不表示就不存在,從試圖具體確認“心的位置”這件事情上,我們就可以明白,盡管顯示心在活動的證據非常充分,卻沒有任何科學家能具體認定心本身的存在。同樣地,也沒有任何科學家能夠精確地在最基礎的層次上定義虛空的本質和特性。然而,我們都知道我們有“心”,也都無法否認虛空的存在。心和虛空是我們文化中根深蒂固的概念,我們非常熟悉這些概念;對我們而言,心和虛空的存在是一種常態,而且就某種程度而言,再平常不過了。

  但是,“本然心”和“本然寂靜”就不是這麼熟悉的觀念了,因此許多人會對這兩者抱有某種程度的懷疑。但我們至少可以說,運用同樣的推論和直接體驗的方法,我們應該也會對本然心産生一些熟悉感。

  佛陀曾以問答的形式教導過,本然心的實相可通過某些明顯的征象來顯示。他的問題是:“什麼是所有人共同關心的事

  ”我在公開教學中問大衆這個問題時,得到各種不同的答案,衆說紛纭。有些人回答說,人們最關切的是如何生存下去、活得快樂、避免受苦、被愛;其他的回答包括:和平、發展、飲食、呼吸、不要改變,以及改善生活品質等;有些人的回答則是他處與自處皆能和諧、了解生命的意義、對死亡的恐懼等。我覺得特別有趣的一個答案是:“我!”

  其實,每一個答案都完全正確,代表究竟答案的不同層面。無論是人類、動物或昆蟲,一切有情衆生最基本的關注都是渴望離苦得樂。

  雖然每個人的策略可能不同,但最後我們都是爲了同樣的結果而努力。即使螞蟻也一刻不曾停歇,或覓食,或擴建巢穴,不斷來回奔波。它們如此忙碌的原因是什麼

  就是爲了找到某種快樂,並避免受苦。

  佛陀說,達到永恒的快樂與避免受苦的欲望,無疑是我們具有本然心的征象。事實上,其他征象還有很多,若要一一列舉,恐怕需要再寫一本書。那麼,佛陀爲何特別重視這個征象呢

  這是因爲一切衆生的真實本性原來就是全然遠離痛苦,並具足圓滿喜樂的,在追求快樂、避免受苦的過程中,無論我們用的是什麼方法,我們都只是在展現自身的本質。

  我們最渴望的永恒喜樂,其實就是本然心“微細而不變的聲音”,這個聲音提醒我們真正能夠體驗到的境界是什麼。佛陀以母鳥離巢的比喻,說明我們的這種渴望——無論母鳥飛到多麼美麗的地方,無論它在那些地方看到多少新奇有趣的事物,某種力量一直誘使它回到自己的巢穴。同樣地,無論日常生活多麼讓人沈迷,無論目前墜入愛河、受人贊美,或擁有一份“完美”工作的感受有多麼美好,渴望得到圓滿恒常的快樂,卻一直吸引著我們。

  也可以這麼說,我們是患了對真實本性的思鄉病

  

  

✿ 继续阅读 ▪ 做你自己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