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爲歸——彌陀大願菩薩生西九周年皈依法會開示
阿彌陀佛!首先恭喜大家, 大家終于從現在開始,成爲叁寶弟子,成爲步入菩提道路的成員,你的人生從現在開始,就有了新的意義,新的價值,新的光彩。一定要把過去的煩惱,過去的憂愁,過去的怨恨統統放下,給自己一個嶄新的開始。
從學佛以後我們內心深處光想善的,光學善的,光做善的,這才是佛門裏常講的“善男子、善女人”,將來我們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那裏是諸上善人聚會之處,如果我們光念佛,不懂得修善,不懂得修福,不懂得和大衆和睦相處,就是我們缺少善根,即使有因緣福德,也是很困難的,所以我們在這個世間不僅僅自己要精進修學,老實念佛,更主要的也要幫助別人,多行善事,一切回向給我們作爲淨土的資糧,這是對的。
有很多人誤會,學佛了不知道怎麼修,反而只以爲大家都在誦經念佛,每天不幹別的,才叫敦倫盡分。你有這個福報,你有這個因緣,念佛,念經給一切衆生回向,給他們做福修慧,這是好事情;如果沒有這個緣份,你在家庭裏面擔當著家庭任務,你在工作崗位上擔當著工作的任務,甚至于我們生活的每天都在忙碌著,在忙碌的同時,抽出時間來誦經念佛,修行自己,這也是正確的,一定不要以爲學佛以後,家庭責任也不顧了,社會義務也不盡了,這是對佛教的錯誤認識,很多人因爲這個放不下,不敢做佛菩薩。
佛是大慈大悲的,佛法在我們生命裏面注入智慧,注入覺悟,讓我們的人生更加精彩,更加有意義,學了佛以後,人的一生就很少有遺憾,所作所爲到老年以後就會想到佛教導的是對的,都能得到真實的利益。
佛教導我們先成人後成佛,先從好人做起,人做成功了,然後佛就成功了。佛法在世間教導我們衆生,都能夠明白宇宙的真相,明白我們生命真正的意義,有些人忙忙碌碌,迷迷糊糊,正所謂所說的“醉生夢死”,一生不知道爲何忙。有人痛苦,痛苦了一輩子,不知道爲什麼,總以爲別人對不起他,總以爲別人都是錯的,自己受到傷害。
誰受到傷害了呢?爲什麼不把你自己放下呢?過去的已經過去了,那只是個現象而已。過去了爲什麼你還有那麼多痛苦呢?因爲在你心裏面沒有放下,沒有了解佛講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只是一段緣分而已。你仇恨他,他仇恨你,到頭來,都是假的,不是真的,過去了。既然過去了,你爲什麼還放在心裏?你爲什麼還耿耿于懷?造就你未來的道路那麼痛苦,提起這些事情那麼傷心。這都是自己沒有了解事實真相,沒有了解我們生命真實的意義所造成的。
爲什麼學佛的人常生歡喜心,法喜充滿?他知道善惡是非取決于自己。我們一心一意努力去做,即使有點障礙,有些障緣,也是正常的。因爲我們現在開始改過自新了,我們現在開始斷惡修善了,我們過去生中呢?再過去生中呢?過去雖然與佛結緣,有這個善根,今天又重新步入佛門,學佛了,但過去的時候也造過惡業,過去的時候也做過不好的事情,所以坎坎坷坷是正常的。但是我們要有一個信念:人在行善,天在看。我們學佛了,知道佛菩薩也在看。
一切衆生都明白這個道理以後,你才知道,原來這個世界上,沒有人能夠吃虧,也沒有人能夠占便宜。你所吃的虧,要麼是過去你們有這個因緣,欠下來的;要麼是你像高利貸一樣,像銀行存款一樣,你暫放在旁邊而已,暫放在那裏,現在他要還你的,有些人,自以爲占便宜了,能不能占到便宜呢?占不到。我們明白這個道理後,你的心就平了。上當了,吃虧了,或者被人陷害了,你也“阿彌陀佛”,消業障了,太好了,這帳就了了。欠別人的,我還了;別人欠我的,也算了,有這個緣分。希望我將來成佛了,再來度化你。這多有意義!
佛菩薩的心量,永遠是慈悲的,永遠是博大的,因爲佛知道,一切衆生,才是真正的自己。我們不知道,我們總認爲這個小的生命是自己,總認爲我們這個色身是自己。其實這是一個很大的錯誤。西方的哲學家很高明,他們說誰是自己呢?思想是自己。他們有句最著名的話,“我思故我在”。我有“想”,我這個念頭是自己,身體是不是自己呢?不斷地變化。你從出生到老化,不是叁十年、八十年,一下子老化的,是每天都在變化。天天有多少細胞沒有了,天天又有多少細胞重生了,天天在變化。你說哪一天是自己呢?這個小生命,是依附著一切有緣衆生而生活的。你想吃大米,吃飯,是依附這些耕田的農夫而生存的;你想穿衣,就要依附著這些種棉花、做衣服的人而生活。我們這個生命單獨地在這個世界沒法生存,這叫共業。每一個人在這個世界上都能升起感恩的心,你說這個世界多麼和諧,多麼祥和,這個世界永遠地充滿了福音、充滿了智慧、充滿了無窮的力量,大家煩惱都化解了,仇恨都化解了,彼此一團和諧,多麼自在。
我們學佛了,明白這些道理了,佛菩薩教導的一定要盡量去做到,所謂依教奉行。首先,把我們的思想,把我們的人生作一個改變。學佛了,佛讓我們勇猛精進,積極地向前走。別人不了解,誤會,說佛教很消極,是個消極的態度。其實他們不了解佛教,他們不明白這個事實真相。菩薩六波羅蜜,其中就有精進。菩薩都在精進,何況我們凡夫呢?凡夫更應該精進。精進了以後你才能夠得到清淨心,然後才能開智慧。智慧開了以後,那你就真正地找到自己,佛門裏面常講的“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真正的意義,真正的這個命,你才知道,原來是我們本來具足的這顆真心。
這個真心是什麼樣子呢?無所不像。這個真心在什麼地方呢?充滿虛空法界。這是自己的真心。我們所能思維到的,所能看到的,所能聽到的,沒有離開自己。離開自己你什麼也看不到。所以佛說,你所能接觸到的,都是緣分。善的是緣分,惡的也是緣分。既然是自己的緣分,你又何必去傷感,你又何必去痛苦呢?爲什麼不潇灑地去面對呢?萬事萬物,說到真實處,就像佛說的,來了沒有?沒來;走了沒有?沒走。不來不去。不增不減。這才是我們的真心。
我們認爲這個人,從母親肚子裏出來了,我們感覺這個小孩出生了。活了八十歲、一百歲,身體老化了,不要了,這個人過世了,我們認爲這個人去世了。是不是這個樣子呢?這是我們凡夫所感應的頻率只有這麼短,只能看到這短暫的八十年、九十年。他不知道衆生沒有來投胎前是什麼一個狀況,這個身體不要了,舍掉以後,又是一個什麼狀況。靈魂不生不滅。只是隨著自己所造作的善惡、因果,不斷地去輪轉。如果把靈魂修成靈性,所謂的明心見性、見性成佛了,佛是圓滿的本體,見到本來面目了,靈魂就變成了佛性。佛性不生不滅,不垢不淨,達到虛空法界無有一物不是佛性的變現,不是諸佛的化身。就是這個道理。
雖然很高深,但是我們要明了一點:過去祖師們所講的,皈依佛,佛者覺也,讓你覺悟;皈依法,法者正也,讓你有正知正見,不要迷信,不要以爲裝神弄鬼的一種狀態是佛教,就錯誤了。正知正見,正而不邪,要向佛學習,學習佛的教導;皈依僧,清淨不染,讓我們的心地能夠時常保持清淨,保持慈悲,保持一顆只爲別人想,爲別人付出的心,自自然然你就在其中了。因爲一切的衆生才是真正的自己,一切衆生就像自己的一面鏡子,你對他好,鏡子裏面的這個人就會對你好,你對他笑一下,他也笑一下;你要很嗔恨這個鏡子裏面的人,你一個表情,鏡子反過來和你的表情是一模一樣的。我們明白以後才知道,我們要有一顆愛心,要有一顆清淨的平等心,去對待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你說你的心多麼坦蕩,多麼自在,你就成菩薩成佛了。
修佛法沒有迷信,沒有絲毫的讓人迷茫的地方。佛讓我們斷惡修善,教我們破迷開悟,破除一切錯誤的知見,破除一切迷茫的想法、看法,回歸到正知正見,進而轉凡成聖,轉凡夫心成聖人心。聖人什麼心?清淨、平等、慈悲一切,所以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就是這個道理。借著大願菩薩的大願力,我們每一個人皈依佛門以後,都應該有正知正見,都應該向佛菩薩學習,這一生能夠殊勝圓滿,能夠爲社會、爲國家、爲你自己的家庭有所作爲、有所貢獻,然後一心念佛,最終圓滿地往生淨土,成佛去了。多麼有意義,你的人生多麼圓滿!
佛菩薩教導我們,衆生應以什麼身得度,佛菩薩就會應化什麼樣的身份來度脫衆生。我們這個時代當中,念佛的同修多。應了釋迦牟尼佛的法運,末法時期,念佛的多,成就的多。所以彌陀大願菩薩就爲我們這一類因緣成熟的衆生,做一個圓滿的示現。讓大家明了,你們也可以成佛。無論你是一個什麼樣的工作方式,什麼一個工作的職務,男女老少,各行各業,哪怕你是個家庭主婦,真正地做好人,行好事,一生慈悲爲懷,老實念佛,盡到自己的本分,佛門常講的敦倫盡分,大家都可以成佛。龍女八歲就成佛了。所以我們要對佛教有正知正見。
我們中國著名的四大菩薩,觀世音菩薩家喻戶曉,他示現的什麼身份?有發髻,在家身份。文殊菩薩也是在家的身份。普賢菩薩也是在家的身份。在家身份的菩薩很多。出家的身份是地藏王菩薩。地藏王菩薩表根本大地,表學佛的基礎,告訴一切衆生,清淨、平等、慈悲,用大願力來服務一切衆生。觀世音菩薩的願力,千處祈求千處應,苦海常作渡人舟。誰來落實?觀世音菩薩來落實。
落實這個願力,就沒有形象。你需要一個老人來幫助你,觀音菩薩就現個老人的身份來幫助你。你希望一個小孩來幫助你,觀音菩薩就現個小孩的身份來幫助你。那你說老人是觀音菩薩,還是小孩是觀音菩薩?有人問,觀音菩薩到底是男的還是女的呢?很多人問這個問題。有的相觀音菩薩是個女身,慈母一樣地慈悲;有的相觀音菩薩還長胡子。菩薩到底是男的還是女的?搞不明白,就來問這個問題。你喜歡觀音菩薩現什麼樣的身相來幫助你,而且現這個…
《淨土爲歸——彌陀大願菩薩生西九周年皈依法會開示》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