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諧世界從心開始
撰文 / 釋淡塵(種德禅寺佛學苑學僧)
認識世界,也就是認識真理實相的開始.矚目世界各國,到處彌漫著叁大不和諧的情形、地區動蕩不安,鬥爭不斷;恐怖勢力日漸猖狂;經濟差異,貧富懸殊;宗教之間互相排斥.這些因素導致人們越來越沒有安全感與歸宿感,總面臨著恐懼不安的情緒,雖然物質生活條件都提高了,可是精神生活反而變得空虛,道德淪喪,這些又是什麼引起的呢
總的來說,都是由于人們自己的心念而起的,從佛教的角度來講,就是貪瞋癡叁毒在起作用.
所謂,心淨則國土淨,要是我們都把自己的心恢複原來的本性,清淨汙染,不貪、不瞋、不癡,則變現出來的世界就是和諧的世界,若我們都把心量變得如同虛空的廣闊,大地的博厚,則有什麼不可以裝得下呢
又有什麼煩惱可起呢
所以心是解脫煩惱,得到安樂和諧的根本.
相反,往往在現實生活中,人們都不懂得寬容異己,或爲了自身的利益,不惜一切代價來達到目的.人們總想讓自己過得更好,過得快樂,卻忽視了別人的心意,亦如是,處處傷害別人,反而拼命追求錯誤的東西.如人們想吃的更好,每天都大魚大肉,卻不知犯下了重大的惡業,或想統領對方,戰爭就爆發了;或想標榜自己,無意或有意得就毀謗對方了.還有我們不斷使用新産品,環境汙染就越來越嚴重了等等這些.我們都執著某一方面好,就不斷的去追求,去索取.,然而事與人違,自己種下的苦果最終還是由自己來品嘗.人們往往都認爲得到的就是幸福,卻忽視了奉獻,少欲知足、感恩、放下才是真正的幸福.
個人的幸福構成了世界的和諧,世界的安甯和諧取決于一個國家、一個國家的和諧取決于每一個家庭,每一個家庭的和諧取決于每一個成員,每一個成員都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即是丈夫又是父親也是兒子,即是妻子又是母親也是兒女,當你面對這不同的位置時,能演好自己的角色,盡好自己的責任,這樣,和諧世界由此構成,就是從自身開始,從心開始.
儒家主張“修身、齊家、治國、太平天下”佛教主張是從根本處下手,就是自己的心,面臨境界對治自己的心,斷除貪嗔癡,若心不妄動,身也不造作,口不亂說,始終保持一顆純淨的心念,這樣很多不如意的事會自然而然地消失,也自然而然得到安甯與自在,自己得到安樂,整個世界也就安樂、和諧。記得慧律法師說過一句話:“把自己心擺平等天下太平!”它們是等比量的。
例如,一個男主人走進廚房門時,把旁邊的豆子碰倒了,他馬上撿起來,連說幾聲對不起,他覺得他媳婦花了很多工夫從下種子到收割都是不容易,現在掉下都不知道能不能全部撿起來,所以他很內疚,這時婆婆進來看見了也連聲說對不起:“是我剛才進來時已看見豆子放在這個地方,覺得很不安全,但沒有及時拿走,是我不對。”正在這時,她媳婦進來了,也說:“對不起,是我的錯,我做好了不應該放在這裏。”如果男主人碰倒豆子後大發雷霆:“是誰把豆子放在這裏的。”一場家庭風波也許就爆發了,但由于個人一念的內疚,隨而得到和睦充滿了溫馨與體貼。這樣,人人如此,家家如此,國國如此,不就是世界太平了嗎?
所以和諧世界必須從“我”開始,從心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