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事之本
撰文 / 釋延聲(種德禅寺佛學苑學僧)
韓愈認爲:“業精于勤荒于嬉”就是說,只有勤奮學習才能精于學業。可知,無論在學習中、或各行業、或佛弟子,都應當以勤作爲成事之本,把理想變成現實。反之,如果馬虎隨便就會荒廢學業。
凡是有成就的人,都具有勤奮刻苦的精神。從古至今中凡成大事、大學問者,他們之所以成爲傑出的人物,就是靠後天的努力。有一分勞動就有一分收獲,日積月累,從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創造出來。必經過奮鬥來實現,靠不懈努力和艱辛的勞動來實現。如果有哪一位名人,是天生的天才,不靠後天努力而成名,那簡直不可思議。華羅庚說:“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天資差些的人通過努力,也可以成才。愛迪生小的時候,被老師視爲低能兒,被開除出學校,但是經過他自己的勤奮,終于成了舉世矚目的發明大王。至于社會上那些成功的企業家等,他們所以能成功,絕不是從安逸享樂中所來,也是從不停地勤勞奮鬥中獲得。
我們佛教中也有精進波羅密,是六波羅密之一,是菩薩成佛的六種重要的法門之一。爲了成佛事業的圓滿,必須不厭疲倦用功辦道,以勤作爲成佛的前提,必定能夠減短時速成就佛道。本來彌勒菩薩比釋迦佛早學佛,但是由于佛陀精進力與勇猛心,超過彌勒菩薩的境界,終于比彌勒菩薩先成佛。反之,若無精進,隨懈怠轉,何時能成佛?成佛極爲遙遠啊!
俗話說:“各人吃飯各人飽,各人生死各人了。”因此,必須要自己從勤勞奮鬥中創造光明,從勤奮中去完成自己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