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談“和諧”
撰文 / 釋宏果(種德禅寺佛學苑學僧)
“和諧”一詞,意爲“和睦協調”。這是說,出家人共住要彼此心生歡喜,就像水和乳融合在一起,和諧無別。
佛教的“六和敬”,就是“身和同住。口和無爭。意合同悅。戒和同修。利和同均”。其中,見和同解。戒和同修。利和同均。是和合的基本點;意和同悅。身和同住。語和無诤,是和合在身口意叁業的表現。“六和敬”精神與和諧社會的理念是相通的。和諧社會一定是民主。法製的社會,戒和同修體現的就是民主管理僧團的律治精神。和諧社會是有著共同社會價值和理想目標的社會,見和同解正是追求一致的倫理價值觀念。和諧社會是利益分配均衡的社會,利合同均實現的就是財富的公平處置。至于身和同住。口和無诤。意和同悅,則表現了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的團結。和睦。和諧關系。
其次,我們也要深信因果,簡單的說,就是深信有因必有果,善因得樂果,惡因得苦果的道理。我們常常會懷疑世界的公正性,感歎爲什麼有時善人受苦,惡者無報;爲什麼有時辛勤無果,不勞有獲。于是乎,罵天罵地,認爲老天既然不公,我們有何必遵循公義?于是,爲非作歹,把心中不平強加于世界之上,使之符合自己的判斷。其實,這都是因爲我們對因果缺乏信心,理解造成的。《大寶積經》雲:“假使經百劫,所做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清楚的說明:因果雖說一定,但因要成爲果,還須緣的參與,即佛教所說的“缺緣不生”。明白此道理,我們就不會對現實世界看似的不公心存懷疑。須知,在因果面前,一切都是公正的。我們決不會去怨天尤人,唯有自己積極努力的轉變。有了深信因果的心也就擁有了公正的世界。
以上,如果做到這些,世界必將因此改變。擁有怎樣的心,就會創造怎樣的世界。和諧的世界,還應同時具備和平。公正。富足。溫暖。清涼等諸多要素。當我們擁有完美無暇的心,這樣的世界就離我們不遠了。願我們攜手共進,從心開始,共創人間淨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