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處理的。
法 師:你礦泉水處理的時候,也不是殺掉了很多生命嗎?你喝這個水,你不是直接的殺也是間接的,不是主犯也是隨從哪。
主持人:那我沒有殺,但是我吃肉,行嗎。
法 師:你不殺,或者叫他殺,或者他殺,你後來吃了,你不是主犯至少也是脅從犯,但是這個因果就要少一些了。
主持人:那吃肉多的人殺業重嗎?
法 師:就吃肉這個問題,在佛教本身,原來在製戒律的時候,就沒有這麼一說。在釋迦牟尼佛成道以後就沒有製定戒律,就是在修行當中發現了問題,發現問題的時候,發現一個問題就製定了一條戒律。殺生,就是我們作爲一個覺悟的人,知道衆生的生命是平等的,我們如果把別人的生命,和其他生命作爲己有,去傷害它,這是一種造業的行爲。那麼人與人之間,動物與動物之間,生命與生命之間互相宰殺,就造成一種業力現象的循環,這是要得因果的。我們經常說,一劫人身萬劫難嘛!所以,一萬個生命當中都沒有一個人。就是說要做一個人是很不容易的,所以要珍惜我們今生的生命,要愛護其它生命,要把其它生命看做跟自己生命一樣的,這樣去愛護它,這是菩薩心腸所要具備的。
主持人:那咱們再談到盜的問題,就是偷盜的問題。這個偷盜現在很少有人去犯了。您對這個怎麼看呢?我不怎麼犯偷盜,如果犯了偷盜,偷盜犯得多的話,也會影響健康嗎?
法 師:現在沒有很多人去偷盜,這只能說是具體的現象。事實上偷盜它有很多定義。並不是要去搶、去偷才是偷盜,那只是偷盜的一種。凡是不是屬于自己的,不是屬于自己的財物和東西,用不正當的方法去取得的,或者奪取、盜取都算偷盜。比如偷稅漏稅啊、敲詐啊,這些都是屬于偷盜的範疇。我們犯了偷盜,把不正當的東西作爲自己的,所以我們心理上首先是不平靜的,由于心裏不平靜,它要得一種不平靜果。偷盜本身他的果就是貧窮,偷盜了別人的東西在因果上講,自己就會貧窮。偷盜了別人的東西心裏不平靜,他所導致的這個結果,就是心裏不平靜就導致了我們的壽命縮短,這樣呢,也會造成健康上的影響。
主持人:那麼咱們再談談妄語,妄語應該是說謊吧?說謊這個問題我曾經研究過,因爲我小的時候,我媽媽經常打我,說小孩子不要撒謊,然後來等到長大的時候,我忽然發現有一個教育頻道裏面播的對子女教育的情況下,說如果嬰幼兒成長的過程當中,一個小孩子如果叁歲他要學不會撒謊的話,那等于他的人格上是有缺陷的。並且在這個社會當中,比如我們做生意,或者說一些善意的謊言,或者說隱瞞一些具體事實,或者說做生意我不會告訴你掙多少利潤,這些都算是犯了妄語罪了?但是這個罪我覺得是不可避免的。如果五戒當中,所有的五戒要犯的話都會影響健康的話,這一戒如果要犯的話會影響哪些方面的健康問題呢?
法 師:“行直何勞持戒”呢?妄語這一戒,人們都很難守到,常常以方便善巧來掩飾自己。事實上妄語這一戒,是可大可小的。一句話可以救一個人,一句話也可以害死一個人,你說是嗎?對了。這個妄語戒呢,就說在我們的生活當中和工作當中,經常有妄語,它包括了很多。佛教的妄語戒不僅僅是說假話。妄語還包括,粗惡語呀,挑撥離間哪,口是心非呀,一切不健康的語言都算到這個內。
主持人:那在我們生活當中這個情況可是太普遍了。
法 師:生活當中是很普遍,作爲一個守妄語戒的人,只要做到一點,第一我們的動機和用心是善良的;第二不是故意的;第叁個我們的一切行爲都是爲了別人的善巧,爲別人好,而不是爲了自己的私利。這一點是善和惡的分水嶺。我們做一切工作只要是善巧的,比如說過去有一個獵人在追趕一個獵物的時候,前面就有一個人,這個人看到獵物被追趕的時候,從身旁跑過去了,這個獵人就問前面這個人,“你們看見我這個獵物了嗎?”他說:“看見了。”“到哪兒去了?”“到東邊去了。”事實上這個獵物是到西邊去了。他說了一句假話,這句假話救了這個生命,所以這個就不算妄語。像這樣的例子,在佛教公案上也比較多。那麼做一件事情,就說一個妄語,你說一句好話能夠救很多人。比如說一個謊言,不說謊言,一句善巧的話,能夠救很多人,那麼你這句善巧就不叫妄語了。你說的很多話中,比如有一個人他本身就有很多功德,在人們當中威信很高,你在群衆中散播了很多流言蜚語,大家對他失掉了信心,斷了這些人的慧命。這個比殺人的罪還重的。斷了人的慧命的妄言,和挑撥離間的這些蜚語是比什麼罪都重,人最大的罪惡就是斷別人的慧命。
主持人:那一個人老說謊,會得什麼病?
法 師:最好是不要養成老說謊。老說謊所得的病那就是很多了,就看他的結果了。如果你這個謊話,你說出的這些話害了很多人那罪過就很大了,如果救了很多人這個功德就很大了。那麼一句話呢,要看我們自己說這句話的動機、目的和它的作用是什麼,方法是次要的。
主持人:那麼咱們再說說邪淫對身體健康的影響,邪淫對身體健康會有什麼影響?
法 師:世間人都認爲“萬惡淫爲首”。邪淫呢,對身體的影響那就很大了。正當的淫,它心術正,它首先那是保精固陽,邪淫的人他心是亂的,既傷害了自己的身體又破壞了社會的人倫道德。破壞了人倫道德,他在因果上,他要背很多業力和障礙的。所以,邪淫它帶來的罪過也是不可思量的。首先他不能了生死。因爲邪淫這件事情呢,既敗壞了道風、又敗壞了世風,而且又使自己身體受到了很大傷害。因爲按照中醫上來講,萬物生血,血能生精哪,你直接傷精,傷精也傷氣,傷精也傷血,把神、氣也都傷了,那麼對人的身體危害是很大的。
主持人:那麼再來一個酒,不好意思,法師,我這個人就特別貪酒。如果要是沒有酒的話,就睡不著覺了。酒戒,如果要是經常喝酒的人,對健康肯定是會有影響的。
法 師:至于喝酒這條戒律,它是我們佛教說的五戒之一。事實上對我們比丘來講,他只有四分戒律。四分戒律中就沒有酒戒這一說。在製定戒律的時候,也沒有這一說。是因爲人們在生活當中,行持當中,由于喝酒喝醉了,亂了自己的性,他殺、盜、淫、妄這四戒都犯了。這個喝醉了酒是亂性的,這個人的一切行爲是不由自主的。所以酒戒,本身喝酒對身體來說有害,少喝一點也有益,比如出家人,修行的人,喝點藥酒,對身體有好處的這些酒,是可以喝的,但是不能喝醉。戒酒就是警惕大家不要喝得很醉,亂掉自己的這個性。亂性過後呢,身體是不能做主的,一般是戒酒。現在很多居士皈依以後仍然喝酒,比如有些出家人也喝酒,他是少量的、有些是喝藥酒。喝酒自己不要迷惑,不要喝醉,實際上對身體來說,喝多了就有危害,喝少點也是有益處的。不喝酒是爲了讓我們戒掉自己的行爲,讓自己清醒、清淨、不亂自己的性。但是喝酒這個戒呢,一般在我們修行人當中,應該是戒掉爲好。
主持人:那麼按您剛才說的,如果一個有道德的人,對生活、對世間有正確認識觀的人,如果他真的有正念在前面的話,肯定是不會有疾病産生的。那您出家這麼多年,您得過疾病嗎?
法 師:我到現在已六十二歲了,只得過感冒病,還從來沒有到醫院去住過、也沒有打過一次吊針。我的身體一直都是很平常,保持健康狀態。爲什麼能這樣呢?首先我沒有做害病的事情,我的心是寬廣的,不去想那些不該想的事情。你思想健康了、精神健康了,實際上是精神可以指揮一切的。精神健康,按照這個醫理上講,氣由精神可以指揮一切。我有一次在北京給他們講課的時候就說:“我們的身體爲什麼會得病?爲什麼有煩惱痛苦?煩惱痛苦和身心的一切疾病,都是我們自性不清淨所造成的,就是由于我們的心不清淨造成的。”如果我們心清淨了,行爲端正了,完全可以調理自己的身心,把握自己的行爲,可以減少很多疾病。有些事情我們能夠做到,早減少一些疾病,這是有好處的。但是屬于機械上的,比如象那個流行病、空氣中傳染的這種病,如果我們自己的抵抗力強,也能夠戰勝它。有些流感哪,或者什麼病哪,在同一個地方,爲什麼有些人又被傳染了,有些人沒傳染呢?一個就是他的抵抗力強。抵抗力強他就可以戰勝這些病。中醫有這麼一句話嘛,“邪不入心,神不亂”嘛。
主持人:那麼法師,您的幾百萬弟子當中,有病的人多嗎?
法 師:這個問題呢,應該這樣來講,我的幾百萬弟子,來見我的,來拜師皈依的,他們都帶著不同的目的來的。有很大一部分人,是因爲有病來見我的。但是通過自己的學修、調整,很多都好了,包括癌症都好了。
主持人:癌症都有好的?
法 師:有的,這是有事實的。
主持人:那您跟我說說。
法 師:比如我們中江縣原來的回龍區的區委書記張有新,他就是已經被綿陽地區人民醫院正式定爲絕症的——肝癌,通過自己的修煉,不到一個月,他的病好了。他在醫院裏去複查以後,恢複了他的工作,到現在都快二十年了,沒有複發,身體還越來越好,他是現在是中江縣的人大副主任。這是一個大家都知道的事情。不管是什麼病,只要我們有信心都能夠戰勝它。如果連戰勝病的信心都沒有,藥物起的作用也是不大的。
主持人:太神奇了,那法師我要向您請教啊?我這個人呢,兩叁年前,是有過輕度或者中度的抑郁症,是什麼樣的反應呢?就是睡不著覺,只能靠酒精,吃安眠藥睡覺,吃少了呢,還睡不著,反正身體狀況非常糟糕,走幾步路都要歇一歇,然後心髒經常會巨痛巨痛的,心口會腫,後腦也會腫,然後這個時候,我就實在是沒有辦法,我看遍了北京的很多醫院,最後給我得了一個結論就是說:“你這是抑郁症。”然後就吃這種抗抑郁的藥。現在已經兩年多了,但是後來我想,總這麼下去也不行。我就找我自己喜歡想幹的事情來做,包括咱們拍這期節目。那法師您說我這種病,是怎麼得的呢?還是因爲我這人想的事情太多,還是因爲我平常生活當中,一些不正確的行爲和思維,所造成的這種疾病呢?因爲現在社會上所有我們這些屬于白領的人,都是非常困擾的,很多人得了這種病都不敢說,您對這種病怎麼看呢?
法 師:我對待這種病的看法是這樣的,特別是西方得這種病的人最爲多,而且是在西方的上層知識界特別多。得這種病的主要原因它是由于陰陽不調和。他身體內部生物分子的動向和次序混亂所造成的。這個不僅僅是一個方面的問題。如果我們可以轉換一下,糾正一下我們的工作程序和思想程序,這個問題就解決了。老是去吃藥,要解決這方面的問題有些困難,比如按照道家的方法說,我們的陰陽不和,那就是奇經八脈不調。奇經八脈本身它就與五髒六腑有關系,只要用我們自己的心和性和我們的意識去調整,才能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我們只要轉換一下我們的工作次序和思想次序,調整一下。這個問題呢,不宜吃太多藥,因爲任何藥都是有毒性的,是越吃越虛。但是,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用些藥物調整一下,作爲一種助緣。這樣的病應該是用自己的調整方法,來調整自己身心的動態和他的次序,才能根本解決問題。
主持人:學佛會對這種病有幫助嗎?
法 師:學佛可以開發智慧、可以覺悟人生,可以善調身心,可以把我們自己的生理和心理上的所有的障礙排除,讓它進入一種正常的軌道,這樣呢,不但能夠排除疾病,而且使身心健康長壽,並得到快樂。
主持人:那法師,您能跟我們觀衆朋友們開示一下,什麼樣的行爲,或者說大家以後應該怎麼樣去做,才能避免我們這些沒有必要的疾病沾染到我們身上?希望您給大家介紹一種方法。
法 師:第一個就是要有平等心的行爲,我們做任何事情,不管是生活、工作和對待人、對待事都要有平等心去對待。用平等心去對待,我們心裏就很少有障礙。那麼我們身體的本身,它的精神和身體的內部的次序的運行,它都會非常正常地按照它的這個規律來運行。我們的身體,它的生物分子和動向按照正常的軌道來運行的時候,那麼他的邪氣和他的病竈在上面是藏不住的,我們身體的抵抗力就會增強,這是第一個;第二個,就是用寬松的心態去對待別人,我們心胸要寬廣,我們要能容納萬物,能容納一切事情,對任何事情不要完全爲自己,都是爲了別人。我們按照佛教的理論來講。我們的功德和我們的行爲,都是爲了別人,那麼別人得到好處會感恩,他就積累了我們的功德。積累了我們的功德就減少了我們自己的業障。這樣從因果上講,就能夠根除自己身心上的疾病和不平等的這種狀態。除了這個而外,其他一切行爲都是機械性的、現象性的,如果從我們這個方面下手的話,用佛教的話講,只要生起了出離心,發菩提心,發了大願,把我們的功德都回向給衆生,衆生的功德加起來用在我們自己的身上,有什麼問題不能解決的?所以,做功德的這個實益,是非常大的。它不但能夠使我們現象上能夠得到實益,而且功德可以消除我們累生累劫的所有業力障礙,使我們做什麼事情都順利,身心就會健康。
主持人:好了,感謝海空法師。感謝觀衆朋友收看我們這期問道節目。我們下期節目再見,海空法師,謝謝。
《學佛與健康(鳳凰網【問道】海空上師專題紀實)》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