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蓮花生大士全傳 第一篇 蓮花王 第九章 屍陀林中空行海

  第一篇 蓮花王 第九章 屍陀林中空行海

  以屍疊起秘密王座

  超越了死生生死 生生死死 生死死生

  空行海衆狂喜的享樂

  身、口、意密的自在

  挂起日頭

  拈起月光

  大幻化的遊戲王

  在佛陀成道的勝地菩提伽耶西南方數十裏的地方,有一座屍陀林的墳區,這個地方被稱爲腐屍林,因爲其中充滿了種種的腐屍,並且到處胡亂堆積,有時又稱爲蘆葦林,因爲到處都長滿了蘆葦。

  這座腐屍林面積約有二叁十裏,它本來是一個殊勝的修行勝地,但是在現在的緣起中,卻成爲這樣腐敗和恐怖的景象。

  其實就一個真正的修行者而言,這是一個最佳的修證處所;但是就凡夫顛倒夢想的眼中,不能看到這一座墳林,其實就是生命無常的莊嚴示現,而比喻之爲最可怖的地方。他們不肯面對生命真實的無常境界,反而卻期望著種種的虛妄假相。

  這座寒林寶地當中,土地十分的平整,宛如手掌一般,沒有高低與凹凸不平的所在。而在這寒林的中間,更有一座從天上降下的自然天塔,這座塔叫做安樂雷塔。

  這座寶塔的外相雖然呈現塔形,但它的內部卻是莊嚴的佛殿,其中乃是由百千種珍奇的妙寶,千萬種莊嚴的摩尼寶珠所形成的。它的大門是由銅所鑄成的,上面鎏著純金,閃閃發射出耀人的光芒,並鑲著**、華傘、寶蓋、寶瓶等種種莊嚴的寶物。塔的四周垂下十分清淨莊嚴的鈴铎,這些鈴铎聲音十分清脆,在輕風吹拂之下,發出叮叮當當宛如念佛持咒的微妙聲音。

  在這座塔的四面,各自供奉了一尊釋迦牟尼佛像,神情安詳地現觀法界的無常。而在這座屍陀林的東北處,更孕育著一棵世間中最莊嚴廣大的神樹。這棵神樹叫做如意巴沙拉神樹,這棵神樹上,停伫著許多的食屍鳥,尤其是雄猛的禿鷹,更是時常在神樹的周匝飛繞著。

  在屍陀林中住有許多世間神只,其中一位世主名爲歡喜雪拉神。這位世間的雄偉神只,騎著一頭黑色的雄獅,手上拿著叁尖尖銳的黑色長矛,身上披著由紅色花緞所製成的莊嚴鬥篷;他的左右隨從乃是具有能夠自在殘殺一切衆生力量的威猛神只,並且有八部鬼神大衆和千萬位侍衛隨從。

  除了歡喜雪拉神外,在這座莊嚴的佛塔之內與這屍陀林當中,還有無量無數憤怒的秘密護法鬼神。這其中有無數的出世間空行母與世間空行母,她們有的眼睛能夠射出宛如太陽般赤烈的光芒,具有無限的威猛大力;有的則是騎著水牛,水牛頭上有著尖銳的雙角,現起雄壯威猛的威力,更從口中發出如雷鳴般的音聲;有的空行母,兩眼圓瞪,宛如射出無限憤怒的火焰,手中持著彎刀,自在飛舞;有的無畏的舞弄著屍體,跨騎著雄獅,狂步跳躍滑行。

  有的甚至示現無常的生吞血肉,啖食內髒與大腸、小腸,並騎著大鵬在天空,倏高倏低飛躍著;有的手上持著大矛,矛尖上面射出熾烈的大火,並跨騎著惡狼;有的具足五顆頭顱,五頭各具有不可思議的可畏威力,當他搖晃著五個頭顱時,能夠卷起種種黑風巨浪。

  有的則具有無量無數的手臂,每一只手都握著各種形態互異的衆生,呵呵大笑、大狂無畏,示現著摧伏一切衆生無常性命的威力;更有拿著刀子,將自己的頭顱砍下,顯示不畏生死,手上提著自己的腦袋,到處胡亂的遊逛者;有的則挖出自己的心髒,讓自己鮮血淋漓的心髒,暴露在外面,而拿在手中自在地把玩著。

  有的剝開自己的腹腔,將自己腹腔中的內髒拿出來吃食,也剖開殘屍身上的內髒而吃食著;有的全身**,一會兒示現爲男相,一會兒又示現爲女相;有的騎馬,有的騎牛,有的騎大象,各式各樣的各種坐騎,顯示出法界的萬象,這些世間的空行都令人覺得十分的可怖可畏。

  在這座屍陀林的正中央,有一座水池,這座水池更是極端的可怖。有無數的恐怖可畏的動物,它們出沒在荒冢之間,也在這水池當中,自在的浮遊著。所以一切衆生都十分的畏懼它們,不敢通過這個地方,因爲若不小心從這個地方經過,會被這些可怖的世間空行,還有種種飲血啖肉的魑魅魍魉所吃食,這是一個人間終極、絕對罕見的可怕處所。

  清淨光明的蓮花王太子,爲了立志調伏一切廣大的有情,所以現在來到這座屍陀林墳場中。他用各種屍體疊成金剛寶座,顯示超越一切的生死,並且安坐在金剛座上現觀修行。在這充滿了各種醜陋、可畏的空行、生物的屍陀林當中,各種可畏的動物,竟然發心向蓮花王太子,供養了各種吃食、各類的異果;而一切護法空行母,一切世間空行,當然也都前來向蓮花王太子頂禮。

  蓮花王太子以背部抵著這座莊嚴的佛塔,在這裏安住修持。他在這裏不斷地修證各種殊勝的境界,同時也對這些護法、空行們講授金剛密乘的“九乘要義”。在這五年當中,所有的胎生、卵生、濕生、化生的一切有情,都受到無量的濟度。

  在莊嚴可怖超越一切生死的屍疊寶座上,蓮花王太子安詳地爲空行母衆說法道:“一切世間的出世法可分別爲叁乘的教法,即爲人天乘、顛倒的外道乘和真實內道乘。人天乘包括世間的一切善法學問,外道乘則爲一切顛倒邪執的外道宗派,而內道乘則指佛法的內義。

  “在內道乘中又可細分爲九乘,這就是所謂的九乘修證次第,大家請仔細谛聽。這九乘就是:一、聲聞乘,二、緣覺乘,叁、菩薩乘,四、作密乘,五、行部密乘,六、瑜伽密乘,七、大瑜伽部密乘,八、無比瑜伽部密乘,九、無上瑜伽部密乘。

  “這九乘當中的聲聞、緣覺與菩薩乘概括了顯教的各宗教派,這叁乘又稱爲“一教共叁乘”,意思是說無論顯教、密教的行人,都必須以此作爲修習的基礎,是佛法共有的根本內容。”

  這時,除了屍陀林中的空行母衆信受聽聞之外,仿佛法界諸佛都以微妙心光注照著蓮花王太子的頂上,使他的身上晶瑩地披上明透的霞光,溫和地令人目不暫舍。而十方世界的聲聞、緣覺與初入聖位的菩薩聖者,仿若也都安住遍聞他的微妙開示。接著他又說:

  “而九乘中的作部、行部與瑜伽部密乘,則被稱爲“外密乘”或“無上外叁乘”,這是因爲此叁乘乃是以依止觀想、持誦、相應等外相爲主要的修持密要,所以爲外密乘。而大瑜伽部、無比瑜伽部、無上瑜伽部等叁部密乘,則稱爲“內密乘”或“無上內叁乘”。涵蓋了佛身的生起次第、圓滿次第、大圓滿次第等叁層修證次第。

  “在這九乘之中,初叁乘是如幻究竟的化身佛所說,是爲共乘佛法;中叁乘是微妙莊嚴的報身佛所說,是爲密咒外乘;上叁乘是清淨的法身佛所說,名爲內無上乘,是在廣大的法身密嚴佛土中所宣說的。

  “其中聲聞、緣覺與菩薩乘,是爲了鈍根的修行者所宣說的教法;事續部、行續部與瑜伽續部的密法,是爲中根的修行人所宣說的;而摩诃大瑜伽續、阿努無比瑜伽、續阿底無比瑜伽續等密乘教法,則是爲上根的修行人所宣說的。也就是說:這聲聞、緣覺、菩薩、事續部、行續部、瑜伽續部,摩诃瑜伽、阿努瑜伽、阿底瑜伽等九乘,是爲了適應不同根器的有情而分別相應宣說的。”

  說完之後,蓮花王太子就眼觀虛空,臉現微喜而默然安住。

  此時,空行母衆向蓮花王頂禮並合掌祈請道:“敬請聖者蓮花王爲我等再繼續開示,最極究竟的九乘秘要。”

  蓮花王如獅王般地注視著空行母衆,心住大悲而繼續說道:“這九乘教法的秘要,是法界間最圓滿的至理,一切衆生依此修行就能得證圓滿佛果。乃至一切金剛地獄的極惡衆生,也能依此而得解脫。”

  接著蓮花王太子開始解說九乘次第的心要:

  “所謂聲聞乘是聽聞佛陀教法,了悟世間的一切都是無常、苦、空、無我,正悟這衆苦世界的生起乃是由積聚無明而來,而只要依據八正道修持,自然能現證寂滅解脫。所以他們修習苦、集、滅、道四聖谛,及四聖谛在生活中現觀所演化的十六行相,乃至修證叁十七道品、現觀無我而得解脫的要門。他們的修證境界爲須陀洹、阿那含、斯陀含、阿羅漢等四種果位境界,能解脫一切的痛苦得證涅槃。

  “緣覺乘則是以智慧順逆觀察十二緣起而悟道成就,成證辟支佛、獨覺果,他們相對于聲聞乘是比較利根的修行人,一悟即悟,不必經曆四果次第,而且也能自觀自悟不必經由佛陀的教誨。

  “十二緣起即所謂的無明緣心行,心行緣識,識緣精神體的名與物質身的色,名色緣眼、耳、鼻、舌、身、意六入,六入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病、死、苦。如此安坐正觀,不斷地順逆觀察宇宙萬象生命在十二緣起中的一切因緣變化,最後觀斷無明而現前解脫生死的輪回。

  “菩薩乘則是發起大悲菩提心的修行人,以衆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等四弘誓,願行布施、愛語、利行、同事四攝,及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智慧等六度萬行,經由叁大阿僧只時劫的修持而證得佛果。而這叁乘又稱爲因乘。”

  空行母衆合掌問道:“聖者蓮花王!那麼九乘中果乘的精要又是如何

  請您再爲我等解說。”

  蓮花王太子慈悲地說道:“因乘是顯教,由淨因次第修學成就;密乘則是因爲以諸佛果地加持而成就,所以稱爲果乘。其中事貫密乘,就是以持誦陀羅尼真言以及用經續、手印印契之法、觀想佛身、叁密相應,還有一切本尊供養等法,來祈願諸佛加持而迅速成就的法要。這些都是由外相所作承事本尊的密儀,此等事部的密續經典有《摩登伽經》、《華積陀羅尼經》、《持句陀羅心經》,及各種成就法要、秘密贊歌等。

  “而行續密乘內容包括本尊修觀的前行以及自心內在的瑜伽觀法,《大日經》爲其代表經典。瑜伽續是入我我入、叁密相應的瑜伽,以本尊叁昧爲主;其代表經典爲《真實攝經》、《最勝本初》經續等。

  “大瑜伽續則含有父續、母續、無二續等叁類要典,以現觀本尊的生起次第及大樂現前的圓滿次第等瑜伽觀法爲要義。如:《密集金剛》、《勝樂金剛》及《大威德怖畏金剛》皆爲其代表經續。

  “阿努無比瑜伽續則是了知一切現前爲大樂智慧的遊戲,以秘密傳訣爲中心,修持自性、輪脈,乃至圓滿次第悲智雙運方便妙道,現證普賢王如來無分別體性大樂身。

  “阿底無上瑜伽則是了悟諸法體性本來清淨現空、廣大、任運、獨一,以究竟口訣傳承,立斷頓超,成證大圓滿,當下安住普賢王如來果地境界,以無死虹光身于輪回空際常度衆生。

  “這就是九乘教法中果乘的密義,現在爲汝等解說,希望你們了悟受持,如理修證。”

  在日光的照耀之下,蓮花王太子的身體宛如霓虹一般透明無質。一切空行大衆合掌仰視,充滿著祥和安甯,在夕陽中淡淡地化入法界密藏之中。

  在摩揭陀國之中,這座屍陀林極爲重要。如果該國的王妃,或者是任何有地位的人物,他們去世之後,都會把屍首運到這個屍陀林來。他們會先在這些屍體身上,包裹著層層的包屍布,然後把他們的屍體運來此處,而後更會馱來米飯,枕放在屍體之下。

  現在蓮花王太子正實踐著瑜伽密行,他所吃的食品,就是屍體下面所枕的供養米,而他的衣物,就是屍體身上的裹屍布。

  有一年,國中發生了大饑荒,結果所有送葬的供養米都沒有了,伴隨屍身的也只有一塊裹屍布而已,這時蓮花王仍借住在腐屍屍陀林中,修持殊勝的密行。他無視生死示現無常的劈開棺材,掘取屍肉來作爲食品,並且剝取屍皮,來做衣服。他是以此成就殊勝密法的大甘露神變,使一切具足衆毒的世間空行護法都得到調伏,尤其是在此屍陀林中最主要的八位空行,如格茹瑪空行母等,都向蓮花王太子頂禮致敬,成爲他的護法空行母。

  蓮花王太子安住在腐屍林數年之後,他觀照到在印度伽吾雪地方,弘法的機緣已經成熟了,所以他決定特別前往這個地方,去度化當地的人民。

  原來,此地方的人民,深信外道,未曾聽聞受持過佛法;所以,蓮花王太子,決定要實施極爲憤怒可怖的密行,來降伏在這個國度的男人,而對于極惡者即超度他們的神識到空行的淨土;對女衆們則使他們成爲修行眷屬,加以調伏,並傳給她們殊勝的法要。

  當地的國王名叫做阿爾德國王,他的王後因爲難産而死,埋葬在屍陀林當中。但是蓮花王太子在禅觀之中,觀察到王後的胎兒尚未死亡,而且是一位具相的法器。蓮花王太子于是將這棺木劈開,而當棺木打開之時,王後的腹部也自然裂開了,胎中産出一位女嬰;蓮花王太子于是育養這位女嬰,而以之爲女。

  在這個國家之中,有一位王子,叫做達爾瑪西裏,是一位十分威猛勇敢的戰士。他聽聞到國王因爲王後死後再生女嬰,感覺受到極大的屈辱,宣布要擊殺蓮花王太子的消息之後,心中也十分的憤怒,所以就率領大衆持著刀杖與各種武器,守候在一座大河溝的溝口,准備劫殺蓮花王太子。

  首先他讓獵戶用弓箭去驅趕蓮花王太子,當他們來到了這個溝口,達爾瑪王子就忽然現身在蓮花王太子前面,並且用竹箭瞄准著他的眼睛,想要一箭致他于死地。但是沒有想到,這一箭並沒有射死蓮花王太子,反而讓他脫身而逃了。

  達爾瑪王子,在蓮花王太子脫逃之後,逐漸地了悟到蓮花王太子的甚深密行,也了解到蓮花王太子只是爲了度化他而示現脫逃而已,否則就是千箭萬箭也無法傷害蓮花王太子。而且他的一切行爲都是爲了大悲救度衆生而行,自己爲了國王的面子而憤怒,實在太不應該了。

  他心中十分的慚悔,于是達爾瑪王子改稱自己的姓名爲“離魔”,以比喻永離魔障之意,並且成爲一位很好的修行者。達爾瑪王子後來就在溝口這個地方,修建了一座佛塔,以紀念他與蓮花王太子的因緣,而這座佛塔就被稱爲“實踐空行母瑜伽寶塔”。

  

《蓮花生大士全傳 第一篇 蓮花王 第九章 屍陀林中空行海》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