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蓮花生大士全傳 第一篇 蓮花王 第六章 宿世因緣示密行

  第一篇 蓮花王 第六章 宿世因緣示密行

  美麗的秘密

  回向 過去 現在 未來

  沒有間斷的 呼喚著本覺的佛性

  宿世的十方叁世

  當下的十方叁世

  宛若空鏡

  互擁著明光

  隨著時間的飛逝,蓮花王太子來到這個世間,救度衆生的大事因緣也逐漸成熟了。因此,不斷有吉祥的勝瑞示現。而蓮花王太子也在這些如幻的境界當中,時常隱隱約約地見到佛陀影現在他的眼前。佛陀召喚攝受的因緣時節已經到來。蓮花王太子更在四大力士的導引之下,參訪了佛陀本生因緣的殊勝勝地,來堅固無上的菩提心。

  蓮花王太子參訪了瞢揭厘城東邊四五裏處的大塔,這座大塔具有極多的靈瑞的妙相,是佛陀往昔爲忍辱仙人之時,在此被歌利王節節割截肢體的地方。

  蓮花王太子在如幻的現觀之中,仿佛見到佛陀在過去生爲忍辱仙人之時的影像:

  性情暴惡驕慢的歌利王,正帶領著許多的嫔妃和臣民上山出遊,國王于途中因爲疲倦而睡著了,于是皇後與其他嫔妃便進入山林中賞花,來到了忍辱仙人修習禅定的處所,並聽聞其說法。

  當歌利王醒來後,發覺皇後與宮女們都不見了,就四處尋找,這時才看到皇後和宮女們正圍繞著忍辱仙人聽聞說法。國王忌恨之余,就下令割截忍辱仙人的耳朵,而仙人卻顔容如常面不改色。國王更加忿怒,于是又割截他的鼻子、手腳四肢等等,將他節節肢解,而忍辱仙人心仍然不爲所動。

  此時大地發出六種震動,歌利王驚畏地對忍辱仙人說:“聽說你在修持忍辱波羅蜜,現在你用什麼方法來證明你所修持的是真正的忍辱呢

  ”

  仙人回答說:“我是真實地在修持著忍辱波羅蜜,假若我所宣說的話是真實不虛的,那麼我的血液和雙耳、鼻子、四肢等,將會回複原狀。”說完之後,仙人的身體立即回複成原狀。

  歌利王見到之後,心中大爲惶恐,立即向忍辱仙人忏悔,並皈依了佛教。

  蓮花王太子在一念之中,如幻現觀了佛陀往昔不可思議的忍辱境界,心中充滿了感動,而淚流滿面,並且生起了法爾不二的決斷,願如同佛陀一般成就一切廣大的勝行;並在刹那間豁然了悟與忍辱仙人無二無別的境界,也同時感受到節節肢解的苦痛,更如同忍辱仙人一般,具足大慈,安住不動。

  蓮花王太子曆經了如此不可思議的體悟之後,身心柔軟的向大塔再叁頂禮,而虛空間,仿佛聽聞佛陀贊歎道,“善哉!善哉!”的微妙幻音。蓮花王太子于是告別了忍辱仙人的聖地,繼續參訪佛陀本生的聖迹。

  蓮花王太子繼續參訪佛陀的聖迹,有一日來到了瞢揭厘城南四百余裏的地方,到達醯羅山,這是佛陀昔日爲雪山童子,爲了聽聞半偈的教法,而舍身性命的地方。

  佛陀往昔入雪山修習菩薩行時,安住于雪山之上,系心坐禅,勤修難行的苦行妙法。當時,帝釋天王爲探測他求法的決心,于是便化身成爲一位形象可怖的吃人羅刹,從天上降落到雪山之上,並在這一位苦行者的不遠處站立著,此時他口中宣說著過去佛所說過的半句偈:“諸行無常,是生滅法。”

  當這位苦行者聽聞到這半偈時,不禁心生法喜。此時他環顧四周,只看見一位形貌恐怖的羅刹。于是他走到羅刹的跟前,向他問道:“請問剛剛那一句偈頌,是不是您吟誦的

  ”羅刹回答說:“是的。”

  “那麼您是否能夠再告訴我下半句偈頌呢

  ”但是羅刹卻回答說:“我已經多日未食,正受著饑餓之苦。”而不願回答。

  于是苦行者就說:“我願意將我的肉身施舍給你食用,以換取那下半偈。”

  但是羅刹仍有余慮地說:“不行!因爲我告訴你偈頌之後,你就跑掉了;我太餓了,追不到你。”

  求法心切的雪山童子說:“那沒有關系,我可以爬到樹上,而你張大嘴巴,當你誦偈的時候,我同時躍下,讓你吃食,你就不會吃虧了。”並立即爬上了樹。

  因此,羅刹便告訴他下半句偈頌:“生滅滅已,寂滅爲樂。”

  而雪山童子在聽聞此半偈的同時,心願已滿,也從高樹上縱身跳下,以喂食羅刹。但在他的身體未著地之前,羅刹已回複爲帝釋天王的身形,並且將他接住,安置平地。這時帝釋天王釋提桓因,還有諸天人,都頂禮于菩薩的足下,並向雪山童子說道:“偉大的菩薩大士,您畢竟能成就無上的佛果啊!”

  在似夢似醒的如幻境界當中,蓮花王太子宛若見到昔日佛陀舍身求法的身影,他心中的歡喜簡直無以複加,更堅定了無上菩提的信心。

  蓮花王太子心中決定:“我也要像往昔的佛陀勝行一般,爲了求法而舍身性命啊!”當他立下了這個誓願之後,仿佛從虛空中不斷地回應著:“您畢竟能成就無上的佛果啊!”的聲音。

  蓮花王太子繼續前往王城南方二百余裏的大山旁的摩诃伐那伽藍(大林寺)參訪。從這座寺院下山叁四十裏處,另外有一座摩愉伽藍(光明寺),這裏有一座大塔,高達一百余尺,塔側的下方有一塊大石,石上有佛陀示現神通所踏下的足迹。過去佛陀曾踏此石,在此處爲天人大衆說法,講述他的本生故事。

  蓮花王太子,他似乎看到佛陀身上放出百萬億的光明,照耀摩诃伐那伽藍,身旁有無數的大衆,安靜而景仰地聽聞佛陀的人天本生故事。此時,他仿佛眼見並耳聞佛陀指著這座大塔基石下的一顆石頭說:“這塊石頭的顔色略帶黃白色,而且常有油脂肥膩滲出。這是我往昔修習菩薩行時,爲了聽聞正法,在此自剝身皮、折骨爲筆,以血和墨書寫經偈的地方。”

  蓮花王太子聽聞了佛陀如幻似真的耳語,全身如電擊一般,舉身毛孔踴躍張開,歡喜徹身,淚如雨下。這時他方才了悟:“原來佛陀是經由如此不可思議的苦行而成佛的,我未免太過懈怠了。”這個體悟,對他的修行有決定性的影響。

  接著上山來到摩诃伐那伽藍,這裏曾是佛陀往昔修持菩薩行時的處所。佛陀當時是一位國王,號爲薩婆達王,後來國家爲敵國所滅,于是爲了避敵而舍棄家園,潛行于此。

  這時他遇到貧窮的婆羅門前來向他乞討,薩婆達王心想:“我自己已經國破家亡了,現在只是孑然一身到處藏竄,沒有任何東西可以布施。”但是薩婆達王悲愍他辛苦地從遠方而來,但卻毫無所得,于是便要求婆羅門將自己羁縛,送往敵王之處,來換取賞金財物,以之作爲對此婆羅門的布施,所以被稱爲一切施——薩婆達王。

  連花王太子在此了悟了布施的極致。他心中思維:原來究竟的布施是沒有任何形式的限製的。只要是真實的發心,連生與死都可以布施,來成就別人啊!”

  蓮花王太子再從摩愉伽藍西行六七十裏,到達一座大塔。這座大塔爲無憂王所建,也是如來往昔修持菩薩行的所在。這時天空忽然間飛來了一只鴿子,而其身後有一只大老鷹在後面追趕,眼見鴿子將喪命鷹爪。這時蓮花王太子十分的心急,但是在慧眼現觀之下,他才了知這不過是帝釋天王與工藝之神毗首羯摩天的幻化遊戲罷了。

  但是這樣的因緣,忽然讓蓮花王太子進入如幻的現觀之中。他見到往昔佛陀行菩薩道時,爲國王號屍毗迦王,國王慈愛仁恕,愛民如子,並且一心精進樂求佛道。當時,帝釋天王釋提桓因及毗首二天子想要試探他的心念,于是毗首天幻化爲一只鴿子,帝釋天則化爲老鷹,追逐于後,鴿子很驚慌地飛躲到國王的腋下以求避難。而老鷹則立于國王之前,要求歸還這只鴿子。

  國王就說:“我的根本誓願,就是要度一切衆生,現在鴿子前來投靠于我,我當然不能給你了。”

  老鷹就說道:“大王,您現在是愛念一切衆生的菩薩行者。但是如果你斷掉我的食物,我也會命終而亡的。”

  國王不忍心見到鴿子爲老鷹所食,于是取利刃自割身肉,以之給予老鷹,來換取鴿子的性命。而且爲了公平起見,還以天平來稱。結果國王割了四肢身體的肉,還是不夠分量,國王只好舉身要爬到秤上,卻因力衰而失足墮地昏絕。醒來之後國王十分地自責,勉強立起坐于秤上,卻刹那之間充滿了法喜。

  此時,老鷹就問說:“大王!你現在全身痛徹骨髓,心中是否有悔恨呢

  ”

  大王說:“我心中沒有一絲一毫的悔恨啊!”

  這時刹那之間,大王的身體不可思議的回複了。

  帝釋天王與他的臣子毗首天也回複身形,並向屍毗迦王頂禮,並說道:“大王!您真是一位偉大的菩薩啊!我因爲感應到天人五衰,即將在天界中逝去而墮入下界之中。我害怕世間的佛法已滅,大菩薩衆不再出現世間,使我無所依歸,所以才幻變這個因緣來驗證您的境界,希望您要見諒!”

  蓮花王太子雙手掩泣著現觀了這個因緣,了悟到釋迦牟尼佛宿世以來,爲求佛果的廣大妙行,也如實知曉了慈心衆生舍身救命的大慈布施。

  由屍毗王大塔西北行二百余裏,經過斯瓦特河,到達薩褒殺地僧伽藍(蛇藥寺),寺中有一座高八十余尺的佛塔。蓮花王太子來到這裏,知道這是如來往昔修持菩薩行時,有一世成爲帝釋天王。當時大地正遭逢饑荒,疾疫四處流行,各種醫療方法都無法救渡,很多人因而死亡。

  帝釋天王生起了悲愍之心,想要予以救濟,就變化他的身形成爲大蟒蛇身,僵死在川谷之中,于是衆人相率奔赴該處,割下其肉而食,不但解決了饑荒,也治愈了疾疫。

  而在這座佛塔一旁的不遠處,也是佛陀的另一世爲帝釋天王時,當時同樣的疾疫盛起,帝釋天王悲愍衆生疾苦,于是自變其身成爲蘇摩水蛇。凡是吃了它的肉者,皆得到了康愈。

  另外在斯瓦特河北岸的石崖邊,有一座佛塔,據聞生病的人來此祈求,病情立即蒙愈。這座佛塔是如來昔日爲孔雀王時,與其族群同來此處,爲熱渴所逼迫,求水不得。孔雀王于是以喙啄崖,于是泉水湧流而出,而成爲一個水池,解濟了幹渴。

  蓮花王太子曆曆如繪地現觀了佛陀的本生,心中思維:“一個菩薩行者就是身爲動物、天神,也能堅住菩薩行中,生生世世大悲布施、慈心救命永不退墮,成爲法界的典範。我們現生爲人甯不慚愧

  ”

  這時他仿佛見到佛陀幻化爲天帝釋、大蟒蛇、蘇摩蛇與孔雀王的身影如彩虹般的顯現在虛…

《蓮花生大士全傳 第一篇 蓮花王 第六章 宿世因緣示密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