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學佛的方法

  學佛的方法

   最近接待了很多想學佛的人,問如何學佛?這是個古老又新鮮的問題,而且是一個很大的問題,不管怎麼說都不會是完美的。所以這裏我只想從自己的角度,把自己開始學佛時無從下手到出家後看書得到的一點體會介紹個給大家,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其實說來說去,也不過是撿前人的口水。當然從老和尚,大和尚那裏撿來的最多,但受用是我自己的,所以這裏不煩再和大家說一說。

   師父教誨我們學佛要按如下去做:

   皈依佛、法、僧叁寶,

   勤修戒、定、慧叁學,

   熄滅貪、嗔、癡叁毒,

   淨化身、口、意叁業。

  (一)首先我們講講皈依佛、法、僧叁寶。

   皈依是什麼意義呢?皈是皈投,皈向;依是依托,依止;皈投叁寶,以叁寶爲依托,是名爲皈依。

   1、什麼是佛、法、僧叁寶?第一個佛寶,什麼叫佛?佛就是覺悟了的覺者。當你覺悟了,你就是佛;你沒有覺悟,你就是衆生。覺悟,有究竟,有不究竟,佛也有分證的。一開始我們大家都是還沒有覺悟的。遇到佛、法、僧叁寶;皈依佛、法、僧叁寶;學佛、學法、學僧後開始覺悟,這叫“始覺”。開始覺悟之後,好像有些證得,這叫“相似覺”,但還沒徹底覺悟。從相似覺,漸漸的能證得了一分一分的覺悟,就是“分證覺”。到了究竟成佛,叫“究竟覺”。我們要皈依的目標是究竟覺者。我們現在只是剛發起覺悟,皈依叁寶、學佛,能夠漸漸消除自己的業障,漸漸的覺悟直到究竟成佛。對于我們現在來說所皈依的佛就是本師釋迦牟尼佛。我們要學佛首先要拜師,拜誰爲師,要拜本師釋迦牟尼佛爲師,要向他學習。當然這要通過眼前的師父的引導,通過眼前的師父我們向本師釋迦牟尼佛學習。這第一個叫皈依佛寶。或者說我把信仰確定爲信仰佛教了。

   第二就是法寶。什麼是法寶?就是本師釋迦牟尼佛所說的叁藏十二部經典。我們要以學習這叁藏十二部經典爲主,要堅信佛陀說的這些經典是真理。這個很重要,因爲我們的智慧有限,所能了解的事物很少,而又常常被自己的六根(接觸事物的眼、耳、鼻、舌、身、意)所騙,對佛陀所說的經典中不可思意或不懂的地方會産生懷疑,從而放棄學習。這樣就達不到向佛陀學習的目的,從而脫離了自己的學佛目標。

   第叁就是僧寶。僧寶主要是指僧團,因爲佛陀已經入滅。誰來幫助我們了解佛教,誰來宣傳佛教,誰來帶領我們進行修證?這就要靠僧寶來實現。好比佛陀講的法是藥,這藥怎麼才能到病人的口中去治病?這就要靠僧團裏的僧人,去宣傳,去帶領大家修證。

   2、我們爲什麼要求受皈依?因爲假使我們不皈依叁寶,跟叁寶接不上氣,便得不到叁寶的功德。所以,必須皈依。一切衆生都在苦裏逼迫,像我們人間的分段生死苦,現行塵重的煩惱,只有諸佛才能夠幫助我們解脫痛苦。因爲佛現在不住世了,我們皈依佛之後,就皈依佛所說的法,“佛法無人說,雖慧莫能了”,《華嚴經》裏是這麼告訴我們的。必須得有僧寶傳法,所以要皈依僧。

   因此,學佛第一步就是要皈依佛、法、僧叁寶。我們應該知道,皈依佛,是皈依一切佛;皈依法,是皈依一切佛所證的涅槃法;皈依僧,是皈依一切佛弟子。若約依止和出家來說,則唯以一佛一僧爲師了。我們大家能遇到叁寶,能發起求皈依叁寶的心,能遇到叁寶,能受皈依,這都是多生的善根,都不是現前發願所能得到的,所以我們一定要珍惜這些。

   很多人說我信佛但我不皈依可以不可以?我們認爲每一個人有信仰的自由,你信仰什麼是你自己的事情。信仰佛教就要受皈依,否則你永遠是門外漢。因爲你得不到信仰的功德,得不到佛陀的加持。你很容易就會失去你的信心。這樣的人充其量不過是佛學愛好者。只有受了叁皈依你才能成爲佛弟子,才算真正入了佛門。因爲叁皈依是兩千多年來師傅傳弟子,面面相傳無有間斷,有很大的功德和加持力量。

   3、皈依叁寶之後,就依著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修行,這是一切的根本。如果沒有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修其他的一切法門就不能成就,皈依叁寶才能建立正確的信仰,實現自己的信、解、行、證的步驟。受了皈依,要先懂得什麼是佛、什麼是法、什麼是僧,要懂得佛的功德、法的功德、僧的功德。之後就是發一個信仰心,發心之後,要修行。怎麼樣修行呢?就是皈依佛、皈依法、佛依僧。你要開始學佛,佛在因地當中,就是這樣修的,他所以後來能夠成就佛果,就是他最初的發心——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4、皈依之後一定要發心,要發菩提心。講菩提心就是叁種心,第一是修出離心,對這個悲苦的世界要出離、要超脫。第二得有大悲心,爲了度有緣的衆生,或者六親眷屬,這是情愛大悲。對一切畜生,不論馬、牛、羊、雞、犬,飛行的、極小的動物,把牠們當成人一般的看待,平等地看待,這才叫大悲心。一切跟我們不相幹,甚至是我的冤敵,最不滿意的那個人,處處跟我作對的冤敵、冤家,必須先度這些人。第叁是般若心,有了悲心還必須具足智慧。有了智慧才能度己度人。

   5、很多人問:如果把自己的信仰確定爲佛教後是否其它的宗教活動就不可以參加了?不是的,我們把信仰確定爲佛教後是不再去信仰其它的宗教,但是其它的宗教活動或禮儀我們可以參加和研究,只是不把她當成自己的信仰。法寶和僧寶也是一樣。

   我自己就有過這樣的經曆,在皈依佛教之前,看了很多的佛教的書。對佛教宣傳的因果,善法等等深信不疑,但對叁世因果和六道輪回無法接受,所以一直無法深入地去看佛經。當時一看到有關叁世因果和六道輪回等玄妙的東西的時候就無法接受,認爲是神話就無法看下去了。現在看來真是可笑,實際上是因爲自己的智慧不夠,對自己不了解的事物戴上了有色眼鏡。一直到相信了佛教,皈依了叁寶才把自己的有色眼鏡脫掉。耽誤了很多美好的青春歲月,皈依後再來看佛陀的教誨,真是相見恨晚。

   剛開始學佛的人,這時候應該看看有關《皈依的意義》等書籍。再有就是多看看老和尚的開示文集,因爲老和尚的生活禅是入門最方便的修行方法,比如感恩、包容、分享、結緣;信仰、因果、良心、道德;生活中修行,修行中生活等。還有就是大和尚的禅心叁無(過去無悔,現在無怨,將來無憂);入佛叁知(知止、知足、知皈)等。這些文章就比較好理解,同時也好找,柏林寺的網站,以及老尚出的文集裏都能找到。這些文章不但能幫助我們很快地建立自己的信仰,還能運用到現實生活中去,解決自己的問題,甚至幫助別人解決問題。當然也要多看看其他的大德的開示,看看祖師的語錄和年譜。比如《虛雲老和尚的年譜》,他的《禅堂開示》等。還有《五燈會元》,《景德傳燈錄》等等書籍。對于難懂的經典也可以看看,不懂沒有關系,可以看別人的注解,或放在一邊。等有機會或自己的智慧升起的時候自然會慢慢理解而懂了。再如象《心經》、《金剛經》等經典可以死記硬背,把她背下來。沒准那天開竅,就了解了一句半偈的,到時候都會受用無窮。如此等等,只要自己有時間就學。

   (二)勤修戒、定、慧叁學。

   進了佛教的大門,成爲了佛陀的弟子,怎麼做呢?看看佛陀是怎麼教化他的弟子。佛陀在快要入滅時候很多佛陀的弟子就問佛陀,您入滅了我們沒有了導師怎麼辦啊?佛陀說你們要以戒爲師。說明學佛要從學戒開始,而現實中出家人也是一樣,出家後第一件是要做什麼呢?要學戒;要受戒;要守戒。古代更是嚴格,出家五夏以前只能學戒,不能參禅。爲什麼呢?因爲我們無始以來做了很多的壞事,這些壞事損害了很多衆生的利益,我們要忏悔,要消業障。如果業障不消除,會一事無成。我們只有好好地忏悔後才能安心地去做其他的事情,同時我們還要好好地守好自己的戒律,否則我們無法安心,就更談不上做其他的事情了。只有我們的五戒(不殺、不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十善身叁(不殺、不盜、不邪淫)口四(不妄語、不惡口、不兩舌、不绮語)意叁(不貪、不嗔、不癡)做的好,戒體清淨,那麼我們才能不會整天用身體去胡作非爲;用嘴巴去胡說八道;用思想去胡思亂想。

   當我們的戒體清淨後,我們就能夠把不安的心慢慢安定下來。一心念佛;一心參禅。所謂的由戒得定。最後由定再生慧。因爲這個過程是很漫長的,如何保證我們有充分的信心來完成戒、定、慧的修學是很關鍵的問題,否則容易變成叁天打魚兩天曬網。天天的胡思亂想變成了我的智慧怎麼還沒有發起來?開始懷疑這個,懷疑哪個,更甚的人對佛法失去信心。這就要靠我們發菩提心和行無爲法來實現。一位佛子,受了叁皈依,皈依佛了,遇到一些災難後還信不信佛呢?坐過叁十多年牢的夢參老和尚是這麼說的:“假使熱火輪,猶如頂上旋,終不以此苦,退失菩提心。”就是說熱火輪烤我們那麼難以忍受的痛苦也不能使我們的菩提心退了,就叫菩提心。怎麼行無爲法?就是努力按照正確的方式去做而不管結果。或者說只問耕耘不問收獲。在信心發生動搖的時候想想祖師的事迹,看看六祖大師他在那裏已經坐了一千多年了還一直在那裏鼓勵我們也來解脫,許許多多的祖師經過同樣的方式得到了解脫。他們爲什麼能實現,我們爲什麼不能做到?!多看看祖師的文集和語錄,看看他們是怎麼做的?從自己的所作所爲看看?不要認爲自己這不行那也不行,更不要認爲自己就比別人矮一節,如果是這樣那我應該告訴你,你爲什麼會比別人矮一節,那是因爲你跪著,你站起來就和別人一樣高了。應該看到今天的我比昨天的我是不是來得進步,經過這段時間的修行是不是生活和工作中的障礙比…

《學佛的方法》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初學坐禅調五事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