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合掌人生▪P13

  ..續本文上一頁諸多忍耐,當然是裝不下其他人事的印象了。

  我出生後“拜師”,應該也是我外婆的意思吧!外婆有所用意地爲我“穿針引線”。我想,這是外婆希望把我接引到叁寶門中,可免受戰爭無情的苦難,遠離人間無常的折磨。

  外婆是萬能的,讓我在童年的夜晚,不懼怕鬼怪野獸,有了外婆,我什麼都不怕。

  初出家那幾年,佛堂供奉的觀音菩薩常常變換成外婆的面貌,外婆安詳溫暖的聲音,常常讓我想念,使我在午夜夢回時,淚濕枕巾,不知何年何月能與外婆重逢?

  正文 四、外婆(12)

  現在我八十多歲了,外婆去世已經近一甲子,外婆笑容可掬的神態,至今還刻在我的心版上。外婆並沒有離我而去,她溫順、謙恭、柔和、勇敢、承擔,她的與人爲善,她的給人歡喜……這些精神思想,都流入我身心的血液了。

  我想起外婆腌漬醬菜的壇口封著緊密的漬物,經過時間的醞釀,入口最爲香脆,人又何嘗不是如此?沈得住、耐得住,才會有所成。外婆從善堂帶回的果品,讓我在稚嫩的心靈種下佛緣。因此,我鼓勵佛光山派下的別、分院道場,在法會或活動時,要備辦結緣品分給大家帶回去。因爲,帶回的不是糖果、餅幹,而是有禮佛敬佛心意的芳香。這若幹的果品,散到哪裏,都會爲衆生種下妙因善緣。

  我想念外婆肚子“咕噜噜”的聲響。她引以爲傲的信仰成就的神功。當我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深深生起對外婆忏悔的心情。當年我自以爲了不起、有學問,無的放矢的輕率言語,傷害了外婆的信心,也讓溫柔敦厚的外婆黯然神傷。

  我感謝我的外婆,感謝她撫養教養我的恩德。最要緊的是,她的慈善言行,她的正義勇敢,她的不和人計較的寬大心量,讓我看到傳統婦女的勤練忍耐裏洋溢著大智慧;在爲親人家族的付出中,她們所持守的是無有怨悔,不求回報的菩薩心腸。

  “偶像”是內心崇拜的聖賢。外婆的慈悲,從不疾言厲色的溫柔,她的賢惠勤勞,使她成爲我幼年時的偶像;她的仗義執言,常爲左鄰右舍排難解紛,更使她成爲我童年時的英雄。

  童年揚州的雪景不複再現,我與外婆共住的小屋已人事全非。外婆當年跌落的河流今猶在,立在橋邊的我,望著流不斷的水流,遙想那時候外婆豪邁的言語,述說她逃過日本兵的英勇經過。今日憶及,除了緬懷感念,還有一份對外婆的疼惜與不舍。

  六十年悠悠過去了,外婆的形體雖遍尋無蹤,但我視每位長輩爲我的外婆,讓外婆活在我的心裏,長長久久。雖然我與外婆已生死隔絕,長大成年後,我不斷有新的偶像群,但外婆永遠是我生命的第一個偶像。一片森林,如果沒有最初小小根芽支撐著,呵護著,提供它們所需的養分,怎能有希望長成枝葉繁盛,綠意灑遍的叢林呢?

  外婆的音容、形象、精神已深植在我的心田。感謝外婆,讓我結下深厚的佛緣;感謝外婆,讓我在童年時學習到應該愛護生命,懂得勤奮精進,無私地奉獻自己的熱心熱情,六十年來,無怨無悔地弘法利生。

  正文 五、母親,大家的老奶奶(1)

  五、母親,大家的老奶奶

  曆經民國締造,北伐統一,國共戰爭,吾母即爲現代史;

  走遍大陸河山,遊行美日,終歸淨土,慈親好似活地圖。

  這是我爲九十五, 歲高齡的老母——李劉玉英居士(大家稱她老奶奶),所寫的一副挽聯。

  守在靈前,我再一次深深地凝視著母親:皤皤的銀絲,整齊地襯托著她安詳的容顔,使我憶起小時候守在床邊,等待母親起床的情景。

  這一次,她終于放下了一生的牽挂、辛勞,永遠地休息了。

  就在她往生之前的二十分鍾——一九九六年五月叁十日淩晨四時,在美國洛杉矶的惠提爾醫院中,她還叮咛陪伴在身邊的現任西來寺住持慈容法師:“謝謝你們爲我念佛,我現在要走了,千萬不要讓二太爺(“二太爺”是母親對我的昵稱)知道,免得他挂心。”

  十幾小時的飛行,我從臺灣趕到母親的身邊,隨行的有母親熟悉的慈莊、慈惠、依空、慧華等。

  母親,請您原諒孩兒的不孝,雖然您苦心吩咐不要讓我挂心,但我也了解:您是多麼渴望在一生的最後一刻,讓孩兒握著您的手送您一程。

  前幾天,一場小小的感冒,把母親送進了惠提爾醫院。五月二十九日的白天,母親精神出奇的好,對圍在床邊的家人及法師,講說著她永遠講不倦的“勸世文”,西來寺法師們還興高采烈地討論著如何慶祝她即將到來的九十六歲生日。

  如果我向她報告:在臺北佛誕的法會上,有兩萬多人聽我講話。她一定會高興地笑著說:“兩萬人聽你講話,但是你得聽我一個人講話。”

  正文 五、母親,大家的老奶奶(2)

  現在,我只有用“心靈傳真”說給她聽了。

  我遵照她的遺願,不讓人知道。四天後,六月叁日星期一上午九點,我們把她送到西來寺附近的玫瑰崗公墓火葬。

  在衆人的誦經念佛聲中,我輕輕地按下了綠色的電鈕,一陣火、一陣風、一陣光,永遠地送別了母親。

  當初,二十五歲的母親,生下了我的身體。現在,七十年後,母親的身體卻被我火化了。

  母親好像一艘船,載著我,慢慢地駛向人間。而我卻像航天飛機,載著母親,瞬間航向另一個時空世界。

  母親,在風火光中,青色青光、黃色黃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的聖蓮上,請您穩穩地坐好,不要挂念這個世界,不用擔心您的兒孫。

  我在心中默默地念著:

  娑婆極樂,來去不變母子情;

  人間天上,永遠都是好慈親。

  從玫瑰崗回西來寺,突然覺得少掉了很多,又增加了很多。在心理上,雖然我早有准備,但仍免不了會有濃濃的懷念。生死是世人解不開的謎,佛陀當初領導著信仰他教法的弟子,要解開生死的秘密。很多信徒關心我的悲傷,但我感覺:生者何嘗生?死者又何嘗死?生死只是永遠生命中的一個段落而已。

  心定法師捧著母親的靈骨,我抱著母親的遺像,回到佛光山,舉行了懷恩法會之後,母親一生的影像,更加清晰地映現于腦海。

  母親出生于江蘇揚州一個貧苦的鄉村家庭,也因此養成一生勤儉的習慣。沒有念過書、不識字的母親,卻經常口誦一些令人深思的詩句。例如,“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這就是五十五年前聽她誦念的蘇東坡詩句。事實上,不只口念、心念,母親甚至以一生的生命來實踐這些詩句。所以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她幾乎都能隨口說來,也就不足爲奇了。

  正文 五、母親,大家的老奶奶(3)

  童年跟著母親過苦日子,從未見過她爲貧窮煩惱憂愁。她常告訴我們:“一個人要能“貧而不窮”,見到琳琅滿目的物品,只要你不想買,你就是富有的人。”基于這樣的理念,她一生不好置物。有幾次,家裏的錢比平時多了些,她立即拿去換了很多零錢,隨緣施舍,以施舍爲富。她的理由是:“一文逼死英雄漢,一文也可救英雄。”

  經常,家裏都是家徒四壁、無叁日之糧。但她一點都不罣礙,照樣到處爲人排難解紛。只要聽到某人有困難,或有人上門訴苦,她立即把胸膛一拍,保證爲對方效勞。有一次,鄰居的媳婦被婆婆欺負,哭鬧著要回娘家。母親告訴她:“你婆婆剛才來過,都說你好話,說你賢惠、說你勤儉、說你會持家,怎麼你現在倒懷恨起婆婆來?”媳婦聽得目瞪口呆。從此婆媳和好,再也沒有類似的問題發生。

  母親對飲食的需求很淡薄。童年時期,家中因爲經濟能力有限無法購買大魚大肉,但在十八年前母子聯絡上時,七十七歲的母親,看來仍健壯高大。很少人相信,在“文革”時期被定爲“黑五類”(因我在臺灣的關系),每個月收入只有十一元,叁餐不飽的母親,能夠健康良好。

  說穿了,母親不以飲食爲主要的養分。她以對人的熱心相助、見義勇爲、樂善好施爲營養。

  十多年前,我有機會把母親接到美國奉養,滿心歡喜地准備各式素菜,孝敬她老人家。誰知每一餐,她的筷子動來動去,永遠只是豆腐乳、醬瓜兩樣,再配上稀飯,偶爾加上一杯茶,這就是她最中意的佳肴美膳。如果要讓營養專家來檢驗母親的養生食品,恐怕他們要覺得太不可思議了。

  美國副總統戈爾訪問西來寺期間,我隨侍在母親身邊。她雖不像幾年前那樣健步如飛,卻也是談笑風生、慈祥恺悌。最令她皺眉的是:物質豐富的現代人,既不知惜物,又不好好惜福。她對此很不以爲然。她常訓誡兒孫:“一個人要知福、惜福,才有福。福報就像銀行存款一般,不可隨意花用。”對于這些話,她一生力行不渝。她在房間四處取用方便的衛生紙,抽出來之後,首先把薄薄的兩張分開,再撕成四等份,這樣至少可以使用八次以上。所以對于有些人竟然絲毫不知疼惜,隨意把潔白柔軟的衛生紙,輕忽地一抽,就用來抹桌子,真是讓她看在眼裏、疼在心裏,難怪她要皺眉了。

  正文 五、母親,大家的老奶奶(4)

  安貧、知足,甚至“以貧苦爲氣節”,是母親一生最好的寫照。

  母親一生中有幾件得意的事情:其一是她雖自奉十分勤儉,卻樂善好施。六年前,她終于來到她兒子創建的臺灣佛光山。在兩萬人的信徒大會上,大家熱烈地對著她高呼:“老奶奶好。”她一生未曾經曆過這樣的場面,但她既不怯場,也不慌張,高興而熱絡地揮著雙手與大家打招呼,接著又用揚州話給大家做了一段“開示”。我也臨時充當了母親的翻譯員。她說:“佛光山就是西方極樂世界,天堂就在人間,希望大家好好地修行。過去觀音菩薩在大香山得道,我希望大家在佛光山得道。大家對我這麼好,我沒有東西給你們,我只有把我的兒子送給大家。”

  親自把兒子“送”給大家之後,母親打從心底裏高興了起來。我想,如果她年輕時就知道有“器官捐贈”這種事,恐怕連頭目腦髓、五髒六腑,統統簽下捐贈同意書。可能也是因爲這一片舍己的慈心,母親另一件得意的事情就是:外婆生下他們四個兄弟姐妹,直至母親往生以前,四個人都健在,加起來的年齡有叁百六十多歲。母親自己生了四個孩子…

《合掌人生》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