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說阿彌陀經」,其它種種修行,都屬於隨緣雜善。我們懂得這一點的話,修學的方針就明確了。
惠施大利
釋迦牟尼佛講完這一段之後,說:舍利弗,我見是利,故說此言。
「我親眼所見,這是利益眾生的大好事,所以講了這部《阿彌陀經》。」「利」就是佛給我們的利益,佛惠施給我們的真實大利,不是靠我們自己去修行掙來的。
諸佛證誠
釋迦牟尼佛講完之後,怕我們眾生的疑心太重,一佛所講,怕我們懷疑,十方諸佛都異口同音,出廣長舌相:東方亦有阿閦鞞佛、須彌相佛、大須彌佛、須彌光佛、妙音佛,如是等恒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叁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你們這些眾生,要相信釋迦牟尼佛所講,我等一切諸佛都在護念。」護念誰?護念念佛的人哪!為什麼呢?你稱念了彌陀名號,這句名號具有不可思議功德,所以叫「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
我們念佛的人,得到六字名號不可思議的功德、得到十方諸佛的護念,怎麼可能不往生呢?當然決定往生了。
善導大師在《觀經疏》中說:如果我們念佛,不能往生到西方淨土去,那麼,十方諸佛出廣長舌就是虛假的(「廣長舌」代表說話誠實、沒有虛假),如果佛都講假話欺騙我們,那麼他們的舌頭(這句話我初次看,很觸目驚心)……善導大師講:如果罪惡生死凡夫,稱念名號不能到淨土去,十方諸佛所證誠的舌頭,一伸出來,永不回還,自然壞爛。就不能再縮回去了,壞掉了,爛掉了,為什麼呢?佛都講假話騙我們,哪裡有資格叫「廣長舌相」?哪能稱為「真語者、實語者」呢?「自然壞爛」。
當然這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我們必然依照十方諸佛的證誠,可以到佛的淨土去。
可是,我們往往口上雖然稱念佛的名號,心裏邊卻覺得往生不定,還要再去雜行雜修。這不僅是懷疑釋迦牟尼佛一佛所講,也是懷疑十方諸佛的證誠,也是懷疑阿彌陀佛的本願。一個佛弟子,懷疑佛的誓願,懷疑十方諸佛,這個罪過很大了。說得再嚴重一點,等於說你拿一把刀,把十方諸佛的舌頭割斷了!十方諸佛說「能往生」,你自己說「不能往生」,等於把十方諸佛的舌頭割斷了,割斷法脈了,謗佛謗法了,這個不是講話嚇唬大家。
我們凡夫眾生的疑心確實特別重,一佛所說,恐怕我們不能相信,所以,十方諸佛都來勸導。
整部《阿彌陀經》,宗旨非常明朗,讓我們走入專修專念「南無阿彌陀佛」。所以底下就說六方諸佛出廣長舌相。
歡喜信受
這部《阿彌陀經》從頭到尾講完了,舍利弗以及在場的諸大菩薩、一切天人、阿修羅等,聞佛所說,歡喜信受,作禮而去。
聽到釋迦牟尼佛宣講這樣一部妙典,大家都很歡喜,「歡喜信受」,相信了念佛決定往生,「受」就是接受,接受阿彌陀佛六字名號的功德,接受念佛這個殊勝的教法,接受彌陀的救度,那當然就是念佛了。「作禮而去」,頂禮釋迦牟尼佛。大家聽到了佛的講法,走向一向專稱南無阿彌陀佛的名號。「而去」,不是去向六道輪迴,而是去向西方淨土;不是去向雜行雜修,而是去向專修專念。
《阿彌陀經》略講:叁、結 要
這整部《阿彌陀經》,它的宗旨是很明朗的。我們再簡單複習一下:
一、關於「少善根福德因緣」。不是叫我們去做雜行雜修,相反,我們所修行的一切,都屬於「隨緣雜善」,都屬於「少善根福德因緣」,除了六字名號之外的一切,都屬於少善根福德因緣,不能往生,明確告訴你。那麼,怎樣才能往生呢?什麼是多善根、大善根、殊勝的善根?「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名號是我們往生的唯一。
二、關於「一心不亂」。怎樣稱念名號?「若一日,若七日……一心不亂」,一心不亂,即是專心念佛不雜亂。「若一日,若七日……」,也就是阿彌陀佛本願裏所講的「乃至十念」,「乃至」是不確定的意思,乃至一念,乃至十念,乃至十天,乃至一輩子,善導大師解釋說「上盡一形,下至十聲」。《阿彌陀經》是從少向多來說明的:若一日到若七日,底下到若一輩子;善導大師是從多到少來說明的:上盡一形,下到一聲。都是一個意思。在這裏,《阿彌陀經》和《無量壽經》的宗旨就匯合起來了,不然大家覺得矛盾了:《無量壽經》說「乃至十念」,很容易往生;《阿彌陀經》說「一心不亂」,很難往生,好像佛講的話很矛盾。其實懂得經文的意義,就不矛盾了,「若一日,若七日……一心不亂」,正是「乃至十念」,「乃至十念」也正是《阿彌陀經》所講的「若一日,若七日……一心不亂」,這樣的念佛,必然往生淨土。
叁、關於「心不顛倒」。平生專修念佛的人,臨終自然佛來迎接;佛來迎接加持,然後心不顛倒,正念往生。不是自己先能心不顛倒,佛才來迎接。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往生淨土是靠彌陀的願力,結果你不靠彌陀的願力,你想靠自己修行的力量,這個叫顛倒眾生,你的心顛倒了,知見顛倒了,不在正法上面了。往生淨土本來是件很容易的一件事情,稱念名號一定能往生的,專修念佛是百即百生的。你想到淨土去,結果你不專修念佛,去雜行雜修,這就顛倒了。
《阿彌陀經略講》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