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百問
淨宗法師
目錄
第一部分 有關現世利益
第二部分 有關念佛往生
第叁部分 有關臨終助念
第四部分 有關日常心行
第五部分 綜合疑難解答
【第一部分 有關現世利益】
一、問:求往生,念阿彌陀佛;求平安免難、消災延壽等現世利益,分別念有關佛、菩薩、經、咒。這種觀念正確嗎?
答:不正確。求生淨土的人,不論求世間何種利益,都應當專念阿彌陀佛,不必改念其他佛、菩薩、經、咒。理由有二:一、如經中說,阿彌陀佛是一切諸佛中的王,彌陀名號包含一切諸佛、菩薩、經、咒功德,專念彌陀一佛,即爲總念一切諸佛菩薩經咒。凡念諸佛菩薩、誦其他經咒能夠得到的利益,念阿彌陀佛無不得到;反過來,念阿彌陀佛能夠得到的利益,念其他佛菩薩、誦其他經咒則未必都能得到。好像百官大臣能利百姓的事,國王爲之不難;國王能利百姓的事,百官大臣未必能爲。二、專念阿彌陀佛,既不失世間利益,又決定往生,可說雙豐收。雜念諸佛菩薩,心不專一,往生既不定,世間利益也輕微。
二、問:念阿彌陀佛不是只管往生,不管現世種種利益嗎?
答:念阿彌陀佛,連往生成佛的大利益都可以得到,何況現世種種小利益反而得不到呢。比如手握億金支票,大片莊園、田地、山林都可以買到,更不必說買一只糖果了。本集《感應錄》收有念佛得種種現世利益的例子,即是實證。
叁、問:世有送子觀音,雖修念佛,求子則必須念觀世音菩薩,對嗎?
答:不必!念阿彌陀佛同樣求子得子,本集〈四六、求子得子 轉女成男〉即是實證。觀世音菩薩是阿彌陀佛的弟子,其慈悲、智慧、神通都從阿彌陀佛那裏學來。凡弟子觀世音菩薩能爲之事,老師阿彌陀佛無不能爲。
四、問:觀世音菩薩尋聲救苦,雖修念佛,危急之時欲求免難,必須念觀世音菩薩,對嗎?
答:不必!道理如前,實證請看本集〈叁二、佛光來照 免遭水溺〉,及“念佛免難”之各篇皆是。
五、問:文殊菩薩智慧第一,雖修念佛,求智慧增長、考學順利必須念文殊菩薩,對嗎?
答:不必!文殊菩薩智慧雖高,但畢竟與佛不能相比。如經中說,阿彌陀佛是無量光佛,其智慧光明,十方諸佛都不能及,何況菩薩弟子更不可相提並論。所以求智慧也專念阿彌陀佛,本集〈四七、念佛開慧 求考如意〉即是實證。
六、問:地藏菩薩有滅定業真言,雖修念佛,欲求消業必須念地藏菩薩,對嗎?
答:不對!地藏菩薩功德實是不可思議,但較之阿彌陀佛仍不可爲比千萬億倍。《群疑論》說:“一大劫念地藏菩薩,不如一聲念阿彌陀佛。”佛菩薩名號皆有功德,有功德所以能消罪業,功德越大,消業越多;如光越明,消暗越多。經中說,阿彌陀佛,功德無上,光明第一,十方諸佛所不能及。念阿彌陀佛消業,如日光消暗;念地藏等其他佛菩薩消業,如月光消暗。本集“念佛消業”之各篇皆爲實證。
七、問:地藏菩薩是幽冥教主,專救幽冥界衆生,雖修念佛,爲超度亡靈、救拔地獄衆生必須念地藏菩薩,對嗎?
答:不對!本集“念佛免難”、“叁途超生”中有很多例證,如〈一六六、清明念佛 普度冤親〉等,皆可證明念阿彌陀佛能普利幽冥界衆生。《群疑論》說:“一大劫念地藏菩薩,不如一聲念阿彌陀佛。何以故?佛是法王,菩薩是法臣,如王出時,臣必隨從。大能攝小,故積念者,功德最多。”如月雖明,遇日無光,今以地藏菩薩較之阿彌陀佛,略舉七不可比。
一、功德缺滿,不可相比。地藏菩薩發願“地獄未空,誓不成佛”,實是不可思議,然修行功德尚未圓滿,其願還未實現;阿彌陀佛因地發願“常運慈心拔有情 度盡阿鼻苦衆生”,修行功德已經圓滿,其願已經實現而成佛,所以兩者不能相比。
二、地位高低,不可相比。地藏菩薩是幽冥教主,實足尊貴;然阿彌陀佛,稱諸佛之王,不可相比。
叁、爲主爲從,不可相比。彌陀爲主,地藏爲從。只要念阿彌陀佛,地藏菩薩自然隨從阿彌陀佛來救度地獄衆生,如本集〈叁六、母親念佛 兒免地獄〉即是實證。
四、名聲遠近,不可相比。阿彌陀佛名號爲十方諸佛所景仰贊歎,所以不可比。
五、光明大小,不可相比。如上。
六、滅罪多少,不可相比。如上。
七、救度利益,不可相比。念地藏菩薩,多從叁惡道救至人天,尚不能直接生至淨土;念阿彌陀佛,從叁惡道直超淨土成佛。本集〈一七二、蟒蛇亦願 念佛成佛〉、〈一六叁、出地獄河 生極樂土〉即是實證。
八、問:人之臨終及新亡,往往業障現前,怨家債主競來牽逼,必須先念地藏菩薩消除業障,再念阿彌陀佛求往生,對嗎?
答:無知之人,故作此說。臨終及新亡,最是升沈的關鍵時刻,這時念任何別的佛菩薩及經咒都緩不濟急,唯有急稱阿彌陀佛,最具拔濟的功效,消業、往生,同時達成。本集“助念往生”各篇,皆爲實證。又如《觀經》說:聞大乘經十二部,只滅罪千劫,遠不足往生;稱阿彌陀佛一口,除罪五十億劫,直超生淨土。
九、問:韋馱菩薩專職護法,雖修念佛,欲求修行得護助、少障緣,必須供念韋馱菩薩,對嗎?
答:不必!專供專念阿彌陀佛願生淨土之人,如《觀經》、《阿彌陀經》、《十往生經》等說:阿彌陀佛常住其頂,光明攝護,日夜不離。觀音勢至,常隨影護。六方恒河沙等諸佛,共來護念。又有二十五位大菩薩,攜諸大菩薩,一切時處,前來擁護。複有無數化佛、化觀音勢至菩薩,百重千重圍繞行者,晝夜不離。所有天神地祗,亦皆恭敬愛念。以此之故,一切惡鬼惡神,不得其便,一切厄難災障,自然消散。韋馱菩薩亦必隨諸菩薩,不請自來,前來護持。本集〈五四、現代女鬼 真實故事〉,及“佛名具德”、“念佛退鬼”中各篇相關內容,皆可爲證。
十、問:諸佛菩薩神咒,有大神力,雖修念佛,欲求去邪鎮魔,必須持念神咒,對嗎?
答:不必!一句彌陀,咒中之王,凡諸神咒可致功效,專持佛名皆可得之。專修念佛之人,蒙彌陀、諸佛、觀音、勢至、諸大菩薩直接護念,雖不持咒,一切外邪魔難自然不侵。如本集〈七、六字佛牌 放光退鬼〉、〈八、六字佛牌 退附體貓〉及“念佛退鬼”各篇,皆爲實證。
十一、問:藥師佛發願救療種種病苦,雖修彌陀淨土法門,欲求病愈康健,必須念藥師佛,對嗎?
答:不必。專念阿彌陀佛,同得愈病。實證請看本集“念佛愈病”各篇。
十二、問:藥師佛又稱“消災延壽藥師佛”,雖修彌陀淨土法門,欲求消災延壽,必須念藥師佛,對嗎?
答:不必!阿彌陀佛是無量壽佛,專念阿彌陀佛同得消災延壽。如《觀念法門》說:“稱念阿彌陀佛願往生者,現生即得延年轉壽,不遭九橫之難。”本集〈一一四、哈爾濱某女往生記〉中即有實證。
【第二部分 有關念佛往生】
十叁、問:殺生造多罪業的人,雖念佛恐怕不能往生吧?
答:雖造多罪,如能回心念佛,決定往生。本集趙秋中、丁德華之父、張蓮娣一生殺豬,許桔清養蝦爲業;又有臨死地獄相現之江蘇王某,現判死罪之新加坡販毒犯,這些人最後都念佛往生,即是現證。又《觀經》下品明明記載十惡、破戒、五逆罪人念佛往生。
十四、問:那麼念佛人不用斷惡修善?
答:此又不然!世界上絕不可能存在一種叫人不要斷惡修善的宗教,佛法中也絕不可能找到一種叫人不要斷惡修善的法門。念佛人,更應當隨份隨力,斷惡修善,于自于他,功德利益更大。略說有五。
一、造罪造業,現生多受苦惱;斷惡修善,現生多享安樂。
二、造罪造業,臨終重病纏身,不能自在;斷惡修善,臨終無有病苦,自在往生。
叁、造罪造業,有害衆生,衆生不喜,因不喜故,于其所行念佛不生敬信;斷惡修善,有利衆生,衆生歡喜,因歡喜故,于其所行念佛能生敬信。
四、造罪造業,不利社會和諧,有損人倫,佛法隱沒;斷惡修善,促進社會和諧,道德昌明,佛教興盛。
五、造罪造業,不順佛教,諸佛不喜;斷惡修善,順諸佛教,諸佛歡喜。
有種種理由,應當斷惡修善而念佛。
十五、問:惡難斷,善難修,怎麼辦?
答:一、隨緣盡份,勉爲其力。二、常懷慚愧,更加念佛。這樣縱雖不能斷細惡,絕不至于造大罪;雖沒有廣大善行,總不失一念善心。阿彌陀佛,也必加持。
十六、問:未吃素,念佛能往生嗎?
答:能!本集張玉枝、張蓮娣、黃錫勳等,即是其證。
十七、問:那麼不用吃素?
答:視情形,能吃素最好。略說有四:一、順佛慈悲心。二、施衆生無畏。叁、利自身健康。四、臨終少業障。
十八、問:未皈依,念佛能往生嗎?
答:能!本集許培枝、胡老漢、池貞子、黃英夫等,即是其證。
十九、問:那麼念佛人不用皈依?
答:如條件允許,還是要皈依的好。因爲皈依是定信仰、入佛門、成爲佛弟子的第一步,豈有想念佛、想往生的人不願皈依的呢。
二十、問:沒發菩提心,念佛能往生嗎?
答:能!《觀經》上品雖說發菩提心,中、下品都不說發菩提心,即是其證。本集所記往生事例,大部分連菩提心的名字都沒聽過,更不要說發菩提心了。雖不聞、不知、不發菩提心,只要念佛願生,統統往生,一旦往生,自然發起廣大菩提心,自然成佛度衆生,這正是淨土念佛法門的妙處。
廿一、問:如果不能清淨持戒,念佛能往生嗎?
答:能!本集瑩珂法師即是其證。又《觀經》下品中生,即明破戒之人念佛往生。
廿二、問:那麼念佛人不用持戒?
答:各隨根機所堪,多少持戒;又要知道自己並不是真實清淨持戒之人,心懷慚愧,一向念佛。《觀經》九品,上中六品皆持戒行善之人念佛往生,下叁品爲破戒造惡之人念佛往生。
廿叁…
《念佛百問(淨宗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