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法堂有什麼作用

  法堂有什麼作用

  佛教非常重視佛法的宣揚,法堂是禅宗對講堂的稱謂,即禅門演說佛法的地方,名爲法堂。法堂的建立,在經文中處處明示,如《華嚴經》卷五雲:“世尊凝睟處法堂,炳然照曜宮殿中。”說明佛陀在世時,爲了給衆生演說佛法,建立法堂,專門用以傳播佛教。在《大方等日藏經》卷一中佛陀也教導弟子,“于當來世,是中皆應起立塔寺,造作法堂”,以便于佛教的弘化。佛教傳入中國,早期禅宗爲了更好地將佛法傳播到世間,就專辟場地弘宣法義,甚至佛教在面臨非常困難的時期,禅宗“不立佛殿,唯構法堂”。也就是說,中國禅宗在一千多年前就建立了像現代基督教堂一樣簡捷的弘法場所,不供奉佛像,唯有禅師講經說法及引導信衆修行的場所。隨著信徒的宗教需求,佛殿建立後,在其後方構建法堂,也有佛殿兼作法堂,而不另立法堂的。

  我國法堂的建立由來已久,《六學僧傳》卷十七《隋羅雲傳》:“上明東寺,其法堂十二間,蓋道安、昙翼所造。”《景德傳燈錄》卷四《慧忠傳》:“後衆請入城,居莊嚴舊寺,師欲于殿東別創法堂。”據此可知,隋唐以前的法堂建製已具規模,到了百丈懷海禅師製禅院規約,一個道場只有一個法堂和修行的生活設施,不建佛殿等。百丈禅師仿朝製的太極殿形式建立法堂,堂內中央設一高臺,四方均得仰望,以便于聽聞佛法。高臺上有座,名獅子座,爲禅師代替佛陀說法時所居。後來法堂建製稍有不同,一是無中央的高臺,二是法座後方設有大板屏,已經改變了原來朝製的樣式。

  法堂的建築一般是兩層樓,其上即是藏經樓,也就是公益性佛教圖書館,以供四衆學習經文,于佛理有所不明,即到樓下的法堂請益佛法;左邊是方丈室,爲一寺精神領袖、修行導師所居,緊挨法堂,便于爲教導信徒而升堂說法。現代佛教恢複近二十多年來,尚爲佛教重建時期,因而對法堂的功能沒有充分利用,這當然與現在的寺院管理、寺院學習及修行生活等沒有步入正規化有關。比如現在大多數的佛教叢林(多已成子孫廟)已不具備叢林資格,其方丈(即所在一方的佛教精神領袖,學習、修行的導師)已自動降格到一寺當家(監院)的位置,即僅從事于寺院事務性管理,忽視了出家人代佛宣揚的正法特色。隨著佛教的發展,寺院重建工作的完成,希望有關當事人明確自己的責任,將佛陀及曆代祖師弘揚佛法的接力棒拿在手中,再啓法堂教育製度,將佛教的薪火傳承下去。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