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生是什麼意思
將被捕獲的魚、鳥等生類放之于山野或池沼之中,使其不受人宰割、烹食,便稱之爲“放生”。《梵網經》卷下雲(大正24·1006b):“若佛子以慈心故,行放生業,應作是念: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無不從之受生,故六道衆生皆是我父母,而殺而食者,即殺我父母,亦殺我故身。(中略)故常行放生,生生受生。若見世人殺畜生時,應方便救護,解其苦難。”
有關放生救護之法,在佛典中頗多記載,如《金光明經》卷四〈流水長者品〉記載,往昔佛爲流水長者時,見池水枯涸,成千上萬之魚皆瀕死亡,長者乃乞王以二十大象盛水救之,又施予食物,複爲解說大乘經典,諸魚聞後,皆得生忉利天。《六度集經》卷叁亦記載,往昔佛爲大理家時,見市人賣鼈,以百萬價贖之放生之事。此外,《雜寶藏經》卷四〈沙彌救蟻子水災得長命報緣〉記載,一沙彌見衆蟻子,隨水漂流,命將欲絕,遂心生慈悲,自脫袈裟,盛土堰水,而取蟻子,置高燥處,遂悉得活。沙彌以此因緣,得延命之果報。
放生主要體現在對生命尊嚴的維護,體現了佛門廣大慈悲的救度精神。放生對物種的保護和環保意識的提升,我一定積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