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聆聽佛法品味幸福配方 你可以,愛 第四章 以理解之鑰打開愛之門▪P3

  ..續本文上一頁令人不愉快。仔細谛觀這個人,試著找出他的優點,即使那些優點並不顯眼。每一個人都有優點。這項修行比較困難,但並非不可行。試想,有一個人跋涉了幾百裏,口幹舌燥。然後他在地上看到一個水牛留下來的腳印,腳印中有一點點水。他告訴自己:“如果我用葉子來舀水,水可能會溢出來。所以,我應該要彎下腰來,直接從腳印中喝水。”喝水後,他精神一振,可以繼續旅程了。我們必須谛觀,在言語和行爲都令人不愉快的人身上找出優點。一旦找到優點,就不難接受他。雖然說這種情況比前面兩種都還困難,但有智慧的人,還是可以放下對這種人的厭惡。

  

  “第四種情況是某人的口(言語)、身(行爲)和意(思想)都不美善。在一條偏僻的鄉間路上,一名路人生了重病,放眼人煙杳杳,就只他形單影只,孤零零的,沒有人可以照顧他,存活的希望渺茫。可是,忽然間,另一個路人走來了,他看到這名絕望的路人躺在路邊,于是停了下來,心中充滿慈悲。他扶起這名路人,一步一步地,蹒跚到下一個村落。然後,他又請來大夫,親自陪在床畔叁四周,直到那人痊愈爲止。他爲那人的痊愈感到歡欣。如果我們遇見一個言語、行爲和思想都令人不愉快的人,可想而知的,那人飽受痛苦。若是我們不愛他、不幫助他,又有誰來愛他、幫助他

  若是心中有愛,就有能力接受那些言語、行爲和思想都令人受不了的人。

  

  “第五種情況是某人的言語、行爲和思想都是美善的。村子旁,有一個開滿芳香的粉紅和白色蓮花的湖。舒軟的青草鋪岸,湖畔林木森森、鳥鳴蝶舞,猶如人間仙境。如果你住在這個湖附近,可是卻不來湖邊坐坐,不到湖裏遊泳,也不舀些晶瑩剔透的湖水起來喝,表明你並不知道怎樣幸福地生活。當你遇見一個言語、行爲和思想都美善、仁慈的人,試著找時間在他身邊。 ”

  

  谛觀別人的痛苦是很重要的。一個行爲不仁慈、思想言語都不美善的人,必定受著許多痛苦。若能谛觀,明白他的痛苦,心胸自會敞開,理解的鎖匙也會自然顯現。我們的社會上,有許多人在童年時受到虐待,結果終其一生,都還繼續受苦。他們的恐懼和仇恨從未消逝,自尊心也一直很低。如果能谛觀虐待他們的人的痛苦,明白了那些虐待者,他們深陷貪念、憤怒、愚癡叁毒的囹圄。如此谛觀,將能打開心扉,恐懼和仇恨或許也會逐漸淡散。與一切合而爲一:轉化那些傷口

  

  幾年前,有一個年輕人來到梅村,他對他父親怒不可遏。那時候,梅村的住衆正好在修行慈觀,寫信給與他們相處有困難的人。在《綻放的蓮花》一書中,有一個對五歲小孩修禅觀的練習:把自己當成五歲的小孩,我吸氣。對那五歲的小孩微笑,我呼氣。

  

  那個五歲的小孩還在你心中,也許你曾經非常痛苦,但,一與那五歲的小孩接觸,慈悲將充盈你的心。五歲的小孩是那幺的嬌弱,那幺容易受傷。偏偏有許多父母,沒有用正念來教養小孩,將自己的痛苦和憤怒一股腦兒地發泄到小孩上,結果,才五歲而已,小孩的心已經充滿著恐懼和悲傷。也許,他會試著對他的父母表達那種感覺,但做父母的卻沒有能力聽。這幺小的孩子還不知道怎幺表達他的痛苦,還在結結巴巴說話時,母親可能就已經打斷他的話了,甚至對他吼叫。嬌嫩的心,仿佛被潑上了一盆冷飕飕的冰水。做孩子的也許再也不會對父母述說心事,深邃的傷口久久不愈。做父母的一而再,再而叁地這幺做,終于親子關系嚴重受創。這其中的起因,便是缺乏正念。如果一個做父親的不知道怎樣控製憤怒,他也許會斷絕與兒子的溝通,做兒子的更可能會終身受苦,變得無法與他的老師、朋友以及他自己的兒子溝通。

  

  我請那年輕人,花一個禮拜的時間,把自己觀想成五歲的小孩。然後,我再教他:吸氣,把父親當成五歲的小孩。呼氣,我對那小孩微笑。我們都知道父親成人的樣子,可是我們都忘了,他也曾是一個容易受傷害的小孩。請修行這項谛觀。如果有所幫助,不妨找出一張父親五歲時的照片,看著那照片。吸氣,呼氣,並對你五歲的父親微笑。你將明白,父親也和你一樣,心中有傷痕。在那一刻,你“變成”你父親了。

  

  佛陀講四無量心的時候,會引用梵文薩婆多多耶 (Sabbattataya)一字,意思是“與一切合而爲一”。你和你谛觀的對象合而爲一,在這個練習中你變成你父親。如果修行谛觀,你將理解到,你父親五歲的時候,也被他人殘酷的舉止深深傷害過。若是他在童年受到傷害,可是從未學會轉化那些傷口,很自然地,他會將他的痛苦加到別人身上,連你也無法幸免。親骨肉成了他的痛苦的受害者,就像他是他父母的痛苦的受害者一般。

  

  于是,那名年輕人在他梅村的房間桌子上放了一張父親的照片。每次走進房間時,他會凝視父親的眼睛,練習重新認識這名與他形同陌路的人。他微笑著,爲那在痛苦中的小孩感到同情。離開房間之前,他會再看一看他父親的照片,正念地呼吸。

  

  有一天,他寫了一封信給父親,雖說他的父親早已去世。寫到一半時,他忽然感到心胸一開,放下了一副重擔。他明白到父親的痛苦,因此原諒了父親。愛和慈悲成了內心一股真真切切的能量,與父親重修舊好不再僅僅是願望而已。憤怒這毒素消逝了。這很像舍利弗的禅觀。借著谛觀他人的痛苦,理解痛苦的根源,愛和理解的大門自然而然大敞。

  

  開始這項練習的第一步,是要學著接觸你心中的正面種子和痛苦種子。覺知到這些種子的存在,借著禅觀,來理解這些種子的本性 (根本的起因 )。一旦理解到痛苦的根源 (例如說你的憤怒、你的傷痛、你的挫折 ),你的心將變得平和、甯靜、輕松。心中的憤怒根源被轉化了,接納和愛變得輕而易舉。你成功地熄滅了心中的怒火,你將可以幫助別人這樣做。接觸到心中喜悅和幸福的種子,識別和看到心中憤怒、貪念和愚癡的源頭,我們的身心將真正地感到平和、幸福、輕松,將能不受傷害,安全無恙,並可了脫憤怒、煩惱、恐懼和憂慮。

  

  

《聆聽佛法品味幸福配方 你可以,愛 第四章 以理解之鑰打開愛之門》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