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戒定慧學有門入

  戒定慧學有門入

  佛法的修行實際上就是修戒、定、慧,因爲修戒可以讓我們得到福報。有了福報我們的學習工作和生活就不會有障礙,我們做什麼事情就會很容易實現,就可以用更少的時間來實現自己更多的願望。而智慧是佛教目的,有了智慧我們可以輕松解決煩惱,有了智慧我們可以了生脫死,有了智慧我們可以幫助別人。所以修行不外乎是修福與修慧。《法華經》雲:佛自住大乘,如其所得法,定慧力莊嚴,以此度衆生。

   修行結果阿羅漢是證到一切智;菩薩是證到一切相智;佛是證到一切智智。過程是一樣的都是修持戒、定、慧。如何修行要看各人的因緣,每一個人的用功方式一定是不一樣的,但産生的結果會是一樣——智慧。所謂八萬四千種法門,因八萬四千種根性而設。

   這裏向大家介紹禅宗第四祖的《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門》,這本書上把修行的方式和結果都講得非常清楚。比如書中解說:“雲何能得悟解法相,心得明淨

  信曰:亦不念佛,亦不捉心,亦不看心,亦不計心,亦不思惟,亦不觀行,亦不散亂,直任運;亦不令去,亦不令住,獨一清淨究竟處,心自明淨。或可谛看,心即得明淨,心如明鏡,或可一年,心更明淨;或可叁五年,心更明淨;或可因人爲說,即得悟解;或可永不須說得解。經道:衆生心性,比如寶珠沒水,水濁珠隱;水清珠現。”我們要怎麼才能開悟,才能了達事物的真相?前面這段修行的方法和結果祖師全給我們說出來了。

   再如《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門》裏說的:“深行菩薩入生死,化度衆生,而無愛見。若見衆生有生死,我是能度,衆生是所度,不名菩薩。度衆生如度空,何曾有來去。《金剛經》雲:滅度無量衆生,實無有衆生得滅度者。所以初地菩薩初證一切空,後證得一切不空,即無分別智。亦是色即是空,非色滅空,色性是空。所以菩薩修學空爲證。新學之人直見空者,此是見空,非真空也。修道得真空者,不見空與不空,無有諸見也。善須解色空義。學有心者,要須心路明淨,悟解法相了了分明,然後乃當爲人師耳。複須內外相稱,理行不相違,決須斷絕文字語言,有爲聖道,獨一淨處,自證道果也。”這裏就把我們修行中容易出錯的地方指出來了,讓我們能夠輕松入道,少走彎路。

   還有如《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門》裏說的:“略而言之,凡有五種:一者知心體,體性清淨,體與佛同;二者知心用,用生法寶,起作恒寂,萬惑皆如;叁者常覺不停,覺心在前,覺法無相;四者常觀身空寂,內外通同,入身于法界之中,未曾有礙;五者守一不移,動靜常住,能令學者明見佛性,早入定門。” 這又把五種用功方式也詳細地告訴我們,就看我們怎麼去做了。

   又比如《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門》裏說修行的結果:“真得心者,自識分明,久後法眼自開,善別虛之與僞。或複有人計身空無,心性亦滅,此是斷見人,與外道同,非佛弟子。或有人計心是不滅,此是常見人,亦與外道同。今明佛弟子,亦不計心性是滅,常度衆生,不起愛見;常學智慧,愚智平等;常在禅定,靜亂不二;常見衆生,未曾是有,究竟不生不滅,處處現形;無有所聞,了知一切,未曾取舍;未曾分身,而身遍于法界。”如此等等《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門》實在是一本很好的修行指導書。

   《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門》這本書老和尚在2003年四祖寺禅七期間作過詳細的解釋,全部的文章在《雙峰禅話》裏面可以找到。各種修行的方式可以說是五花八門,要看各人的因緣,關鍵是要對准自己的情況認准一個法門,真正做到《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門》裏講的:“得意即忘言,一言亦不用。”或者禅宗祖師講的:“老鼠啃棺材”。知道了修行的方式以後,精進不斷,如救頭燃將來總有一天大開智慧得大成就。

  

✿ 继续阅读 ▪ 四祖的五個法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