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明心見性的方法佛說得很多,大方廣佛華嚴經、楞嚴經、楞伽經都是明心見性的方法,這不是一句話兩句話就能懂的。
第二個問題:弟子不精進,業障很重。
你自己不精進,想求入佛門,進不去的。我能給你精進嗎?我讓你一天跟我們這些和尚一樣的,早晨兩叁點鍾起來。你們看和尚好像沒事,比你們忙得多!兩叁點鍾起來,念佛也好,修禅定也好,隨便你學法也好,一直到晚上,我們到晚上十點鍾才睡覺。在我們這個寺院都吃兩頓飯,中午休息一下,每個人付出都十一、二個小時修行,可以說現在我們只知道方法,還沒入門。何況你們在家道友受個叁皈,在外頭悠遊自在,完了還想消災免難,完了還想成佛作祖。哪有那麼便宜的事?沒有。
修道難,難如上青天。青天你也上不去,修道比這個難到千百萬倍,不是一生修成的。就像我們這些個出家的道友他都不是一生,多生累劫修的,所以他的智慧不是一生開的,這個不是一蹴而就的。可能我們這些道友有些深入學佛法的,他就明白了,多生累劫的事情。明心見性方法很多的,像過去禅宗,他就到廟找老和尚問,說:師父如何是祖師西來大意?今天早晨你們聽過了,你明白嗎?他問那個開示的師父,師父舉個拳頭,或者給他一耳光,有的他就開悟了,就對了;有的他根本不知道是做什麼。所以這個問題你要學,放下身心去進入。
那你不精進,業障重。你既然知道業障重了,這就很難了。沒學佛的人,你知道業障重嗎?是因爲學佛,遇到什麼事不順當,你感覺自己業障重。那你忏罪,你想法消你的業障。就像你自己頭痛,你找醫院去檢查檢查,這個頭痛因爲什麼,給你點藥吃了,你不就好了。你自己知道業障重了,念經,念大乘經典,消業障。在佛像前磕頭,消業障。你去做吧!你業障才能消。
每一位道友,包括我們所有出家,包括我在內,業障不重不會生到這個世界來了。佛的淨佛國土很多,你不去生,你生到這個世界來,就代表業障重。不是你業障重,咱們業障都重。但是你在修的過程當中,有的業障減少了,有的不修的人業障加重了。可是佛弟子還能有業障加重嗎?明知故犯。明知故犯,你明知道這個事情不該做,你去做。殺、盜、淫、妄都知道,這是佛所製的戒。凡是佛門弟子你不能去殺害衆生,知道嗎?凡佛門弟子絕不能說假話。我想諸位靠不住,說你們一句假話都不說,我不相信,都說假話。包括你對你自己的孩子,叁、五歲小孩,勸他不哭,哄他,盡給他說假話,答應他的事,完了你也不去做,這都叫妄語。不犯嗎?就是這佛所製的最根本的殺、盜、淫、妄,你都持不住。何況我們比丘二百五十戒,比丘尼叁百四十八戒,那個戒可多了,菩薩戒,無量無邊的戒。你入了佛門,你當了佛弟子不守佛戒,你能成佛嗎?能成就嗎?
所以這就是業障重。業不重不生娑婆,那我們都應當忏悔。忏悔的方法很多,念佛、拜佛、讀誦大乘。像這位道友說他又很懶,又不精進,一天睡大覺,完了就想鑽空子,你能消業障嗎?不但不消,業障還增。
第叁個問題,修智慧法門。
修智慧法門無其它的方法,你念經,跟佛求,就會告訴你開智慧的方法。念文殊師利菩薩,你到五臺山知道文殊師利菩薩專門給衆生開智慧的,大智文殊師利菩薩,智慧!他教我們開智慧,念“嗡阿惹巴紮那谛谛谛谛谛...”就開智慧了。
我最初去西藏的時候,我的師父讓我任何都不要學,停下來,就念文殊心咒。這個咒叫文殊心咒,就念“嗡阿惹巴紮那谛谛谛谛谛...”,你念上它無量遍,開智慧了。西藏話不會說,也會說了。如果你看經看不懂,停下來不看了,你沒法進入怎麼辦?念“嗡阿惹巴紮那谛谛谛谛谛...”,你自己就開智慧了,你不懂的也能懂了,懂了再深入吧!
並不是你懂了就做得到。佛告訴我們不說假話,要誠懇。咱們做得到嗎?這個很簡單!你認爲很簡單,其實很難,隨便說話都是妄語,就是這麼一戒都很難得持。譬如說盜戒,我們認爲盜戒僅我不偷人家東西,我就不犯偷盜了,這個是簡單的,是社會上的。佛教的盜戒,菩薩的盜戒,那可深了。但是你不學你怎麼知道?你要想斷煩惱,證菩提,先得學戒。佛教你不做的事,你絕對不能做。如果教你不做,你要做,你智慧怎麼開?你生死怎麼了?
所以這位道友問我這幾個問題,你都得要學。我感覺你對佛經學的很少,例如你常念的彌陀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特別我勸我們所有道友,你要想消災免難、家庭和睦、社會災難都臨不到你頭上,你要發財,做貿易都要賺錢,你就要念地藏經。假使你一天肯念一部地藏經的話,天下太平,你想求的地藏菩薩都能加持你;或者再念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因爲在我們這個世界,地藏菩薩、觀世音菩薩跟我們最有緣,你一求他就應。所以念地藏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你一求他就應。
災難是都有的,看你怎麼對待?我從叁十六歲住監獄,住到六十九歲。從監獄出來,現在這有二十多年了,二十八年了,快叁十年了,我想把監獄那個時間補回來,所以九十五歲還在講經。沒有,我們這和尚到六十歲就不講了,自己修了。爲什麼這麼大歲數還講經?就是剛才這位道友說“我業障很重”,我的業障很重,我就借著講經消業障,這個大家能懂得的。
第四個問題,如何對境?
這位道友問我:如何對境?不起分別心,這個可難了,達到如如不動,成佛了。我們對待一切境界相,第一個要知道所有境界相全是虛妄的,一個真實沒有。你所見到的所有一切相,五十年前,六十年前,得說七十年前,五臺山不是這樣子。那時候你進五臺山什麼實情,可能你們諸位沒有,一個來的都沒有。當我十六歲來五臺山,就是八十年了。那五臺山是什麼樣子?五個臺是什麼樣子?文殊菩薩如何在這五臺山教化衆生?現在這個中間,六十年代,七十年代,乃至到八十年代,再現在咱們這個九十年代,二千年了,今年二00八年了,就因爲在這個時候你的心跟外邊的環境--五臺山起了很多變化。
在宋明時代朝五臺山的,不論四衆弟子是誰,晚上都看見五個臺上文殊菩薩智慧燈。現在朝山的道友很多,你問他:你晚上看見山上文殊菩薩智慧燈了嗎?一百個答複的,一百個沒看見。因爲你在山底下發心拜山的心不誠。我們中國有句老話,“誠則靈”!你求的心不誠,菩薩不會應的。感應!有感才有應。鍾和鼓,你不打,它不會響的。這個道理懂嗎?我們這輕心慢心來求文殊師利菩薩,沒有效果。不是菩薩不靈,是你自己發的心,求的力量不夠。
如何對境?你就這樣對境。當境界現前的時候,不論好的壞的,你認爲這是虛妄的,就像作夢一樣,沒有!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能見到諸相非相,則見如來。這就是楞嚴經說的話,還沒講到。如如不動,可不是我們一般人所能做得到的,到了八地菩薩,叫不動地菩薩,才能達到如如不動,這個離我們境界還遠。這位道友問的,你好好學習。
因爲我們現在這些道友既不讀經,佛經他讀得少,也不肯鑽,一天能讀上兩個鍾頭嗎?恐怕沒有。能夠拜忏忏悔業障嗎?沒有。持誦禮拜,能夠一天念一萬聲佛號嗎?沒有。一天能念幾部經?沒有。這個全沒有,只是受個叁皈而已。將入門,要想求得到你所求的境界,求之過高。境不對心,你的心跟那個境對不上號。這個知識是求來的、學來的,不是天上掉下來的。
你大學畢了業,沒經過研究,你到社會工作起來困難很多。我在美國、在歐洲,在那些個國家的時候,他大學畢了業,一定最少得研究叁年,當研究生。咱們就看見最近臺灣所有的高級的官員都是研究生,都在各個國家讀研究生,他就研究經濟學。現在最簡單說一門會計學,現在的社會會計學。過去會計學就是記記帳,管管出納,出納會計,記帳會計。現在可不同了,現在會計你得拿六個大本,大本就是本科的大學生,成本會計、估計會計。我要開個公司,我到會計樓,你給我設計一下,我要開個什麼樣什麼樣公司,給他一講,他就給你估計出來了,給你算。從你蓋廠房、用人一切算,你得需要好多工人,完了你這個得用好多資本,一億、兩億、一千萬、兩千萬,你開個大小生意都得到那會計樓,他給你估計一下。要打官司到法律樓,你要打勝,不是一個律師、兩個律師,很多律師在那裏頭幫你研究這個案件。所以現在每一門都是分門別類的科學,愈來愈精。不是像過去,過去我們開個小鋪子能夠發很大的財,那個日子已經過去了,不複返矣!現在社會競爭的能力跟過去不同。
那我們學佛的,佛法已經到了末法,講經的人很少。講的人很少,學的人到哪學去,學的人就更差了。盡管我們這些佛弟子,你能夠懂得幾部經?你了解到了幾部經?佛告訴我們的無量的方法,你入了哪一門?所以一個方法你也不知道。就念佛法門,念佛法門那麼容易嗎?“我念句阿彌陀佛”,不是像你想像的。咱們舉這個念佛,不是口裏念,要心裏憶,憶念!憶念!你光口裏念,心裏不想,能往生嗎?能得到佛的智慧嗎?“我就是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很簡單嘛”!“阿彌陀佛”這句話你也不知道,這是印度話。
第五個問題,清淨心。
這個問我清淨心。咱們就舉這個念佛例子吧!當你念佛的時候,當你正念“阿彌陀佛”,心裏全神貫注,憶佛,想佛。這個時候你的心只有一個佛,什麼外邊境界都斷絕了,清淨,只是這麼個時候。當你不念了,馬上就不清淨了,就想別處去了。光口裏念,心裏不想,那極樂世界跟你門兒都沒有、邊兒都沒有。你得憶佛念佛,當來必定見佛。所以你修行不是全心全意的注重到它。像我們在家道友也有念經的,也有拜忏的,爲什麼效果不大?因爲你付出的不夠,心不能全心全意都在佛的境界。
我剛才說你憶佛念佛,不僅口裏念佛,還要心裏全是想佛,你試驗看看。你這樣憶念地做一個星期,你每天晚上做夢都夢見佛,你結合了,到你臨命終的時候,當然能生到極樂世界去。那就泛泛的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口裏在念佛,心裏想別的事,這類事很多。信佛的道友很多,真正進入的道友很少。真正的,你這個進入佛門還得要經過多生累劫,去修吧!這生沒修成,來生;來生沒修成,再生,漸漸的進入。如果你一生成就,聞到了就自己實際去做,真正付出,付出才能有收入。泛泛的只能得什麼利益呢?生天、得福報、發財、升官、家庭平安、孩子聽話、讀大學讀得很好,這個得的到。這個你一念佛、一學佛法就能得的到。至于談到了生死、證解脫,這個不容易了,這個你得修,不修得不到。
最後,我給大家講講佛法。很多信佛好多年,不知道什麼叫佛法,乃至于佛。佛是印度話,本來該叫佛陀耶,這是一句話,我們中國人把“陀耶”都略了,就是佛。佛是什麼含義?印度話得翻成中國話,佛陀耶翻中國話叫覺、明,覺悟、明白的就是佛。你沒覺悟,你沒明白,那你不是佛。佛陀耶翻成覺悟、明白。那我們怎麼能達到佛、成就佛?他有方法,佛法就是覺悟、明白的方法。要有人說你信佛是迷信,你說我學的恰恰不是迷信,是明白覺悟。這個方法可多了,好多?八萬四千,大數八萬四千。你學禅的、學淨土的、念經的、讀誦大乘的,那方法太多了,八萬四千,每一部經一個方法。你去看,找吧!哪個適合你成佛的方法,你去學,那你很快就成就,方法對頭了。所以信佛不是迷信,就是求明白。大家明白嗎?以後大家就多學,求明白。好,今天就跟大家講這些。
《夢參老和尚爲香港居士問答開示》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