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渡一切衆生痛苦之大事業教言之二 —— 利生大業之教授
周遍廣弘佛法,成辦暫時與究竟利生大業之教授
周遍廣弘佛法,成辦暫時與究竟利生大業之教授略攝爲:無等釋迦牟尼佛于百千萬瞻部洲,顯現百千萬廣行利生事業之化身,如今釋迦教法在南瞻部洲遍布興盛,若衆生均深信宣說因果之導師(佛寶)、佛陀教誡之妙法(法寶)、住持法幢之僧衆(僧寶),此即是教法廣弘之征相。
諸佛菩薩爲救渡衆生是如何示現化身的呢?無等釋迦牟尼佛乃殊勝化身,于庸俗者前,即現叁十二相八十隨好,且爲隨順調伏所化機,以六趣不同語言宣演妙法,倘若誰與世尊結緣,皆能脫離輪回苦海,此即殊勝化身之功德。複次,亦有多種化身,其本性雖難以辨認,然彼等即爲往昔積資淨障、修持生圓二道之聖者大悲所現,便名化身即可。其已斷除所斷之業及煩惱,證得所證之如來真實密意,並具二種遍知之力,能自在一切顯現,方名爲大悲化身。如是利樂衆生調伏所化,而依灌頂成熟其心相續,則自解脫貪嗔癡一切煩惱,身語意叁門不爲惡業所致,如是聖者名爲化身,亦應時應理。此外,諸佛菩薩入定中,依意之幻化而現利生事業,究竟彼化身融入此幻基中,而現今如是之化身已少有難得。
另尚有諸多自稱活佛者,诳惑人心,于非法肆意而爲,其一切所行皆爲惡業。倘若與其結緣,脫離惡趣遙遙無期,彼等即爲魔化身。魔亦具少許神通神變,如魔王大自在天子及諸眷屬大臣,及其幻化諸魔,若誰與其結緣,則無法脫離惡道,故當慎之!
所謂願力化身者,如某位上師已證究竟並作授記雲:“于未來世,名爲某某者乃吾之化身,廣行吾事業,誓願令一切有情獲得暫時與究竟安樂。”如是發願成就而所現之化身。總之,一切利樂有情者皆可稱爲化身,反之,若損惱有情者,無非即是造作惡業及諸苦之因而已,故非爲化身。
吾等導師出有壞釋迦牟尼爲淨飯王太子悉達多時,曾執掌國政二十五年。其後思惟,若從事世間法,同時難以修持正法。于是,太子如抖落塵土般舍棄國政、王妃、王子與宮殿等,彼時,諸大臣極力勸說亦無法阻止,其後太子遂于清淨塔前除去華服嚴飾,自剃須發,顯現圓滿近圓戒之出家僧相。故一切欲求解脫之後學者,皆當如是而行持。
如上所述,同時行持輪涅二法,則無法迅速成辦出世間法。如吾等導師釋迦牟尼佛,爲求證佛果,于六年中僅日食一麥飲一滴水,勤修苦行,後于金剛座處斷盡一切障礙,現證圓滿正等覺果位。爾時世尊思惟:若宣說微妙實相之見,衆生愚癡無法了知,故于道場靜處無語獨坐。是時,大梵天王及帝釋天以神通觀察後,便于世尊前供養白色右旋海螺、千幅黃金*輪,叁次祈請世尊宣演正法。佛陀即趨波羅奈斯(鹿野苑)初轉四谛*輪:上至有頂下至地獄間,一切有情皆爲叁苦所逼迫,若問彼因從何而出?均由業與煩惱所生;業由誰集?當知乃身語意叁門。若叁門爲惡行,其所緣賢劣之境:如積集一切貪欲之業,即爲墮入餓鬼道之無謬因;積集一切嗔恚業,即爲墮入地獄道之無謬因;積集一切愚癡業,即爲墮入旁生道之無謬因。如是,世尊依次宣說集谛身語意叁門及叁毒煩惱之對治法,後阿若、喬陳如等五賢部及五百比丘依寂靜處,于等持中獲見聖谛,而解脫輪回之苦。
複次,經藏中雲:“何爲菩提心,彼爲自心也。”故調伏自心之方便即爲等持。初時應以暇滿難得、壽命無常、輪回過患、業報因果等法而厭離輪回,其後生起無僞大寶菩提心,于無自私中,爲利他之心契合身語而行持。
論藏中雲:“一切諸法總義,即因無相、果無願、本體空性。”由此叁解脫門而抉擇賢劣諸法。教法叁藏依戒學抉擇取舍,定學善住一心,慧學依佛陀無垢教證,斷除對諸法如實自性之增損。以上即爲叁學攝略教授。
大密金剛乘見修行等諸法之興盛,乃昔印度聖境諸成就者、雪域之師君叁尊、貝洛紮那等班智達、諸譯師之大悲所賜。並昔于雪域教法主尊舊譯(甯瑪巴)之聖者無垢光尊者示現比丘幢相,格魯巴宗喀巴大師亦現比丘相荷擔如來家業,薩迦派蔣貢薩迦班欽亦以比丘相修持密法,叁聖尊者皆已圓滿具足方便解脫之生圓功德,被譽爲雪域叁大文殊怙主。
爾後,聞名遐迩之善知識,尤其如蔣揚·親哲旺波與蔣貢康竹二位仁波切,以及證悟彼等密意之雪域大堪布阿格旺波,其心子殊勝化身仁珍旺修,蓮師之紹聖者邬金劄劄郎巴,大堪布如意寶晉美彭措等,均外現比丘之嚴飾,內持密咒金剛乘,諸聖者身語意叁門中無有毫發許之不善,此乃衆所周知。故一切後學者皆當如是隨行。
某些人自稱:“我是活佛,乃某某傳承之傳人。”若彼不具上述之一切功德,且未知諸法之自性,豈能稱爲化身(活佛)?是故,爾等所求依怙供奉者,則其必具聖者之外內密功德及叁無漏學、成就征相等。綜上所述,彼等心相續中,須具令一切有情獲得一切種智如來果位之願菩提心,衆生與其結緣,今生來世皆可獲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