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對發心出家居士開示 十叁 過齋亦修行▪P2

  ..續本文上一頁九分八分這都可以。這樣的話,就爲吃得適量。

  有的人說:“你看看,你們這日中一食吃這麼多,吃這一頓頂我們叁頓的。”這是兩個概念,因爲我們一頓吃的多少並不重要,關鍵是我們守住了戒律,我們是依教奉行,佛怎麼說,我們怎麼去做了,種下一個成佛的因。有的一天吃叁頓、四頓等等,雖然吃得很少,但你就再怎麼少,你的行爲已經不遵照佛製,不聽佛的話。那犯有重罪,是不允許的。

  特別是佛經裏也講過,這個下午食是畜生食,晚上食是餓鬼食。講了種種的害處,甚至下焦腸地獄,就這麼大的果報。我們上回也講了,淫欲爲正因,飲食爲助因,所以這個飲食不能多吃。

  另外呢,我們必須還得保證身體的需要。這兩個方面,我們都要考慮進去才爲正確。我們吃是爲了修道,並不是爲了吃飯而吃飯,是爲了修道。爲了修道,隨時還要想把這個飲食從口中吐出來,在其他衆生需要的時候,要把這個食物吐出來,要不吃。如果我們吃得不清淨,我們就不吃這個食物,不被飲食所轉。

  我們怎樣控製自己不吃得過多?就是這樣來思惟它的好處和不足,我們的飲食自然而然的就會有一個適量的程度。有的人一天能吃叁個饅頭,有的人能吃十個饅頭。並不是他吃十個饅頭就吃得多,你吃叁個饅頭就吃得少,是根據你是否需要來決定它多和少的問題。有的是歲數小,他十幾歲,吃不了多少,吃不點就飽了。有的歲數大,正好是叁十多歲,正壯年的時候,正需要飲食的時候,他吃得很多。所以說呢,他這個多少是根據自己的量來決定的。

  我們講了,知道食物的好吃和不好吃是自己心態的變化,也是自己貪心的多少來決定的,如果我們能控製飲食時不看、不嗅,這樣的話,我們吃得過多的問題就好解決了,就不會貪戀過多。

  剛才講到這個嗅,我順便再給大家講一個例子。原先在五臺山做飯的時候,那時候還不戴口罩。你看,每天做菜、做飯時散發的那個熱氣、飯味、菜味,它都可以進入鼻子。我都控製它,不讓它吸。有時候實在是控製不了,需要喘口氣怎麼辦?把頭轉過去,不吸。有時候憋得也很難受,胸裏挺悶的。悶也憋,實在不行就把臉轉過去,轉過去吸點別的空氣,然後再轉過來。

  因爲這種香氣,飯的香也好,菜香也好,它都有一種揮發的物質在內。大家還沒有食用,也沒有供佛,我不能貪。每天都是這樣,剛開始弄得胸也很悶,也很別扭,但是也天天這麼樣。食物的這種氣味也不聞,也不貪,時間久了,就聞不著了。

  有一天別人問我:“這個菜鹹不鹹?”因爲我後吃,大家都說挺鹹,我吃怎麼不鹹呢?我問性空,我說:“你吃的這個菜鹹不鹹?”他說:“我不知道鹹不鹹。”他也不知道鹹不鹹。他以爲我在考他,實際上不是考他,我吃了半天也嘗不出這個菜的鹹和淡,光知道這個菜好吃,挺清涼,但是什麼味不知道。就是花很大的努力想知道這個菜到底鹹還是不鹹,那也不行,舌頭沒有那種味覺,不知道。

  這是什麼原因?這個味覺它不分別了,就是因爲平時不貪那種味道和香味所致。所以我們得靠平時控製這個貪心。不貪,不是說你吃飯的時候不貪,任何時候都要不貪,這才行。表面上看累得夠嗆,有時候憋得胸也很悶,甚至很難受,有時候躲過去喘口氣。但是,給你的好處是很殊勝的。所以那時候就知道了,原來這個味覺是可以控製的,可以解決的。但後來這一行腳一放逸,就慢慢又恢複了。

  所以說,有時候我們控製自己不貪,采取各種方法控製不貪吃,得到的好處是不可思議的,看著是少得了,但是你得的後面可是很多的,這是一個好處。

  這個不吃得過多,還有一個地方應該注意,就是這個牙縫裏的東西,也不能貪吃。我們吃完飯啦,有時候這個食物的膩質在舌苔上挂著,它也能産生一點味道,也能滿足肚子的需要,滿足饑餓這種想法的需要。這個在戒律上也是不允許的。還有牙裏摳出的東西也不允許咽下去的。特別是在饑餓時候,牙裏的食物有時候起到很大的作用。

  這個問題,過去在行腳的時候發現過。有一次,晚上走得很晚,很冷。不算太冷吧,就是在道上走,很清涼。因爲我這個牙齒不好,漏縫也多。偶爾的,就有一個食物被嚼著了,就是從牙縫掉出一塊食物來,被嚼著了。嚼著這個食物以後,胃裏馬上就有一種很愉快的感覺,不能說吃個半飽吧,最起碼的這一塊食物差不多能頂個五分之一,很解決問題。當時想:哎呀,這牙縫裏留點食物,這也能滿足人的需要。

  就是說,人在這個困難的時候,貪心是這麼強烈,而且它能擴大到叫你飽的感覺。通過這個事情,我們就知道這個妄想的厲害。所以佛製戒告訴我們,牙縫的東西也不允許吃。你看,這個起心動念多厲害,它會創造那麼樣一個飽的環境出來。所以說,我們不光是正常的齋飯不能貪吃,就是齋飯過後,舌膩上的東西,包括牙縫裏的東西也不能吃。

  如果我們平時這麼樣控製自己,才會有一個不多吃的問題。當我們一旦要貪吃的時候,我們就會生起慚愧心。你要是平時不鍛煉,到時候想不貪,有時候你控製不了。吃了這個就想那個,最後吃來吃去就吃多了。你不讓它吃,它就生氣了,就起煩惱,“這不讓我吃”,就是這樣。

  所以說,要自己想辦法通過這幾個方面來控製自己的飲食,不讓自己飲食過多,但也不可以故意餓著自己。因爲咱們日中一食,你們也是日中一食,而且你們還有體力活。也不能說:我幹脆少吃,每天少吃,最後挺瘦了,不能幹活了,那也不行。我們得根據因緣,一定要吃好,但不允許貪。兩個方面都要清清楚楚地知道,這樣的話,我們的飲食才能控製得很好。而且不光能斷掉貪心,同樣身體還能很好地去修行。這是講到這個吃的方面。

  

  

《對發心出家居士開示 十叁 過齋亦修行》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