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某居士修學有成後,能否回到世間來弘法?

  當今末法時期,僧寶尤其可貴,許多衆生造業無數而不自知,急需僧寶到世間弘揚佛法,不知某居士歸來修學有成後,能否回到世間來弘法?

  這個弘法啊,有幾種弘法,其中有以身示法。比如說一個人出家了,去到某一個地方說法,顯示這個僧相的威儀和樹立正法,這是以身弘法。但是不管從哪一個角度,都是他的本體在弘法,不是他的相在弘法,相只是空相。當然了,有一些相——實相中的支相。

  我們需要的弘法應該是怎樣呢?是你那個心,真實以後,就你到不到世間它都在弘法,住在山林裏同樣可以弘遍叁千世界。我們今天能夠有佛法的住世,有這麼多的僧人住世,其中有更多的大德在看不見的地方,在護持佛法,在支撐著這個法船,這個是實相。一切佛法的命運都得靠實相來支撐著。

  所以說至于我們將來要怎樣,先放下,我們只能是好好修行。只要好好修行,自然它就弘法。不是說我去到哪弘法就弘法了,你有了弘法的意思反而不能弘。你把這個弘法的心要放到實相裏,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人相、我相、衆生相、壽者相皆是虛妄。如果你能了解這個問題,就是最大的弘法。它就像太陽一樣住在虛空,它和誰都沒有緣,雖然沒緣但它能給無量的衆生真正的光明和溫暖。所以說我們應該把這個心放下,心要老實,就可以做到這一點。

  至于將來修學有成,到世間弘法,也許到咱這娑婆世界,也許到天上,這個問題不要做這種想,我們就是老實修行。但不是說老實修行就沒有菩提心,菩提心也就是讓我們放下所有,老實修行。我們有了菩提心,你還愁佛法不弘揚嗎?不動道場,我們知道佛菩薩,觀世音菩薩都是不動道場,叁千世界內只要稱其名,就來救護我們衆生。我們要修的是不動道場,並不是修個叁年五年的,覺得自己學會了一些,就開始回到家鄉去弘法利生去了。那是我們的狹隘意識,還是不行的。

  有個禅宗祖師,是馬祖,開悟以後,他想報家鄉恩情,就回到家鄉去了,去弘法利生。家鄉的人聽說來一個開悟的大德,排隊在村口迎接大德凱旋回來,度家鄉人。當看到馬祖的時候,大家認識他,“這不是老馬家的小叁嗎?”大家一哄就散了。受到這樣的場面以後,馬祖說了一句偈子,這個原話我有點記不清楚,大概的意思吧,“悟後莫還鄉,還鄉道不香”,就這個意思。所以說我們修行,不光要放下我們的親人,也要放下我們的家鄉,放下我們的朋友,一切都放下。

  爲什麼要放下?因爲天下所有的人都是我們的親人,天下所有的地方都是我們的家鄉。只有放下,我們的心量才能打開,哪需要到哪,這才是我們坐不動道場。不能我們還沒出家呢,先想到能不能回到家鄉去弘法利生。這是我們的願望之一,雖然是善願,但非究竟,因爲我們出家,遠離了世俗,但並沒有離開世間。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