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在《大般涅槃經》中佛言:“善男子,未可見法汝欲見者,今當爲汝說其相貌。我涅槃已,隨其方面,有持戒比丘,威儀具足,護持正法,見壞法者即能驅遣,呵責懲治,當知是人得福無量不可稱計。善男子,譬如有王專行暴惡,會遇重病。有鄰國王聞其名聲,興兵而來頓欲殄滅。是時病王無力勢故方乃恐怖,改心修善,而是鄰王得福無量。持法比丘亦複如是,驅遣呵責壞法之人,令行善法,得福無量。”
“善男子,譬如長者所居之處,田宅屋舍生諸毒樹,長者知已即便斫伐,永令滅盡。又如壯人首生白發,愧而剪拔不令生長。持法比丘亦複如是,見有破戒壞正法者,即應驅遣,呵責舉處。若善比丘見壞法者,置不呵責驅遣舉處,當知是人佛法中怨。若能驅遣呵責舉處,是我弟子,真聲聞也。”
“善男子,如來亦爾,視壞法者等如一子。如來今以無上正法付囑諸王、大臣、宰相、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是諸國王及四部衆,應當勸勵諸學人等,令得增上戒、定、智慧。若有不學是叁品法,懈怠破戒毀正法者,國王大臣四部之衆應當苦治。”
“善男子,以是因緣故,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應當勤加護持正法,護法果報廣大無量。善男子,是故護法優婆塞等應執刀杖,擁護如是持法比丘。若有受持五戒之者,不得名爲大乘人也。不受五戒,爲護正法,乃名大乘。護正法者,應當執持刀劍器仗,侍說法者。”
【附錄二】遠離口業的功德
《佛說十善業道經》中佛言:
複次龍王,若離妄語,即得八種天所贊法。何等爲八?一、口常清淨,優缽華香;二、爲諸世間之所信伏;叁、發言成證,人天敬愛;四、常以愛語,安慰衆生;五、得勝意樂,叁業清淨;六、言無誤失,心常歡喜;七、發言尊重,人天奉行;八、智慧殊勝,無能製伏。是爲八。若能回向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者,後成佛時,即得如來真實語。
複次龍王,若離兩舌,即得五種不可壞法。何等爲五?一、得不壞身,無能害故;二、得不壞眷屬,無能破故;叁、得不壞信,順本業故;四、得不壞法行,所修堅固故;五、得不壞善知識,不诳惑故。是爲五。若能回向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者,後成佛時,得正眷屬,諸魔外道不能沮壞。
複次龍王,若離惡口,即得成就八種淨業。何等爲八?一、言不乖度;二、言皆利益;叁、言必契理;四、言詞美妙;五、言可承領;六、言則信用;七、言無可譏;八、言盡愛樂。是爲八。若能回向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者,後成佛時,具足如來梵音聲相。
複次龍王,若離绮語,即得成就叁種決定。何等爲叁?一、定爲智人所愛;二、定能以智,如實答問;叁、定于人天,威德最勝,無有虛妄。是爲叁。若能回向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者,後成佛時,得如來諸所授記,皆不唐捐。
【附錄叁】“人面瘡”的故事
忏法是忏除所犯罪過,悔不再犯,以便來日積極修行的一種儀式,是佛事活動中最重要的內容之一。
關于《慈悲叁昧水忏》的來源,《慈悲道場水忏序》爲我們描繪了一個故事:
唐朝時,有一位法號知玄的和尚在長安某寺挂單。那時該寺中正住著一位患有惡瘡的僧人,穢氣刺鼻難聞。知玄常常主動去照顧病僧。後來病僧的惡疾漸漸痊愈,臨別時對知玄說:“你以後有難臨身時,不妨到四川彭州九隴山來找我,我會設法消除你的厄難。”
後來,知玄因爲德行高深,深受道俗的尊崇,連唐朝皇帝都向他求教佛法,唐懿宗還于鹹通十二年(公元871年)賜給他裝飾華美、高達兩丈的沈香寶座,以示尊崇。受賜以後,知玄和尚名聲益顯,坐上寶座更自覺尊榮。
然而沒過多久,知玄的左腿膝蓋上卻生出了個“人面瘡”,有眉有眼,有口有齒,恰似人面,不僅看上去讓人生畏,更有甚者,這人面瘡還有要求:每天都得拿飲食喂它,它能像人一樣大模大樣的張口啖食。知玄和尚痛苦萬狀,四處求治,可名醫們全都束手無策,正所謂“妙藥難醫冤孽病”。
知玄記起當年那位病僧的臨別贈言,決定立即前往四川彭州九隴山求救。知玄入山尋訪。一日傍晚時分,天光暗淡,山路難行,知玄忽然望見兩棵並立的大松樹,只見樹後殿宇廣闊,金碧輝煌,那位僧人就站在門前。知玄將自己所患的怪疾如實相告。僧人告慰他說:“不要緊的,我這裏的山岩下有一泓清泉,等到明日去洗一下就會好的。”
翌日清晨,昔日病僧令一孩童爲知玄帶路,引領他來到岩下泉畔。知玄用手捧起清水剛要沖洗,膝上的人面瘡卻忽作人語,出聲大叫:“不要洗,不要洗!”緊接著又問:“你是否讀過西漢史書中記載的袁盎與晁錯傳呢?”知玄回答:“當然讀過。”人面瘡便說:“你既然讀過了,何以不知袁盎錯殺晁錯之事?當吳楚七國造反時,袁盎向皇帝進讒言,斬晁錯于東市,以致晁錯冤深似海,怨結千年,往昔的袁盎就是你的前身,而晁錯就是我。我怨深恨重,自那以後,總想伺機報仇。可是你十世以來都是高僧,持戒精嚴,冥冥中有戒神保護,令我無法近身。近來你受沈香寶座,動了希名欲利的心念,無形中德行已經虧損,冤業可以乘隙,我才得以接近報複你。現在,蒙迦諾迦尊者出面調解,賜我叁昧法水,令我解脫,那麼我們之間的宿債也告終結。從今以後,我不再和你爲難作對了。” 知玄聽了,身毛直豎,非常震恐,連忙掬水洗瘡,一時痛徹骨髓,昏厥在地不省人事。
複蘇後,昨日金碧輝煌的崇樓寶殿已杳無蹤影。知玄方才感悟:那病僧乃是受佛敕命永住世間守護正法的十六大阿羅漢之一的迦諾迦尊者的化身,自己當年以一念慈悲心種下了無上福田,才感得聖僧以叁昧聖水加持,去除那冤業討債、因果感召的奇疾惡病,解怨釋仇,消除業障。覺悟後知玄和尚一方面在迦諾迦尊者垂慈的雙松聖迹修建寺宇,另一方面記事撰文,寫成《慈悲叁昧水忏》,自己早晚恭敬禮誦來報答聖僧的恩德,又給道俗留下了忏悔業障的方便。
據《漢書·袁盎晁錯傳》等史料記載,袁盎曆任隴西都尉、齊相、吳相。文帝時晁錯很受賞識,並受太子(即位後稱景帝)信任,被視爲“智囊”。袁、晁二人一向交惡。晁錯主張逐步削奪諸侯王國的封地以鞏固中央集權,此建議被景帝采納卻觸怒了諸王,以後吳楚七國發動武裝叛亂的理由便是誅晁錯、清君側。此時袁盎趁機密進讒言,勸景帝斬晁錯以息事,晁錯被斬于長安東市,父母妻子兄弟同時被殺。冤冤相報,了猶未了。
《口業之過(妙祥法師)》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