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口業之過▪P9

  ..續本文上一頁,跟他正經談話的時候,拿出真心去談了,他不相信你,這是最大的一個弊病。以爲自己有智慧,你看我多好,別人想糊弄我肯定糊弄不了。你和我說話,我就知道你在撒謊。有這個心就可能墮地獄裏去,你說多重吧!

  

我們人和人之間貴在真誠,只要有個人跟我們說話,我們都要相信人的真實性、誠實性。我們沒等說話呢,就先懷疑人家在騙我們。現在人不就是這樣,哪有真話?兩人見面了,“你上哪兒去?”就上哪兒去,他都不告訴人真話。就是告訴,另一人也不相信。你說上哪兒去了,真去了嗎?現在全是不相信別人,這都有極大的過失。

  

一個真正的人,首先要相信別人,別人說那個話就是真的,就小孩當你面說那話都是真的,沒有假話。要相信人,這是我們應該做的事情。做一個人,如果不相信別人,這時我們本身已經變爲愚癡。怎麼愚癡了?你就等于不相信自己一樣。

  

所以說,過去也是這樣,你看無論誰跟我講話,從來我都相信。跟我起過誓的,甚至出家人,跟我說了:“我這一輩子跟著師父,你放心得了。”我從來沒懷疑過,而說:“他說的是假話。”認爲都是真話。你這才是真正的有智慧,這才是真智呢。因爲你守住那個心,用真心對待一切人,你不糊弄別人,別人就不會糊弄你。之所以別人糊弄你,就說明你曾經糊弄過別人。

  

另外,不要聽小道消息。我們最大的毛病,喜歡聽小道消息,聽背後說什麼,那些東西要遠離。比如有的人聽到後就告訴師父,“哎呀,他所說的,其實心裏不是那麼想的,師父,他在糊弄你呀!他當著你面是這麼說,他背後想的是又一面。”不要去想他背後講的什麼,背後永遠是一種背後的東西,並不真實,真實的東西就是眼前的東西。而且我們也不要追求背後的東西。你覺得他背後所說的,和正面所說的有區別,好像是心裏話,實際上還真不是心裏話。背後的往往是牢騷,都是不真實的。而當面的講話是一本正經的,因爲他拿出最真誠的態度,來跟你講的。真誠的話你不相信,相信背後的話,說明我們做人不光明。

  

另外,別人背後說話,不需要自己聽的時候不要聽。比如說這隔個簾,那面有兩人說話。你在這面聽著了,覺得不太順耳,不能聽,趕緊走。或人談重要話,不聽,趕緊走。因爲啥?人家沒來跟你講,你不能盜人家語言,那犯盜啊!雖然他在那說,沒避著你,但是你應該回避這個環境,不要去。

  

不要總好搜索別人的隱私,總是往那些屎尿(隱私)裏摳,他越摳越覺得這個東西好,這裏面肯定有寶貝。像上廁所,左扒拉右扒拉,你扒拉到底下,還是屎尿。它有什麼用啊,你說能扒拉什麼玩意兒出來?弄了一身埋埋汰汰的。沒等從廁所扒出東西,就把你自己汙染得渾身都是屎尿了。

  

所以最害人的事,就是找人隱私。人家本來扔了個垃圾,你全都當作寶貝收藏起來了。你目的幹嗎,不就想置人于死地嗎,想害人家嗎,想掌握人家嗎,你目的不就是想擡高自己嗎?所以說最坑人的東西就是這點,有智慧者要遠離。就是這個事情,我們一定要看清楚。看不清楚,我們做人就不會做。

  

另外,通過這事情,再講一下。就是我們走路,看什麼東西要光明正大。比如這是窗戶、門,我們走路的時候,要瞅這個門,誰在屋裏。我們不能拿眼睛去斜視。用眼角啊,我拿眼睛掃一眼。能不能掃?你從那過去,順便一掃就能瞅著屋裏怎麼回事,我們都不能掃。我們要想看這屋,必須得堂堂正正地轉過身來,一本正經地看。而且同時要通知裏面,我要過來看一看,這才行呢。你心得放正了,不能偷偷摸摸的。突然地闖進來了,我看看你們幹什麼呢?這種事都不要做。不要發現人家有不對的地方,從而作爲自己心裏的快樂,這是落井下石的那種人。

  

要堂堂正正,不能用眼角去掃視人家。瞅人的時候,要轉過身,要一本正經地把臉轉過來,堂堂正正地跟人談話,沒有鬼鬼祟祟的那種狀態。瞅門縫、瞅窗戶,一般都不要瞅。要想看裏面,我就堂堂正正地敲門。就能瞅到,我都不瞅,我在外面都能看到,從外面掃一眼,就知道屋裏在幹什麼,那我也不看。能看到我也不看,克服那種毛病,不去看。

  

怎麼做呢?就是堂堂正正地,把眼睛一耷拉一垂,然後堂堂正正敲門。你看一眼覺得占便宜,實際上你也被汙染了。一個是你的心有偷心,這個汙染大;另外他裏面或者有各種不淨的行爲,每人有各種的行爲,有人家自己的事情,如果你看到對你有什麼好呢?只能汙染你的心。否則,你永遠不會有一個堂堂正正的大丈夫氣概,寬容一切,得有這種氣概。我們做事情就是這樣,有很多“方便”的東西,我們不能使用,要遠離。

  

就是說不能求人過失,千萬不要求過失。你不去求,什麼也不求,主動地製止自己一切求人過失的行爲,包括很多看似方便的行爲都要遠離。如瞅人說話呀,都是這樣。就像兩人在說話,一想起來,你那天怎麼怎麼地了,就想說人家。一尋思,哎,行了,不說了,過去的已經過去了,他已經忏悔了,或已經改過了。不能再把人家東西給拿出來。

  

俗話說:打人不打臉,說話不揭短。你要揭人短哪,並非人短,實際上自己就短了一塊。打人不打臉,本來人家那塊疼,你總去揭人的傷疤。最後,你把人傷疤揭得哭笑不得,你心裏偷著快樂,這都不是好事情。我們做人,都應該遠離這些東西。

  

凡是求人過失的地方一定要遠離,否則的話,我們很難做一個大丈夫,堂堂正正的。大丈夫從來都是光明磊落,從來不斜視,更沒有斜視的地方。世間人也有這種好樣的人,但大部分人都是以發現什麼秘密而興奮。實際上是最大一個弊病,也是最痛苦的一件事情。這樣的人容易斷滅善根,而且很容易墮落地獄裏去。所以這是一切智者常所遠離的。

  

  毀滅佛塔(佛寺)破壞佛像,其罪雖是極爲深重,但尚不及說比丘(僧衆)過惡的無間重罪。所以《戒經》說:“甯可毀塔壞寺,不說他比丘粗惡罪。”古人也說: “甯攪千江水,不動道人心。”

  

《月燈叁昧經》卷五,佛陀告訴月光童子偈雲: 

  

所有一切閻浮處  毀壞一切佛塔廟

  

 若有毀謗佛菩提  其罪廣大多于彼

  

 若有殺害阿羅漢  其罪無量無邊際

  

 若有誹謗修多羅  其罪獲報多于彼。

  

(下面的偈頌與上面的偈頌不屬同一部經,互不相連)

  

須知口禍債難償,一語能招萬世殃;

  

智者叁尊恭敬禮,癡人起慢毀資糧。

  

就是所有的一切閻浮提處,所有的衆生處,毀壞一切佛塔廟,還有謗佛,毀謗菩提,其罪廣大,非常多;若人殺害阿羅漢,其罪是無量無邊際的;要有誹謗修多羅,修多羅就是經。毀壞經書,其罪獲報多于彼。主要是這些東西(罪業),都來源于什麼呢?就是口禍。你一旦造了口禍債難償啊。

  

過去,因一語毀了全市人、全家人的事太多了。而且有的人,特別是當官的。如果這個心要不正,一句話就把人送到死刑上去了。有的人一句話能救萬民。你看過去很多的慈悲官,一旦發現了有需要救災等事情,如果他一發慈悲心,“哎,確實應該幫幫,這頭太困難了。”一句話就能救了萬民。而有的人不是這樣,一句話就坑了很多人,“哎,這個地方老百姓,全是刁民!”完了!把這一方就給害了。

  

還有的人呢,沒有這麼大權利。在鄰居中好說閑話:“這女人哪,她不正經。”說那女人不正經,“老和那對門眉來眼去。”你也不知道,也沒看著。或是就你見著了,是真有假有,都兩說著。你說完了,女的爲了一時的過失,最後弄一個自殺,活不下去了,或是別人再殺她,或者她殺別人。這一家跟著背個黑鍋。最後弄得整個的兩家都毀掉,連親戚朋友都得亂,造成大禍。所以說一句話就毀了多少人的事情,太多太多。

  

所以說,“一語能招萬世殃”。晁錯爲什麼他被腰斬于市呢?就因爲袁盎說了一句話。雖然晁錯有點過失也好,或是什麼的,但是終歸由于袁盎一句話而被斬的。被斬了以後,他誰也不恨,就恨袁盎,跟著他十世,就要報仇。(編者注:此事緣詳見後附錄叁)

  

所以說,口業、口禍債難償啊。而我們天天說,你想一想,我們得造多少口業?說叁說四那是最危險的事情。所以說千萬要謹慎,千萬不要說。如果一人口業少,而不說別人的過失,這個人處處受到尊重,大家都放心。而且大家都願意親近他,他不危險。而好說口業的,雖然你有各種的本領,大家也要遠離你。因爲什麼呢?誰有那點毛病一旦叫你抓住了,你給到處說,真受不了。何況有的人即使沒有,他都想說呢,更得遠離了,看見他都把臉擋起來走。爲什麼擋起來走呢?怕他發現你。他給你一使眼神,一做故事,最後說不定把你坑到哪去了,賣了你都不知道,所以說要非常小心。

  

“智者叁尊恭敬禮,”要禮佛、法、僧,要恭…

《口業之過》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隨順僧團爲己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