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四十二章經講解 第叁十章 欲火遠離▪P2

  ..續本文上一頁厲害的。出家人觸女人犯戒,那都是重罪,一點都不能碰的,所以佛法是真清淨。女人就是火,她會壞我們的法身,而現在的人都迷在這個情欲裏。

  【釋】所以“道人見欲”,修道的人見著欲,“必當遠之”。

  越是修道的人越應該遠離,因爲什麼呢?我們修道的時候對各種貪戀的敏感性更強了。

  以前有一個比丘在蓮花池邊經行,蓮花芳香,他就用鼻子去聞聞那個花的香,叫池神好一頓說,說:“你怎麼來聞花香啊?你修道人怎麼動心呢?”叫人說一頓。他說:“動心是不對,那我就不動了。”

  過一會兒,有個農民來了,把那花全給拔了,那池神卻不出來說什麼。後來那農民走了,他就問池神,說:“剛才農民把花都拔了,你怎麼不吱聲?我剛動鼻子,就動那麼一點,你怎麼就說我呢?”他對這個不理解了。池神說:“你身上一點汙點都沒有,是白的,所以有一點汙點,那都是不可以的,很明顯的。因爲你是修道人,我才說你,要保證你不被汙染。那個農民他本來就是黑的,再增加一點,多一點也無所謂。他必然要下地獄的,沒有啥意思,說也沒有用,所以就不說他了。”

  所以有時候批評大家,因爲你是修道人才批評你,才說你;你要不是修道人,誰也不說你。是不是?因爲什麼說你呢?說明你有修行,身上是白的,見不得汙點,就差那麼一點了,所以得說你。若不說你,你以爲都挺好的,就沒法改正錯誤。本來各方面都挺圓滿,就那差一點,你說多可惜了。挨說就是這麼回事,爲什麼有人要批評我們?就是因爲你修得好才批評你。

  “哎呀!我怎麼剛出家就挨說呀?”不是的。你覺得現在剛出家,實際上你那個修行早就開始了,因爲你有所修行,所以有人要說你。所謂的習性,每個人都有,但爲什麼有人有很多習性,人家不說呢?他不值得說,沒法說,說也沒法說了,連被說的條件都不具足了。你是具備被說的條件,也就是具備成功的條件。所以我們挨說的時候,應該生起歡喜心,說明我還有成功的希望,弄不好很快就成功了。所以大家被說的時候,應該生起歡喜。

  真正的善知識就是叫人說。被人說的時候,你知道別人說你一句,他要付出多少嗎?被說的人覺得心裏委屈,你不知道,說你的人,他更難受。說完了,如果不正確,還生恐懼心。如果正確了,自己也跟著生氣,這個損失就大了。有的人甚至不願做這種事情,是誰來支配他說呢?是你來支配他說。所以說他受了很多的委屈,真正的辛苦者是來教化你的人,是說你的那個人,我們應該感謝他,這才可以。否則的話,你若不信,你就上當,而且還不認識問題。以前我也跟大家講過,挨罵都是好事,它都是在幫助你。

  【釋】所以,“道人見欲”,修道的人見著欲。“必當遠之”,應該遠著它。如果你能見如不見,聞如不聞,“眼觀聲色內無有,耳聽塵事心不知”。到這個時候就不必修遠離行了,就算是天天與愛欲在一起,也不會有麻煩。要是不能這樣,那就要修遠離行。

  所以說,這個一定要遠離。不光是遠離女人,就是平時有一些語言、想法都要遠離的,把能行和所行都要克服掉,那樣我們就有一個真正的行。但是你不要因心廢事,這也是我們應該注意的一點,不能因修行而廢事。

  我們有時候談心,有時候空談。談心是真誠的、正確的,絕對是正確的,但是你別因心廢事。事也是心的一部分,只有通過很多的事,我們才能達到修心。我們有時候就說:“我修心,什麼都不做,我就修心就完事了。”凡是應該做的不做了,戒律也不守了,威儀也不管了,說我在修心。

  我以前遇到一個出家人,他聽說我持日中一食,又不摸金錢,就特意去看我。他告訴我,他當過替身演員,做過李向陽的替身演員。仔細瞅,確實有那麼一點電影演員的樣子。後來要我介紹一點修行,介紹一點心得。告訴了,他當時也表示挺贊成。等到出去了,就跟居士說:“哎,他是修小乘,我們修大乘,我們修的是心。咱們應該摸錢,我就要錢,咱要錢建廟。”

  他以爲“摸錢就是修心,修心的人不怕摸錢”。這種邪知邪見現在很猖獗。實際上他不知道,是他根本就做不到。再說,他也沒有想去修心,這種人他沒想去修心,只不過是打著修心的口號來欺騙別人,否定大乘佛法,否定佛的所有戒律。這是一種人。

  還有一種人他不懂得修心,他以爲摸錢和修心沒關系,現在普遍都這麼認爲的。說:“那還有什麼關系?你自己注點意,觀察心,多打一點坐,多念點佛就完事了。何必去管摸錢不摸錢,你找這別扭幹嗎呀?是不是?如果有錢,坐火車一會兒就到了,你多打會坐不就把這找回來了?你說你修戒律,又不摸錢,得走好幾個月才能到那個地方,這不耽誤事嗎?”外面有這種觀點。

  大家說說,這種觀點對不對?就是有人要坐火車,說我有錢坐火車,馬上就能到那個地方。而沒有錢,不要錢的人得走好幾個月。對此有的人就說了:“你看看,你這不要錢多麻煩,我有錢坐火車一下就到了。到了那個地方,我就可以盤腿坐著,就可以去多修行了。你這一走得好幾個月,不是浪費很長的時間嗎?很長的時間不能打坐。”意思是有錢要比沒錢的好處多得多,你說這種觀點正不正確?

  弟子:不正確。

  怎麼不正確呢?

  弟子:有錢了不好。

  有錢不好,不好在哪個地方呢?能不能說一說?

  弟子:這個我也不知道。

  好,答得挺好。這個問題誰能給我答一答?你說。

  弟子:這個《四十二章經》已經講過這個問題了,修道,首先就得去財色,財色去掉你才能入道,不去它,你入不了道。

  還有誰能答一下?

  弟子:我認爲就是,你在走路的時候,本身就是一種修行。你摸了錢,然後再去打坐,它其實已經是被汙染了再去修行,那就等于多了一層障礙。

  這個答得比較好!你說一說。

  弟子:因爲道從苦中來。

  弟子:我覺得那坐火車去的和這個走路去的,坐火車的不見得比那走路的快。因爲他坐火車去的時候,可能把心丟在這個起點上了;走路去的,雖然身體還沒到,但那心早就到那個地方了。

  好,大家答得都挺好,確實很不錯。

  這幾點都應該總結起來,答得非常准確,都是正確的。修道就得舍財,有財不能有道。大家進一步總結就會知道,道在苦中,苦裏有道,苦可以修出道來。再進一步進行總結,就會發現,你這個心第一步被汙染的時候,你再去打坐,怎麼也找不著這個心了。雖然你很近,火車來往很快,但是這個心已經扔在起點了。一拿錢的時候,他已經失掉心了;拿失掉的心去修道,就沒有種子;沒有修道的種子,不管怎麼修,它也不會發芽的,它已經被障住了。

  那個雖然是很慢,但他就在這一念不摸錢的時候,已經在道上了,而且在道上每天通過走,每一步都比你火車要快千百萬倍,在法界上比你快千百萬倍!你覺得到了,實際上你一步都沒走呢。你看他只走了一步,他早就到了,不知到了幾個來回了。所以說這個法界不可思議,我們修道不能看表面的事物,你要是看表面的事物,就沒法修了。就是說,看著是快,實際上是慢;你看著是慢,實際上是快。這個衡量的標准不是按照我們世間法來衡量,按照什麼呢?按照我們真實的心境來衡量,按照法界來衡量的。

  就像喝有蟲水的那個比丘,雖然是活著,還不如持戒死了。死了,反而還能見佛。活著半天,真像死了一樣,還不能見佛。他相當于真死,活著變成真死;那個死的變成真活了,就是這麼不可思議的事。所以我們修道要遠離戲論,世間的法就是戲論。什麼是戲論?世間法就是戲論,沒有實際意義的,這個一定要清楚。世間法,什麼快慢,講的都是戲論,我們只能通過它來認識佛法。

  (編者注:一比丘喝有蟲水,被佛所呵,言見我如同不見,此公案見後面第叁十七章,念戒近道。)

  這個問題,過去我在本溪閉關的時候,有時候居士上山,從本溪往甬子峪走,得走多遠呢?走八十多裏地,徒步走。在他們走的時候,第二天早晨出發的時候,性空和我同時都夢到了,有很多人都坐著汽車來了,坐著那小轎車,有的兩個人,有的一個人開著轎車就奔山上來了。性空他就跟我講,實際上我也夢見了,也是看到這種情況,來了很多人。等到中午的時候,他們走到這個地方,一問才知道是從本溪走過來的。看著是慢,實際上他們每個人都有真正的一輛車在走。那個車就是成就的象征,所以說看著是慢,實際上是快。

  那我們現在不斷地弄個車子來走,但是離佛法了無目的,一步沒動,看著是來回跑,左折騰右折騰,甚至還往回退步。不但沒前進,還退步,所以這個是很可怕的一件事實。所以我們一定要遠離戲論,遠離戲論就叫遠離行。

  

  

《佛說四十二章經講解 第叁十章 欲火遠離》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