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四十二章經講解 第二十章 推我本空▪P2

  ..續本文上一頁,你越自私——所謂的自私就是我的堅固,最後就墮落了。世上爲什麼得病?就因爲殺生,就是殺生也算上,都是我的堅固,有了“我”字,他就可以殺別人。沒有我,他就不會這樣的。

  我們知道了,這個頭和腳,眼、耳、鼻、舌、身、意各有其名,它也沒有“我”字,何況頭、腳、眼、耳、鼻、舌、身、意又是空相的,是不是?那就更找不著我了,連大我也找不著,中我也找不著,小我也沒有,微細我也沒有。所以我們應該常這樣思惟,慢慢發現它的秘密,當你發現它的秘密的時候,你就主宰了世界,就和世界融化爲一體了,就真正的自在了。我們之所以老是和山河大地不能融合,就因爲我們有“我”字,太自私。

  有的人就這麼認爲的,說:“你看這個財産、這個東西是我的,不給別人是我的本分。”佛經裏就有這麼個故事:有個財主死了,他的黃金就有十幾車,國家都給沒收了。後來國王就爲這個事問佛,說:“這個人爲什麼有這麼多黃金?而且自己不能享受,走了又沒有後人繼承。”

  佛就給國王講了,說:他前生也是一個財主,當一位辟支佛經過他家的時候,他看一個和尚過來了,他就供養一碗飯。當這個和尚吃飯的時候,他又後悔了,他說:“給他一頓飯,不如給我的仆人,我的仆人還能替我多幹點活,給他,啥用也沒有。”就這一念,他最後得的結果:由于供養辟支佛的功德,他有黃金、有財産;由于他的後悔心,說不如給仆人,所以他生生世世都受仆人這個報應,生活吝啬得像仆人一樣,有黃金,就幹瞅著,他也受用不上。

  就整個來講,他在把自己的財産拿出來布施的時候,實際上是在布施什麼?是在布施“我”,不是布施那財産,所以他就得到生生世世有黃金的福報。後來他後悔了,說:“不如給我的仆人,他能替我多幹活。”當他後悔的時候,說不如給他仆人的時候,實際上他把“我”又重新更加堅固了。後悔了,認爲布施錯了,認爲“我”才是真的,應該一切都歸我才行,所以“我”又堅固了,最後他生生世世都要受窮的報應。這是在因果裏,他都是這樣。

  因爲他不斷地吝啬,又沒有布施心,“我”不斷地堅固,自己也舍不得吃,都藏起來,最後都留給自己。他也沒去搶,也沒去盜,還都是自己的財産。最後的結果,因爲“我”的堅固,佛說:“他永斷善根,直入地獄。”永遠地斷了善根,那我們就應該知道什麼是善根?誰能答一下,什麼是善根?

  弟子:無我。

  無我才是真正的善根。什麼是惡根呢?

  弟子:我執。

  我執,就是對我的執著,執著個我。

  所以我們知道善根就是無我,惡根就是執我,一切善法都是爲了進行無我才成就的。爲什麼我們做一些善事,心裏就特別清淨呢?你不知道,那根本的意思就是在無我;無我,我們才獲得清淨。你看,我們布施點東西,那心裏特別的坦然,特別自在,因爲它能達到無我。

  當我們有貪戀的時候,貪嗔癡起來就是惡根。什麼是貪嗔癡?他在執著著我,所以說“永斷善根”,最後他就永斷善根了!你想一想,這就不知道多少劫以後才能生的,永斷善根,那點福報就完了,墮落地獄裏去了。地獄給誰預備的?就給那些執著“我”的人預備的,給自私自利的人預備的。別看你沒偷、沒搶,你太自私了,同樣可以進地獄的。所以我們要不斷地培養善根,不斷地做善事,行六度萬行,去掉我執。

  這個“我”害死我們了,真是害死人。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就是因爲有“我”字,好壞都是由“我”所造成的。平時身體不好,“我疼,我難受”;吃飯時,“我如何了”;站排時,“我站在前面了,站在後面了”。什麼事情都是“我”。你要是成天念叨我,最後就把自己念到地獄去了,就這麼點事。

  這個世上,因爲人糊塗,就是不斷地念我,最後把自己念到地獄去了,念到輪回那個圈子裏。你不斷地布施著“我”,成天布施,有人找你要東西,趕緊給人家,這是個“我”,讓他都拿走,你就能把“我”去掉,“我”就從地獄裏出來一步。在《地藏菩薩本願經》裏說了,有人來要東西,你要雙手奉送給他,要恭恭敬敬地給。因爲東西送給他,“我”字就輕了,就去掉“我”,能去一點“我”,我將來就不下地獄去,就能早成佛道。所以念念都應該去掉我,利用各種的方法來去掉我,除了打坐,直接悟無我,還可通過念佛等來達到無我,更主要的,六度萬行裏都要去掉“我”。

  什麼“我脾氣”、“你說話,我心裏不高興”。你要知道,別人說你不好,你心裏生起高興,那就是無我;你若生氣,你知道是誰在生氣嗎?那個“我”在生氣。你一生氣,就應該知道:“啊,我這個“我”又起來了,壞了,我又種地獄根了。”你要是發脾氣,那就是“我”,我跟你說,那你就往地獄走、往下墮落了。

  你跟別人講理的時候,說:“我這個事,是對還是不對?”你要是想講理,就是“我”的堅固,就執著“我”了;你執著“我”,就有了世間理。如果你能夠忍受,不去講理,就無我。爲什麼呢?既然無我,還有什麼理可講呢?是不是?所以說我們所謂的講理,實際上就是“我”在講理。所以咱們這裏有一條規定:不許講理。就是破你這個我執。

  因爲你講理了,雖然你講得再好聽,但那只是你墮落的因緣,只不過是拿佛理來裝飾自己那個“我”。你講得越激烈,“你看我有一千條理由,我做對那麼多事情。”別人做不點不對的事情,你就看不上眼。你覺得你做了那麼多善事,你本來得到了無我,應該偷偷樂。最後你把這功德又賤賣給別人,當廢品去給賣了,你說多可惜啊!所以你不能講這些,不要爲自己爭,永遠不爲自己爭。

  爲大家爭對不對呢?爲大家爭,你還得知道無我,這種情況下爲大家爭,你才能不犯過失。你辦那個小集體也不行,那是又一個“我”的出現。你要知道諸法本空,無我,然後去做一些事情,這才能如法,否則你不如法。所以說,我們要去掉毛病、去掉我,就得從這個入手,克服一切困難。

  比如說唱歌,我們都清楚,當你忘掉我的時候,忘掉周圍人的時候,什麼都忘掉的時候,你的嗓子就非常的洪亮,所以唱歌就要以情帶聲。以情帶聲不是讓你觀察底下的人,去動感情,而是讓你把心放大,實際上也是叫你無我,叫你空掉,所以這個聲音就特別大。

  佛說話是大音,因爲什麼呢?佛是無我。你看無我的人,說出的話就特別的洪亮,而有我的人說出的話就不行,唯唯諾諾。你看那個女人,她聲音變得那麼細,就是因爲她我執太厲害了,才變成那樣,長相也是七扭八歪的,總是那樣,這就是“我”的變化。

  你看我們打七的時候,打到最後,腦袋也糊塗了,“我”也忘掉了,念咒或念佛的聲音特別大,嗡嗡地聲,自己也感覺到非常舒服,什麼原因?就是“我”忘掉了。當我們幹活的時候、拼命的時候,有時候我們發現力氣突然就長起來了。

  過去有個尊者,可能是鸠摩羅什,小時候和他母親進廟,看見那有個大磬還是什麼東西,他啥也沒考慮,就給舉起來了,就擱頭頂頂著,後來他就輕輕放下。放下的時候一看:“哎呀,這麼大的東西,我這麼小,怎麼能把它拿起來?”他想再去拿的時候,再也拿不動了,因爲他分別心起來了,有了“我”的概念。只要是有我,“我怎麼能把它拿起來呢?我哪有這麼大的力氣?”只是一念的“我”的時候,再拿就拿不動了。如果無我,你的力量會遍虛空、滿法界的。如果有了我,你只能是被它限製,“我”越堅固,你的限製越大。

  爲什麼有畜生類?變成畜生就因爲“我”,它不斷地執著“我”,所以就變成畜生。你看狗吃食,它見了食物就拼命吃,誰也不管了,所以就墮落狗裏。我們也是這樣,如果吃飯,當你還有一碗飯,你也餓、別人也餓,你光想著自己餓,第一口飯是自己先吃,最後那一口飯還是給自己吃,因爲你根本沒想到別人,只想到自己。佛叫這種人什麼呢?叫畜生,這種行爲叫畜生行爲,只知道有自己,不知道別人,叫畜生行爲。

  我們學佛,第一個就不想做畜生,不光畜生不做,人也不做。我們做什麼呢?無我,做佛子,佛子就是無我。這類故事太多了,你看看那個舍利弗。有人跟舍利弗要眼睛,舍利弗就拿眼睛去布施,給他一個還不行,說:“弄錯了,我要的是另一個。”舍利弗把另一個眼睛也給他了。但人家說這個眼睛是臭的,扔到地下去踩。最後,舍利弗生起一念:“哎呀,行菩薩道難。”光生這一念,那就了不得了,當時天人就現身,說:“你千萬別後悔呀,千萬別生這一念,生這一念,將來就墮落了。”

  實際上我們每個人,作爲佛子來講,你應該隨時做好准備,要什麼給什麼,要什麼布施什麼。要你的肉,你得布施肉;要你的血,布施血;要你的頭,布施頭;要你的耳朵,布施耳朵;要鼻子給鼻子;要嘴給嘴;要眼睛給眼睛。我們隨時要進行布施。你要是沒這種心,想行菩薩道,你就行不下去,你想做佛子你就做不到,將來某一天非要考驗你不可。因爲你想成爲佛子,佛子是無我的。

  如果你嘴說是無我,而你的行爲是有我,你還成什麼佛子?是不是?跟你要點東西你都不給,不是說那點物質你不給了,就是要你身上的東西,要個手指,你也不給,要什麼也不給,要根頭發你都不給,都吝啬到那麼個程度,你還成什麼佛?還想消業,怎麼消業?那是不行的。

  你不是善就是惡,沒有中間道路可行的。你要想常生人天中,必須進行無我。無我的大小決定去處,無我就是善業,就會趣往善道,人天這一塊。如果你吝啬,就是叁惡道裏。就是一個“我”,就看你肯不肯舍去我的概念。所以佛講了,如果燃一指、身燃一炷香供養佛,這樣的話就會消恒河沙的罪惡,一時償還清楚。因爲你在去掉“我”的時候,這個罪業就消了。如果你的“我”不斷地堅固,業力就越來越大。

  我們通過這個就知道,這個“我”就把我們這一生全給坑了,讓我們的行爲沒有准繩。…

《佛說四十二章經講解 第二十章 推我本空》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