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十四、
怎樣才能入叁摩地,入叁摩地的境界如何區分和把持?
這個問題呀,我的看法:你只管去做,別管入不入叁摩地。你要想:怎麼入叁摩地?那你很難入叁摩地。你想入叁摩地就有了執著、有了幻想、有了追求。有了追求就有了念頭,有了念頭就有了障礙,所以說反而不能達到。我們要想入叁摩地,你只管往前走,就是類似叁摩地我也不理它。不管它有功德、沒功德我也不理它,我就往前走一直到成佛爲止,永無休止,這樣的話,我們才能去入叁摩地。所以說入叁摩地而不知道叁摩地,才爲“入叁摩地”。
“叁摩地的境界如何區分?”這個問題呢,你入叁摩地的人,他自然就在這種境界裏。如果你要想事先知道什麼境界,你反而會産生一種幻覺。今天“我是不是叁摩地啊?”明天“是不是叁摩地?”它就沒有意義了,往往我們的幻想還會越來越多。我們越是把它的境界描寫得很真實,反而沒一個能進去的。有的人哪,他稀裏糊塗的。你比如說,他也不知道什麼是叁摩地,甚至呢,也不知道怎麼念佛。師父就告訴他:“你去念佛去。”他就老老實實去做,這樣的人很容易入叁摩地,因爲他心裏沒有法執。一旦有了法執,反而不能入叁摩地了。這也是很重要的。
當然有一些特殊的人也知道叁摩地的境界,但是他能把他的法執放下,那是又一回事了。但大部分人在知見上一旦知道了什麼是叁摩地,就很難放下。所以說不修還好,一修就容易起心動念,就往那去考慮了。我看對這個叁摩地的境界呢,不必講。過去禅宗大德也是這樣,入了叁摩地,別人一問境界,他從來不跟你講,就知道也不跟你講。最後那人開悟了,他很感謝那個師父,他說:“你不給我講,太好了!如果你跟我講了,我今生就不一定開悟了。”所以這個不要去考慮。
“如何區分和把持?”這個就得靠戒律。如果你戒律清淨了,你入叁摩地它也清淨,你的境界就清淨。如果你戒律不清淨,你入的所謂的境界就不一定是真的,就是有點境界,恐怕也是虛妄的多。所以說你戒律不清淨也把持不住的。就像這個杯似的,你底下有個眼,裝了水,當時是滿的,一會兒就漏光了,沒有用的事。如果你戒律清淨了,那你這兒沒有眼,自然就把持住了。功夫不是在那時候,入叁摩地後如何去把持,是在平時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