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叁、
第二個問題:戒體是什麼?什麼樣的情況,受戒後會不得戒體?如何才能不失掉戒體?叁皈依也有戒體嗎?
戒體,它不是“是什麼”?也不是“不是什麼”?它就是清淨,就是我們如來藏性。
“什麼樣情況受戒後會不得戒體?”如果你沒有剛才我講的嚴持五戒的基礎,我想你不會得到戒體。雖然你去受戒,但只是挂名而已。爲什麼有很多人說:“我受戒時候怎麼沒感覺到我得戒體呢?”就是你在持戒的精神上、基礎上不具足。
這個戒體也得互相感應,一個要有好的授戒師父,必須是嚴持戒律的師父;第二個,必須你能夠接受,這個嚴持戒律的師父所傳授給你的一切。你具備這個條件,你才能得戒體。
就像一個杯,你必須把杯打掃得幹幹淨淨,才能裝進幹淨的水。你這杯裏有髒水,你想再裝幹淨水,它是不可能的。所以說兩個條件必須具足,如果有一方面條件不具足就不會得到戒體。老想開方便,說,明天我去受戒吧!這個師父挺好,我會得戒體。我得了戒體,我不用怎麼修就可以往生西方了,我就如何如何……你有這種想法它不會得到戒體。雖然你去受戒,一切儀式都做了,但是你那個心是一個欺騙的心,不是一個真心,所以得不到戒體。
所以這個很重要。有很多人已經修行了很長的路程,但是由于在叁皈五戒上沒有引起注意,而且走了彎路,甚至回頭都晚了,浪費了很長時間,這就是很大的遺憾。所以說要想得戒體,必須從嚴持叁皈五戒做起。
“如何才能不失掉戒體?”如果你得到戒體,它怎麼會失去呢?因爲得戒體,必須有長遠心,不退心,而且是嚴格要求自己的人,才能得到戒體。得到戒體,他怎麼還會失去呢?他就不會失去了。也不會得了戒體以後,再去犯錯誤,再犯戒。他只能是越走越堅強,越走越更上一步。得戒體的人,他就有了不退心。所以說要想不失掉戒體,就得嚴持戒律。不管受戒前,受戒後,都得嚴持戒律。受戒前嚴持,受戒以後更不含糊,這才行。要進一步去持戒,這樣的話就不會失掉戒體。
“叁皈依也有戒體嗎?”一切戒體都從叁皈依成就。不管哪個戒,它的戒體都必須從叁皈依成就的。比如受五戒,當師父念到叁皈依的時候,戒體就在這裏成就。受沙彌十戒的時候,也在念到叁皈依時成就。所以說叁皈依對我們非常重要。
所以不要輕視叁皈依,一切事物都離不開叁皈依。比如說這一杯水,如果我早晨沒有供佛,我就拿來喝、做飯,甚至洗手、洗臉、刷牙。嚴格來講,你就沒有進行叁皈依。包括一杯水都要供佛,這就是叁皈依。爲什麼要供佛?就是要進行叁皈依。比如說,我們都說信佛了,我們要供佛,供佛的目的是什麼?就是叁皈依。
我們有時候給佛供點蔬菜,供點水果,爲什麼?就是進行叁皈依。因爲我們成爲衆生,我們有正報和依報。正報就是我們的身體,依報就是萬事萬物,這都是我們的依報。這些依報都是由于我們的妄想,不斷製造出來的。只有通過叁皈依,它才能夠回到真實的如來藏性中,所以說叁皈依對我們來講非常重要。我們時時刻刻不可以離開叁皈依,如果一個人能夠認真地按叁皈依去做,他就會達到了水火不侵的地步,水不能害你,火不能燒你,一切災難對你來講,它都不能害你。
爲什麼我們會有很多的傷害?就是我們叁皈依沒做好。有的人吃飯噎著了,或是吃出了一種什麼病來,或是大水淹著了,或是如何如何,那都是因爲沒有進行叁皈依的結果。世上的萬物都是空相,地水火風,都是空相,爲什麼受到地水火風的侵害?就是我們沒有進行叁皈依。你輕視了它,它就傷害你,如果你去尊重它,它就不會傷害你。
當然我們要區別于外道那種拜火、拜水,不是這個。因爲一切的地水火風,就是我們的本體,都是從如來藏性中所産生的一種幻覺,它沒離開如來藏性,所以必須進行叁皈依。如果不進行叁皈依的話,就不會是一個真正的佛教徒,所以叁皈對我們是多麼的重要!也就是我們生命的根本。
那我們怎麼樣叫叁皈呢?那就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離開了佛法僧就不能稱爲叁皈依。如果說佛法僧,我只皈依佛、皈依法,不皈依僧行不行?那叁皈依也不成立。說:“這些和尚啊,我沒看好,我就看好了佛法,就看好了佛。我就皈依佛和法,我也不上寺院,也不去禮拜僧,我看他們就來氣!”這種說法都是不正確的。
“僧”是代表了天下所有的僧人,包括凡夫僧、聖賢僧,不能因爲幾個人的不如法,我們對僧就失去了信心。佛法僧是一體的,不可分割的,它們的位置也不可以顛倒。現在有一種說法:“你們不可以到寺院去,到寺院反而不能成就,在家能成就。”你這樣就破壞了佛法僧叁寶。你首先就破壞僧,輕視僧,實際上就是輕視法,對佛所講的法你不信。法你也不信,對佛你也是不信的。因爲叁寶的成立,是由釋迦牟尼佛悟道以後,度了五比丘,才有真正的僧人出現,你這不是也在輕視佛嗎?所以你把佛法僧全都破壞了,你怎麼能成就呢?這種敵對的心理,本身就是錯誤的。所以對于佛法僧,不管外面做得如何,我們一定要對僧人有恭敬心,千萬不要那樣。
因爲我們在家修行,家只是火宅。佛說法,講了一定要遠離火宅。佛設了各種的方便,講了鹿、羊、牛叁種車,來讓我們遠離這個火宅,叁寶地就是遠離火宅最好的清淨地,你反而不去,要在火宅裏去修。你所謂的修只是貪戀火宅的借口。
有幾個能做到把火宅看成道場的?現在還找不出哪一個人來的,除了維摩诘居士能做到,恐怕還沒有幾個能做到。你能看到你的房子,說不是你們家的房子嗎?你能看到你的板凳,說那不是你們家的板凳嗎?你能看到你的妻子,你說那不是我們家的人,你能說那孩子我不認識,只要你有一念,說這房子是我的、這板凳是我的、這丈夫是我的、這妻子是我的、這孩子是我的。你想一下,這“我”字一下就起來了。你怎麼修啊?還沒等修呢,那“我”已經充滿你整個的思惟裏去了,做任何事情你都有“我”在那起著主導的作用。你怎麼修?所以說你再不到寺院去清淨一下,怎麼能得到叁皈依的戒體呢?
當然了,我只是據理分析,倒不是說要你們都得出家。當然我希望你們都能出家,但你們也不可能都聽我的。我只是說實話,主要是看你們怎麼來克服這個問題。對佛在世時的維摩诘居士,問他:“你有妻子嗎?”他說:“妻子是方便,兒女是衆生。”人家這才能成就。
有的人把自己比作維摩诘:“我在家修如何成就。”你的想法挺好,想成爲一個菩薩,但是你得具備他那種能力和認識。你首先得把你的房子看成不是你的,兒女看成衆生,這才行。你沒有這點認識的話,妄稱維摩诘,我想還差得很遠。所以說我們在家修行,一定要知道這個叁皈依的重要。佛法僧是不可分割的。
那麼不可分割也行,我把它們的次序顛倒可不可以?我把僧放在佛的前面?那不可以。那我把法放在佛的前面,行不行?也是不允許的。雖然包括佛也好,僧也好都是因法而成,但是沒有佛,這個法也講不出來。所以說佛必須放在第一位,法放在第二位,僧放在第叁位,這個次序不可顛倒,顛倒就結罪。你看顛倒都結罪,何況你給少了一個呢?我今天關于叁皈五戒的戒體問題就給講到這裏,這裏要詳細講起來很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