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一、
這個問題是:請師父慈悲開示,我的父親是一位聾啞人,就是有一個耳朵不好使,心裏想的,嘴巴表達不清楚。我想讓他識字誦經,但是每次教他識字的時候,他就笑了,認爲:“你有知識有文化就可以了,不要管我。”有一次聽師父講法的時候說,死後聞到佛經,人就會清醒。那麼我用什麼行動和態度,去讓我父親認真對待這個事情呢?
這個問題啊,就是說什麼是佛法?佛法和文字沒有關系。文字只是一種知見,是我們世間人在生活中所産生的一種方便,它和佛法來講是兩個概念。你有這種孝心非常好,對于你父親雖然是聾啞人,但是想叫你父親能夠聞佛法。那什麼叫佛法?不是文化就是佛法,而是遠離了知見,那就是佛法,你應該用心來給你父親講佛法。
什麼是用心來講佛法呢?就是說你首先要嚴持戒律,對佛法有個真正的理解,這樣的話,你父親就會感受到佛法,這是主要的方面。另外一個方面,具體的做法,我的想法,因爲他是個聾啞人,而且年齡大了,要想聞到佛法,可能在聽力、視力上都有一定的障礙,視力恐怕沒有問題。可以從各個角度來給他講,比如說看圖識字,講故事,也可以通過你的行爲,來不斷地給他做表演、做示範,這都可以。關鍵的問題就是,你在給你父親講的時候, 一定要心裏清淨。這樣的話,慢慢的你父親就會得到佛法。
更主要還有一條,通過不少人做過,很好的,就是給你父親頂禮。你父親雖然是聾啞人,但父母就是福田。不是你教你父親在學佛法,而是你父親成全你在學佛法,要這麼認識。所以你對你父親的恭敬,要達到一定程度,也就是說我們每天可以給父母頂禮。如果你覺得不好意思,可以不當他面頂禮,這樣的話,你那個心平靜了,你父親自然他心裏也會感受到。
過去有一個居士,她父親有病,父女倆處得不好,矛盾很大。女兒怎麼孝敬父親,父親也是罵人,就是不聽,給吃的也罵,見面就罵。後來她根據僧人給她講的,她就每天給她父親頂禮,最後她父親走的時候非常好。雖然是一天也沒有念佛,但是走時有瑞相,甚至比有的修行人走得還好。這就說明一個問題。因爲從真實意義來講,她父親實際上成就了她的忍辱,也成就了她修行佛法。所以說這兩個人共同成就,最後這個居士出家了,她父親也走得非常好。這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我想你這麼做效果會非常好。
所以說把我們的心態要端正,一定要認爲這是父母在成全我們,不是拖累我們。有的人認爲:父母有很多不足,和別人的父母比差得很多。比如別的父母有錢、有勢、有地位。這自然是他的一種方便。但是應該知道往往貧困出孝子。有時在很多貧困的環境中,會生出很多的孝子。我們越是在自己父母條件不好的情況下,我們越應該將其作爲一種動力,在修行中更應該去恭敬父母,更應該盡我們的責任,這樣的話我們就會從這個福田中得到真實的利益。
爲什麼是這樣呢?一切法都從恭敬中得,所以說這個恭敬很重要。我們恭敬父母的意思是什麼呢?不光是要恭敬父母,通過恭敬父母,逐漸地擴大到恭敬親屬,到老人,到年輕人,到小孩,甚至到一切衆生,他們都是我們前生父母,未來諸佛。這樣最終達到離相的目的。這就是我們恭敬的真正目的,也是恭敬父母的目的,這樣的話我們就會獲得更真實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