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些是佛界的,通過如來密意傳,有些是持明表示傳,還有些是補特迦羅耳傳,通過這叁種方式傳承下來。這些傳承是沒有間斷過,也沒有汙染過的。
末法時期到哪裏都找不到這樣一個清靜、完整的傳承。好多傳承現在都已經斷了,汙染了。但是我們曆代祖師的成就和境界,一個比一個高,弘法利生的事業,一個比一個廣。這說明了什麼?說明了我們的傳承沒有間斷,沒有被染汙。大家要相信!有時候我自己也感到非常興奮,覺得太幸運、太有福報了!在這樣的五濁惡世,這麼一個複雜的年代裏,我們能夠遇到此法,遇到這麼清靜的傳承,這是一個什麼樣的福報啊!很多的時候一想到這些,就會淚流滿面。
大家真的要珍惜啊!不要再胡思亂想,東抓西抓。依此傳承,如理如法、表裏如一地修。我們今生真的就可以解脫,不用再六道輪回了。在輪回當中只有苦沒有樂,現在我們在人間受盡了苦,苦不堪言啊!但是這還不算什麼,我們還要墮落惡趣,感受惡趣的痛苦。
我們受過的苦真的難以表達,難以形容。不說別的,只說我們在六道輪回中,在地獄裏喝過的鐵汁,若是能聚集到一起的話,比四大海的海水還多的多;我們僅僅轉生爲螞蟻,肢體若能堆積的話,比須彌山還高;我們托生爲人,因沒有吃的,沒有穿的,因求不得苦、不欲臨苦而掉下的眼淚,若是能聚積到一起的話,比整個大海的海水還要多。
我們能看見的東西非常有限,在過去世當中,我們對受過的苦難與折磨也想不起來了。現在是解脫的機會,一旦失去了就不會再有了。這個道理我們在《暇滿難得》裏都學習過。
若是你又錯過了這麼好的一個機緣,將來還要繼續輪回的話,你對自己太不負責任了,太對不起自己了。你不學、不修,對上師叁寶來說沒有絲毫的損害,都是你自己的損失,將來後悔的是你自己。兩手空空的離開這個世界,因業力導致墮落惡趣,感受無窮無盡痛苦的人也是你自己。上師叁寶猶如蓮花出淤泥而不染,不會受你的影響。大家好好學、好好修,別浪費時間,別浪費生命。
我們爲了世間暫時的利益,受過多少的苦難啊?爲了錢財,爲了手上的一點點權力,不顧一切,連自己的性命都不要了。但是這些錢財、權利卻不能解決心靈上的問題,煩惱依舊,痛苦依舊。有錢、有權了,煩惱更多,痛苦更大了。真的,不要再做這些傻事了!
世間的這些福報都是有漏的,無常的。龍樹菩薩講得一清二楚,積財、守財、失財的過程都是痛苦和煩惱。我們在積累財富的過程中,有煩惱,有痛苦。得到一些財富了,在守財的過程中,心裏也是特別不安,越有錢、越有權,心裏越得不到安甯,也是煩惱與痛苦。沒錢沒權的人多自在啊,在一個小屋裏,想吃就吃,想穿就穿,想睡就睡。吃得香,睡得著,也不用想那麼多。最終是失財。和小品裏講的一樣:人死了,錢沒花了,也是痛苦;人沒死,錢沒了,也是痛苦。人最終都要死去,也許在沒死之前就會破財、失財,那就更痛苦了。有些人今生今世沒有這個機緣,既不破財,也不失財,但他也無法逃避死亡。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連一分錢也拿不走,還得留在這個世間,留給別人,那時更痛苦了。
那個時候是中陰階段,中陰界的衆生自然有一些神變和神通,隨時能回來,還能知道別人心裏想的什麼。當看見家人、親朋好友都在爭奪自己的財産,你的心裏會得到安甯嗎?你心裏會怎麼想?特別痛苦!
作爲修行人,我們要隨緣。有就有,沒有就沒有。自然來的才是真正的福報。現在有些大德高僧住在山溝裏,名聞利養自然就來了,侍奉、供養堆積如山,多得不得了。他的境界是手掌和虛空等同,黃金和牛糞等同,再多的黃金他也不會執著。他沒有積財、守財的煩惱和痛苦,也沒有失財的煩惱和痛苦,對他來說這些都無所謂。
比如現在好多大德高僧,雖然具足名聞利養,但是這些對他們來說不是障礙,還是弘法利生的助緣。所以說有多大的福報就享受多大的福報,不攀不求——不求這些人天的福報,也不攀這些緣,順其自然。“順其自然”這句話雖然很平常,但含義非常深。誰能做到?我們很多時候都找借口——“順其自然吧。”這不是順其自然,是無可奈何。一般人很難做到順其自然,真正有修行、有成就、有智慧的人,才能做到順其自然。順其自然就是隨緣。
不去求、不去攀的時候,世間的名聞利養自然會來,想躲也躲不開。我們的上師法王如意寶,他老人家一直在喇榮那個小山溝裏,但是他的名聲傳遍了整個世界、整個法界,叁界的衆生都知道。他的名氣那麼大,每天從全國各地、世界各地拜訪他,供養他的人不計其數!他每天收到的供養數不勝數,僅僅供養給他老人家的黃金就是一堆堆的。這是爲什麼呢?因爲這是修來的。他這一生當中,沒有跟別人要過一分錢,沒有做過一秒鍾的生意,但是錢就來了,都是自然來的,他不收別人心裏還不高興。他收了以後也是上供下施,他自己不留也不要。
法王有成千上萬的弟子,也不是特意收的,都是自己從全國各地來的,擋也擋不住。法王在弘法利生的過程中,也不是沒有內外密的障礙,但是什麼也障礙不了他。機緣成熟了,誰也控製不了。那時候相關部門有顧慮,這麼小的地方,這麼多人集中在一起,太不安全、太不衛生了,于是采取了一些措施控製。但最終還是沒控製住。機緣成熟了,福報大了就是這樣。
我們也要修,真正的福報只能遇不能求。良好的機緣成熟了,福報自然就來了;機緣不成熟,再求也沒有用。求到的、追到的都是暫時的,只會給你帶來痛苦與煩惱,不會給你帶來真正的快樂和幸福。
我們也要修這些世間福報的,但是我們要修無漏的、恒常的、不變的。這些有漏無常的福報我們都不要,我們應該具有無漏的福報,
所以世間的這些福報,也可以變成無漏,變成恒常。爲什麼?這是一個信念,一個轉變,一個心態。若是你不去執著、攀緣,能夠放下、隨緣的話,你到哪裏,世間的福報、名聞利養就追到哪裏。來世你爲了救度衆生,轉生到傍生道,那個時候那些名氣、福報都追你到傍生道裏去了。現在有很多傍生,雖然是傍生,但是非常有福報。
能不能舍掉,這是一個心態。你心裏舍掉了,但是你修來的這些東西是不會舍掉的,你到哪裏,它就會跟到哪裏。但是我們心裏都執著這個東西,不知道這些福報是可以隨時變的。今天是一塊金子,也許明天就變成一塊如意寶,再下次就變成其他的寶物了。如果你一定要執著這塊金子“是我的”,就有煩惱與壓力了。其實你這個福報會變的,會隨著不同環境、不同年代、不同情況而改變。
爲什麼呢?它是緣起法啊,緣起法是隨時可以變化的。但是你不知道,你認爲拾起來這個,就是拾起來福報了,然後你就抓得緊緊的。到時候還得舍棄,心裏就煩惱痛苦。這是自尋煩惱,自找痛苦。
所以真正有修行的人知道,福報是修來的,是永遠不會舍掉的。爲什麼呢?這些種子都在自己的阿賴耶識當中,無論在哪裏發芽結果都是自己的,都在自己的相續中。現在,福報形成這樣的一個東西,暫時拿來用一用;過段時間,福報又變成另外一個東西了,還可以拿來用一用……
我們住的地方也是,你不要執著這個地方,不要執著這個小小的空間,不管是在國內還是在國外,不管是在今生還是在來世,你的福報都是跟著你的。你舍掉了這個屋子,還會得到另外一個屋子。你今生的房屋、家人、愛人、孩子,都是根據機緣來的。你投生爲其他衆生的時候,又是一個緣分,又有一個家,又有一個愛人、幾個孩子圍繞你、伺候你、陪伴你。
這些都是緣起法,都是因緣和合而生,因緣和合而滅。但是你的福報是不會變的。所以你沒有必要執著于這些。你要知道,哪裏都有親人,哪裏都有家,整個法界是自己的家,整個法界的衆生都是自己的家人,家親眷屬是不會缺的。她做自己的老婆,他(她)做自己的兒子、女兒,就是機緣成熟了。下一個機緣又不一樣了。但是如果你有這個機緣的話,不會缺,不會少的,爲什麼一定要要執著這塊,執著這幾個人呢?心門要打開,心量要放開。
我們不是要離開這個社會,也不是要逃避這些現實,而是要轉心、轉念,保持自己的心態,不去自尋煩惱,自找痛苦。不煩惱、不痛苦就行了。佛也講愛,但佛講的是博愛;佛也有親人,但佛的親人是無分別的。沒有“這是我的親人,這是我的仇人”的分別。他的親人是無邊無際的,他的愛也是無邊無際的。我們有無邊無際的親人與無邊無際的愛,就不會有煩惱。因爲沒有“我”和“他”的分別,哪裏能生起貪心或嗔恨心呢?就是這樣學。今天講到這裏。
回向: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過患敵。生老病死猶波濤,願度苦海諸有情!
以佛所獲叁身之加持,法性不變真谛之加持,僧衆不退意樂之加持,如是回向發願悉成就!
達雅塔,班贊哲雅阿瓦波達呢耶所哈!
《2010培訓開示(七)戒律的相關內容》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