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的真正義趣
寂耀
學佛究竟是爲了什麼?衆多佛弟子對于這個問題模糊不清,有的思想見解甚至是錯誤的。總而言之,一般人學佛的目的,不外乎以下四類:
第一,求消災免難,保全家平安。這個自然也是合情合理的要求。好像小孩遇到危險,自然就會求爹喊娘,而當父母的必然要幫忙。諸佛菩薩是衆生的父母,我們有災難,當然要求他。印光大師說:“一切事情都可以念佛求保佑,求得到解決,除做壞事。”《普門品》雲:“求男得男,求女得女,所謂福德智慧之男,端正有相之女,宿植德本,衆人敬愛。”對于這些果報,只要我們如理如法地求,都可以得到。這皆是真實不虛。許多人正是這樣做,得到好處,得到利益,故對佛法生起了信心。
但是,我們必須認識到,諸佛如來度化衆生的目的不在于此,這只是教化衆生的方便法門。佛在經上講:“先以欲鈎牽,後令入佛智。”諸佛菩薩爲度化衆生,總是先滿足衆生的要求,然後逐漸引導衆生進入佛之知見——正知正見。換句話說,就是先讓我們得到佛法的受用,才會對佛法生起信心,進一步認真修學佛法,最後提高對佛法的認識,使我們生起了生死、脫輪回、出叁界、成佛度生的宏大誓願。我們必須清楚明了,求消災免難並不是不可以,如果把它當作學佛的目的,那就錯了。這如同拿一顆價值連城的寶珠去換一塊糖來吃,這是完全沒有智慧的行爲。
第二,力求健康長壽。娑婆世界的衆生受病苦的折磨是隨處可見。有不少人因病苦認識到人生的苦惱而學佛、念佛;也有不少人因爲念佛,疾病痊愈甚至得到健康長壽。這是什麼原因呢?正如古德所說:“一句彌陀名號,是無上醫王”,“是阿伽陀藥”。“阿伽陀”譯爲“普去”,普遍去除衆生一切病苦,治療一切疾病。我們希望健康長壽,當然可以,但這不是佛陀度生的本意。因爲,你縱然能活到百歲,也不能了生死,出輪回。還有一層道理,學佛的人清心寡欲,飲食清淡,加上戒殺放生的善因,自然獲得健康長壽的果報,但是這都不是學佛的終極目標。
第叁、力求神通。有一些學佛者,喜歡追求特異功能,拼命學神通,認爲這是學佛的目的。殊不知佛門講把妄想、分別、執著去掉,業障消除,業盡情空,心如明鏡,自然能照天照地,無所不見。所謂無礙之神通,心無障礙就是神通。但是,得到神通,並不能了生死、出輪回。邪魔外道以及靈鬼都有神通,雖然如此,卻依舊沈淪六道無法出離。曆來許多有大神通的高僧都以念佛修行、淨化身心才能了生死出輪回,教化衆生從不談神通,總是從日常生活中持戒修行,依照佛陀教誡,依教修行,才能了生死,出叁界;同時告誡學人,縱使得到神通,一有貪著便會受害。這是我們應該牢記和遵循的。
第四,爲修來世,想下一世能得富貴。這類衆生感到人生太苦,想好好修行,積功累德,來生能夠過上好日子。這種想法從根本上講,對生死之苦、輪回之苦還是沒有搞清楚。他們雖然感到人生很苦,但並不想出輪回,還想再來娑婆世界享福,如同經中所講,這類衆生遭遇不好,環境惡劣,感到很痛苦。然而這些苦與輪回苦比較而言,就實在太輕了。
從佛法觀點來看,衆生沈淪在六道輪回裏生生死死無有出期,這本身就是一大苦!一般不懂佛法的人認爲人死如燈滅,殊不知佛門常講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正如同經中所講“以人食羊,羊死爲人,人死爲羊,互來相啖,惡業俱生,窮未來際……”。這說明造六道輪回之因就受六道輪回之果報,特別是叁惡道,真是苦不堪言。所謂生死輪回,無始無終,輪回不斷,永無止息。我們在過去生中都到過叁惡道,因無量劫所種的善根、福德、因緣的成熟,今生才得生人道,得聞佛法,這說明一切都是善根、福德、因緣的具足。我們在這一生如果不求生淨土,那必然是一世不如一世。因爲我們把積功累德、修福修慧當作是來求下世的福報,雖然肯定得到大富大貴,殊不知貪戀五欲,盡情享樂,福報越大,造的惡業也越大。到第叁世福報享盡,惡果成熟,就把自己送到叁惡道去了。這就是所謂的叁世怨。正如同經中所說:此等衆生,虛妄分別,不求佛刹,何免輪回,佛言彼等所種善根,不能離相……常處輪回而不自在。
以上所講四種類型的學佛目的,都不正確,那麼學佛的真正義趣是什麼呢?那就是徹悟禅師所講:“真爲生死,發菩提心,以深信願,持佛名號。”此十六字被淨宗十叁代祖師印光大師尊奉爲念佛法門的一大綱宗,也是我們學佛的目的。
釋迦世尊出現于世,就是願一切衆生了生死,出輪回,求生淨土。這是諸佛如來出現于世的大事因緣。經中所講:“如來以無盡大悲,矜哀叁界,所以出興于世,光闡道教,欲拯群萌,惠以真實之利。”
爲什麼要了生死,出輪回呢?因爲生死輪回太苦。我們一般都知道人生有八苦,事實上不止八苦,這八苦是基本的,不過有輕重而已。學佛從哪裏下手?就從觀察人生的苦下手,如當年釋迦世尊遊曆四門,見到衆生生、老、病、死等苦,毅然放棄王位及妻兒,發心修道,最後成了一位大覺聖者。如果不知道人生有這麼苦就不會學佛。我們要通過觀察自己的苦,確確實實了解人生就是苦,這樣才會與佛法接近;佛教就是幫助解決一切衆生根本苦惱,讓我們出離生死苦海的至善圓滿的教育。觀察人生的苦,還要進一步觀察輪回的苦。六道出不了因果規律,修十善、造十惡是六道輪回的業因;而六道輪回就是十善十惡應得的果報,它不以人們的意志爲轉移,這是客觀規律。六道中,得人身甚難,失人身容易,所以世尊說:得人身者如爪上塵,失人身者如大地土。這絕不是隨便比喻,而是佛以智慧之眼觀察的事實真相。這說明一失人身,萬劫不複。讀《地藏經》就能了解這一真相,修菩薩行的人,思地獄苦,發菩提心如同地藏菩薩“衆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未空,誓不成佛”的深宏誓願,即使是叁善道,天道享樂,壽命長,但福報享完還是墮落,並且正因爲天道福報太好,只知享樂,不知修學,佛經說:“人身難得,佛法難聞。”說明要知道人生之苦,才能生起厭離心、出離心,進而修學佛法,發上求佛道、下化衆生之大願。佛陀是在人間度化衆生,曆代修學的聖者都是在人間修成的,說明天道修行很難,只知享福,福報盡必墮落。然苦多樂少,所謂享福是消福,就是造業。正如能海上師所說:“厚福受享,德性墮落,名譽光榮,我慢加等;養生優厚,病難更多,順境安適,般若無緣。”結果福報盡,叁惡道之業因也隨之成熟,因緣果報絲毫不爽。人生一旦覺悟,可以修行成佛,可以了生死脫輪回,反之,叁惡道之果報也就現前無遺。
總之,衆生在六道輪回中,生生死死,無有出期,這是最大的苦。故佛陀教育我們,必須了生死出叁界,一心念佛,求生淨土,這是諸佛如來出世一大因緣。這便是學佛目的。如果我們學佛的目的不清楚,則是南轅北轍。學佛就枉學了!所以認清目標是首要問題。願諸上善人,真爲生死發菩提心,以深信願持佛名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