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解脫之道講記 c12 八、正定▪P2

  ..續本文上一頁生活中用不上還不是白學了?如果不來參加禅修,就不懂得用功的方法,那學了也還是白學,因爲用不上。即使是久學的老學員,一年能參加一次到二次的禅修,對你的用功進步幫助會非常大。不要以爲已經參加過了,師父教的那一套都懂了,沒什麼好學的。那你就錯了,我們在社會上都很忙碌,都在貪瞋癡染缸裏熏習煩惱的習性,一年難得有一、二個禮拜好好用功,這樣的禅修會極大地幫助你用功。過去有很多善知識(包括居士)都談到了這個問題,在家居士的用功最少一年要參加一、二次甚至更多次更好的禅修。可以使身心的體驗凝聚,就在那個地方可以有成果。所以要注意,我們不常辦禅修,但在重要的時候,比如說上課快要結束了,我們要辦一次禅修,因爲總不能只講理論吧!得有方法讓你的身心真正去體驗,回家後在生活中才用得上。我們不是爲了辦禅修而辦禅修,是爲了配合知見建立後,在生活中如何去體驗。即使是老學員,不要以爲你們會了懂了就不要,那你就大錯特錯了!每年最好有一、二次機會去參加禅修用功,這就是精進用功的地方。本來我不想講的,但因爲很重要,還是談一下。本來是讓大家自由不勉強,這不是師父的事,而是大家的事,我只是在盡責任。我們本來是想先進行報名的,因爲我們要向人家借地方,還要請人來燒飯,裏面的各種開銷也蠻大,所以我們才要收費的。一般道場辦禅修不會收費的,但我們自己的道場還沒有建沒,沒有一個可以用功的地方。上課的這個地方也是借的,精進禅修就更難了,所以我們都要租借地方,這是爲大家服務的,不是在賺錢,大家要明白。收的費用不是師父拿去的,是發心主辦的這些居士們用來支付費用的,這是爲大家辦的。你們不藉因緣,聽了法,不去學習方法,回去怎麼用得上?定慧是等持的,如理思惟還要法隨法行即用功的方法,所以新老學員都要把握因緣。說實在的,我們很少辦禅修,你要碰上一次還不容易呢,真的要好好把握這樣的因緣。

  “如果有人,離一切分別抉擇,不聞不思,盲目的以不同的調心方法去修習,結果,把幻境和定境,看作勝義的自證,是錯誤的,這是不懂從定發慧的真義!”

  我們常以爲不要起心動念就是修定,就沒有分別心了,所以每天都在修定使心不動。導師點出了重點:從定發慧主要靠因緣即前面的正見正思惟及後面的修行方法,然後慢慢進入情況,才能體會開發真正的智能而得解脫。有一些人誤解了,以爲什麼都不要分別抉擇,不聞不思,木頭、大理石就是不分別抉擇不聞不思的,不聞不思就解脫了嗎?

  一般人分不清楚幻境與定境,打坐、修定、專注會使身心起變化,就有兩個現象——幻境與定境。什麼叫幻境?比如因修假想觀看到佛菩薩的臉、頭發、嘴、眉毛、身體莊嚴相,這是假想觀的意念分別,觀察由模糊到清楚。但修久了就出問題,只要眼睛一閉,什麼東西都跑出來,無法去掉它,很煩。有人一打坐,什麼境界都來了,看到一大堆,然後不要它都不行,它就是纏著你,那叫幻境。還有人對我說:“我以前修觀照蓮花,只要一觀照,美麗的蓮花就跑出來。但現在覺得這樣很煩,每天都跑出蓮花來,要去也去不掉,師父啊,怎樣才能把它去掉?”象這種心靈不能主宰操作,不能隨心所欲的,就叫幻境。什麼是定境?如果觀照的是阿彌陀佛,跑出來的一定是阿彌陀佛而不是釋迦佛。真正的定境是要觀照什麼,他才跑出什麼。我不要它,它就消失,能控製的,能照意念而起作用的,這才是定的力量所産生的。如果觀照的是A而跑出B,那不是定境,還是幻境,凡是身不由己控製不了的都叫幻境。

  還有另外一種修禅定的誤解了:進入身心清淨的初禅以爲就是初果,到叁禅以爲是叁果了,把禅定境界的輕安喜樂、自在空靈當作就是果地。其實那也只是定境而不是真正的解脫,要注意!這些要清楚明白的人來指導你,才不會誤入歧途。所以,先上課建立知見就是把觀念調正,內在沒有胡思亂想的邪見,你打坐就不會出問題。即使在打坐修行的過程,你的身心起了變化,一個主七的指導者一看就知道你現在是怎麼一回事,馬上會調正,不會讓你出問題的。但我看到很多修禅的不是這樣,禅堂裏面有打拳的,有哭的笑的,也有的怪動作表演一大堆。指導的人非但不去調正,反而說:“很好,繼續,這是有境界感應。”之所以會出現這些問題,沒有正見故。參加過師父辦的禅修,就知道禅修的人一個都不會出問題的,只要稍微不對,馬上就給你指導調正,不可能讓你産生問題的。有的說禅修會入魔,會出很多狀況。但是我敢保證:我辦的禅修絕對不會有這個問題!因爲我們是建立在正見上,用正見正法正思惟的引導,就能避開身心的幻境而超越它。即使有了幻境,我們會馬上指導,所以不會出問題,這都很重要。因此我們這邊不會被境界迷惑。在禅修的過程中,歧路及美麗的陷阱很多,看到的境界都很美,但這些都是陷阱,你會陷在裏面很舒服而出不來。所以沒有體驗正知見的人很容易就被這些迷惑了,還以爲是境界呢,這很重要!導師就點出重點,把幻境、定境看作勝義的自證是錯誤的,這就是不了解從定發慧的真義。

  到這裏正定就講完了。我們發現八正道都沒有離開我們的身心及生活,沒有離開生命的當下。佛陀最後要我們實踐真正下功夫的地方就是八正道,就在生活中。沒有離開我們身心的淨化改造、超越、提升,用正見來導正我們的錯誤觀念。由于正見的建立,逐漸導正身口意行爲的錯誤,而消除造業即讓我們煩惱不安的條件。我們的起心動念就逐漸與法相應了,産生的就是正定——心安住如如不動,不再偏差顛倒。這些都導歸于正見,所以一定要聽取真正懂正見的善知識的熏陶,慢慢建立正確的觀念。一旦真正接受了這個觀念,其實甚至不用修都會轉變。因爲程序變了,功能也會跟著改變。我爲什麼重說法開課而很少辦禅修?因爲先要建立正見,抉擇出我們過去錯誤的觀念與錯誤的法,修正腦筋裏的錯誤知見。知道緣起正見的內涵,在這樣逐步的熏習下,就建立了正確的觀念。如果你真的很用心在體會觀照,逐步厘清原先不懂的,你在用功厘清的過程中,就在這樣的“聞到思”的過程,其實就已經在修行了。它是從根本的轉化,不是外表行爲規範要這樣要那樣,而是從思惟,從深層意識去轉化你。到哪一天對法肯定明白了,又體驗到確實是如此時,産生的正定正信是不會動搖的。因爲你所有的一切都是從體驗中來的,不是盲信的,不是人家告訴你什麼就相信什麼。這是你生命的體驗,你真的感受到正見的重要,真的體會到貪瞋癡煩惱不能幹擾你的那種身心的輕安自在。你會對佛法僧叁寶産生極大的信心與肯定,這些都是從正見來的。

  我們難得辦一次禅修,在禅修中經過我的指導,你回去就可以用。所以我們不是一定要來參加什麼,但是知見的修正最重要。法的深淺很多,我們聽了少少的一部分,千萬不要自以爲是。我常講,我能與大家互相研究的只是基礎的部分,我沒有很高深的境界,也沒有什麼了不起的德行。但我認爲主要的知見基礎非常重要,我能貢獻的也只有這些。所以你們不必說師父好象怎麼樣。師父很平凡,我還是一個凡夫,我學的也是正見,我也在學修的過程中,還沒有成就。但我知道衆生的苦,因爲我苦過,我幾十年爲法投入很辛苦。衆生很難體會,很不容易,尤其是居士,所以我願意把剩余的生命跟這些居士們共享。我只能幫你們打個基礎,無法讓你們證阿羅漢成佛。但如果你們能珍惜,能把基礎打好,上面要建幾層樓就容易了,不會倒。這個是因,我只能在因上給大家打基礎,很重要!即使我們辦禅修,告訴你,那也不可能來禅修幾天就能證果。我只是在指導你們用功的方式,回去以後你在生活中用得上,只是這樣子。不要以爲來這裏用功幾天就能開悟,當然不能否定它的可能性,但這種可能性真的是極微的。我因爲學了導師的這些論著,看他的指導很感動。以前年輕時也很氣盛驕傲自以爲是,學了一些法就能辯能論,以爲很偉大,到處碰不到敵手。但扪心自問不能受用安心,因爲還有貪瞋癡煩惱,所以才發現自大沒有用,自以爲是也沒有用,因爲這都是要爲自己負責的。所以學了導師的法無限的感動與感恩,因爲學了很多,那個我慢我執就慢慢消失了。也能體諒到衆生的苦,雖然自己還沒有成就,但很願意把經驗介紹給大家,介紹這些基礎的東西。大家不要輕視這個基礎,因爲沒有基礎不可能有大樓。我們把基礎學好了就有機會,只要你精進不懈,哪一天都可以成就。即使這一生不成就,我們種了正見的因,至少不墮叁惡道,未來際還是隨時可能成就的。這些話都是很誠心誠意的,在這裏不是談誰高誰低,而是真正如何把握佛法的正見,將來每一個人都有成就的機會,那我們就非常幸福了。

  

  

《解脫之道講記 c12 八、正定》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