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解脫之道講記 b13 叁大理性的統一 叁法印

  “叁大理性的統一 ﹝叁法印﹞

  叁法印,爲佛法的重要教義;判斷佛法的是否究竟,即以此叁印來衡量。若與此叁印相違的,即使是佛陀親說的,也不是了義法。反之,若與叁印相契合──入佛法相,即使非佛所說,也可認爲是佛法。”

  叁法印就像現在的印章,印章代表你的正身。佛法講的印也是印證證明,叁法印就是佛法的根本法。以叁法來印證佛法的正確性,如果離開這叁個法印的根本法,就不是佛法;只要符合叁法印的內容真義,就可以承認確實是佛法。所以這裏有一個觀念很重要:佛法是釋迦牟尼佛開示的法義,佛陀開示的法義有究竟有方便,也有有余說的部分,就像《阿含經》裏佛陀提到有余說的部分,會提醒弟子,這是方便說,還不究竟。可見究竟與方便的內容確實不一樣。有些學了南傳的佛法,批評大乘非佛說,意思是說大乘的很多經典是後面的人造的,根本不是佛陀親口說的,這怎麼能代表佛法?但是導師就講大乘是佛說。爲什麼說大乘是佛說?因爲即使不是佛陀親口說的,但是所說的法不違法相,就是跟叁法印沒有違背,內容是一致的,這個就是佛說,也是佛法。我們要重視這點。現在南傳跟北傳的诤論也就在這裏,北傳說南傳不了義,自了,沒有北傳菩薩道的慈悲偉大究竟。南傳怎麼會接受這樣的批評?于是反擊說大乘非佛說,那不是佛陀親口說的,甚至有說是外道邪見,講得很不好聽。所以現在學法的人很辛苦,到底誰說得對?如果學南傳,會讓人說不究竟不了義,那學它幹什麼?如果學大乘,又會被南傳說大乘非佛說,那還算是佛教嗎?這樣的話兩邊都不是,怎麼辦?

  導師很有智能,他找出了佛法的根本就是叁法印,然後告訴你,即使佛陀親口說的,沒有符合這叁法印,也不是真正究竟了義,只能是方便說。即使不是佛陀親口說,但是與叁法印的內容完全相應,這還是佛法,是正確了義究竟的。今天學佛法,不是依靠哪一個南傳北傳法師的法脈,而是要依據正確佛法的真正內涵,那就不得不探討叁法印了。佛法的根本究竟義就在叁法印,不管哪一個菩薩,哪一個大乘的大師或是南傳的法師,如果離開了這個法則,我們就可以肯定他所說的不是佛法。這樣我們就可以離開了诤論,超越大小乘之爭,不再受束縛了。故要好好理解叁法印,唯有叁法印才是佛法的根本依據。

  “法是普遍的必然的理性,印是依此而證實爲究竟正確的;”

  何謂普遍性?遍一切處。真正的法是遍及古今中外的每一個角落,沒有時空的障礙與限製的。何謂必然的理性?即必然的因果關系。“普遍的必然的理性”,即不管過去、現在、未來及古今中外,一定是這樣普遍存在的,而且是必然如此的,這個才叫法。真正的佛法講的是宇宙的真理法則,不會因時空而有所改變的。這個大家要先理解。

  “依此叁者來印證是佛法,所以稱爲法印。叁法印的名稱,是「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也有于諸行無常下,加「諸受皆苦」一句,這就成爲四法印了。”

  《雜阿含經》裏佛陀與弟子常這樣問答:色無常否?是無常。無常是苦否?是苦。苦是否無我?是無我。從無常講到苦,才講到無我。所以有的加上一個“諸受皆苦”,變成四法印。

  “苦,是覺者對于有情世間的價值判斷,僅是諸行無常印中的含義之一,從事理的真相說,叁法印就足夠了。”

  其實所謂的苦是世間感性的,是價值的判斷,是諸行無常中的一種反應而已,應該涵蓋在諸行無常中。所以不一定要講四法印,叁法印就足夠了。

  “叁法印,是于同一緣起法中體悟有此叁性,”

  這一句話大家要注意!叁法印其實都是緣起法裏面的叁種性質。所以談叁法印是已經了解佛法內容的叁個不同特性,而叁法印合起來就是緣起法。我們說叁法印是佛法的根本,如果再往上推,緣起法就是佛法的根本,因爲叁法印是緣起法的內容。

  “無論學者的漸入、頓入,叁法印有著深切的關聯,不能機械的分割。”

   叁法印有的注重無常,有的注重無我,有的注重涅槃寂靜,如果這樣分割成個別的,就變成機械式的;如果能貫通,就會了解原來叁法印在講同一個理論和重點,沒有互相排斥或矛盾。所以要了解叁法印,不要機械地把分割開來。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