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解脫之道講記 a10 無因邪因與正因▪P2

  ..續本文上一頁解好以及不好的原因所在。學佛法就是在了解因緣,善觀因緣就會開發智能,這哪裏只是信仰崇拜?有了智能,在事業上你就懂得怎樣去經營人際關系,在家庭中就會處理圓滿,心情也會幸福解脫自在,這一切不都是條件嗎?但現在很多人沒有智能,找不到真正的原因條件,一發生困難:“快點哦,拜啊,求啊,”用這樣求拜的方式能改變那些因緣嗎?整個傳統社會的民俗信仰帶來的是怎樣的訊息啊!我們的思想(好比計算機程序)都被搞亂錯會了,沒有正知見哪!遇到困難或産生恐懼,唯一的就是求和拜,很少有人會用緣起的正見去反省自己,找出原因條件,從條件上去加強或改變,這個很重要!

  宿命論帶來的就是我們觀念的固定和無奈:既然一切都是注定的,那就沒有了改造命運的動力,沒有自我反省和超越的機會,只能在那邊一天耗一天的無奈,等待命運的擺布。這哪裏是佛法緣起的正見?注意聽!世俗的人不了解佛法緣起正見時,會很容易落入宿命論的觀念,這個一定要厘清,宿命論不是佛法真正的緣起論。

  “佛法雖也說由前生行爲的好惡,影響今生的苦樂果報,但更重視現生的因緣力。如小孩出生後,身體是健康的,後因胡吃亂喝以致生病死亡,這能說是前生造定的嗎?如果可以說是前生造定的,那麼強盜無理劫奪來的財物,也應說是前生造定的了。”

  人們會常說:一個人的福祿壽都是注定好的,活多少吃多少也是命中注定的,這就是定命論。前生確實可以影響這一生,但不是完全決定的。比如環境衛生不好,對孩子沒有教育好,養成了亂吃的習性,還有到外面亂跑,也會有交通事故……這些對他的生命都會造成很大的危險,這哪是天生的呢!如果認爲這些都是前生注定的,那些作惡的壞人你又如何能怪他呢?說他這一生欺負人乃至殺人是前生注定的,那他就沒有反省的機會了。犯罪過錯都合理化了,人間還有法治嗎?社會人生會演變成怎樣的狀況?定命論的禍害太大了!

  “佛法正確的因緣論,是徹底反對這種抹煞現生的努力而專講命定的。佛法與宿命論的不同,就在重視現生努力與否。”

  按照定命論的觀點,業力就是永恒不變的。其實業力是會轉變的,只要我們發菩提心,發願意成佛菩薩的心,願意爲利益衆生而修行而奉獻的心,當下的菩提心念起來時,你就已經産生了很大的動力,推你邁向解脫之路。這個發心就是當下能成就,而不是靠過去的願力,是當下産生的大願力,所以我們要重視的是當下的這一念心。過去的已經過去了,後悔也沒有用,要面對的是當下到未來的時候,正好發心,有願力來支持我們,可以一步一步邁向解脫。所以學佛與佛學不同,佛學只是理論,學佛是身體力行:我要像佛一樣成就,學習佛一樣的人格,像佛一樣解脫自在慈悲。這個學習就是要力行喔!如果把聽法當做學問在研究:這個師父講的合我的意,我就去聽;不合我的意,我就不聽,這樣聽法作用還是有限的。聽法後,覺得對自己的內心起到了真實的感受和作用,學佛不是爲了佛菩薩,而是爲了自己喔。難道你還不夠苦嗎?無始以來的生死輪回還不累嗎?面對必然的老病死,你都准備好了嗎?單單爲這個,就會發心了,如果還不發心,那是自己太愚癡了!所以坦白講,學法是爲了自己要解脫,講好聽的是爲了衆生,其實是相依相緣的:要利益衆生,自己不會遊泳,下海不是淹死了?你怎麼救人!自己首先要站得住,爲了利他,就要先充實自己,自己要不要發心就在這點。你不發心,那就只會永遠在期待等待中,除了等救度,其他沒有任何機會了。正確的發心就是爲了要解脫,要利益衆生,那你非把法學好不可,有了正見,才有動力、方向和方法,你受用的那天,才有能力真正去幫助別人發心學佛。第一步是自己的用功解脫,第二步的利益衆生那是必然的,所以不要落入宿命論。把握了緣起論,當下就能發大心,當下就建立了邁向解脫的因緣,這個很重要!一旦落入宿命論,那就只有無奈地等待,只有任由人家來擺布,永遠當一個羔羊而已,所以宿命論絕對不可取!

  “二、尊佑論, 這是將人生的一切遭遇,都歸結到神的意旨中。以爲世間的一切,不是人的力量所能奈何的,要上帝或梵天,才有這種力量,創造而安排世間的一切。”

  其實,尊佑論即傳統民俗或其它宗教的一種信仰(如一神論、多神論),其論調是說上帝或大梵天創造一切萬物,他們是一切事物的根本,人是被創造物,我們的一切好壞是由上帝來控製和主宰的,自己無法作主,一定要聽他的話,照他的規矩辦,他們歡喜時就賜給你福;不高興就給你禍。尊佑論的理論完全否定自己的力量而只是依賴外在的力量。

  “對于這種尊佑論,佛法是徹底否定,毫不猶疑。因爲世間的一切,有好的也有壞的,如完全出于神的意旨,即等于否定人生,這實是莫大的錯誤!不自己努力,單是在神前禱告,或是許願,要想達到目的,必然是不可能的。佛法否認決定一切運命的主宰,人世的好壞,不是外來的,須由自己與大家來決定。”

   佛法的緣起論講的是因緣條件,只要自己努力地去具備一些條件,就可以改變命運,這才是真正的因果。尊佑論卻認爲我們的一切是上帝來主宰的,這個影響有多深!看看社會的普遍狀態,當我們煩惱、不得意以及有困難時,就會去拜拜;當我們對于事情無知時,就會去算命,其實算命就是定命論,一切都是注定好的麼。而拜拜的意義是什麼?就是尊佑論,求神的庇佑麼,讓我們平安,經濟好一點,身體好一點。這樣的觀念潛伏在我們的心底,這是與生俱來的傾向。原因是我們對真相不了解,總覺得自己無奈,好象有一個大力神在外面操控主宰我們。中國的信仰拜天公玉皇大帝,我拜他,他就庇佑我。玉皇大帝就是佛法說的帝釋天,他的位置在叁界中,自己還只是在欲界天而已,如何能主宰我們?拜天公還算是拜神呢,現在發展到連樹頭、石頭、水也拜,請問:我們的內心到底是怎樣的一個思惟模式?一切歸咎于我們的無能,只有等他力來幫忙,其它毫無辦法,它有力量有權利,拜它祭祀它就得保佑,這是什麼觀念?不是在賄賂嗎?我們要慢慢去體會啊!傳統的社會觀念不是宿命論就是尊佑論。後面談到緣起法的內容時,你們會更清楚,爲什麼要徹底反對宿作論和尊佑論?因爲宿命論和尊佑論是與無明相應的一種觀念,那會使我們墮落在無奈中,怎麼能解脫?所謂解脫,就是對事物真相的一種明白。所以,無明不破除,我們永遠只有當一個羔羊,等人家來宰割,怎麼能成佛成菩薩?自救都救不了,怎能利益衆生!所以尊佑論也是外道,佛法的靠自力與外道靠神的保佑,這就是根本的不同點。

   “叁、苦行,除此兩種邪因論而外,有的也談因緣,也注重自作自受,但還是錯誤的。像印度的苦行外道們,以爲在現生中多吃些苦,未來即能得樂。其實,這苦是冤枉吃的,因爲無意義的苦行,與自己所要求的目的,毫沒一點因果關系,這也是非因計因。”

   很多人修行有一個觀念:吃得苦中苦,方爲人上人。尤其是印度外道苦行很嚴厲,認爲現在多吃一點苦,將來才會得樂。苦與樂之間有這樣的因果關系嗎?這不是真正的因果,他們不知道苦的因緣是從哪裏來的,也不知道樂的條件是什麼,而把苦作爲樂的條件。如果吃苦真能産生樂,那牛以及被宰割壓迫的人最樂了?!這就是沒有找到正確的因緣條件,隨便找一個錯誤的因緣,把它當作正確的條件,叫作非因計因,那個苦是自己冤枉受的。佛陀時代,很多外道就在修苦行,當時的社會就有這樣的傾向,所以佛陀出家後還有六年苦行。每天很精進,有時一天只吃一麻一粟,餓得不像人形,一點體力都沒有,這樣非因計因哪能有什麼成就!後來他放棄了,知道那些苦行只是在磨害自己的身心,與解脫一點關系都沒有,因爲沒有精神和體力,又如何悟道!其實直至現在,還有很多人以爲苦行就是真正的修行呢。其實真正的佛法不談苦行,而提倡中道,不偏于苦,也不偏于樂,恰到好處,使身心處于一種平衡的狀態,才有甯靜的智能來觀察思惟而發覺真相,這就是佛法與外道不同處,也是佛陀一生驗證所在之處。

  佛陀出家前親近了兩位大師級的人物,他們的定力都修得很高,一個到無想定,一個到非想非非想定,也就是四禅八定中四空定裏最高的兩個境界。佛陀也能證入這樣的禅定,但他遠離了這兩位師父,又去苦行了六年。禅定與苦行都同樣不能解脫,六年後在尼連河洗澡,差一點就昏倒爬不起來,體力衰弱到如此程度,佛陀怎麼可能悟道?當時,他就體會到這些都不是正確的因緣,所以接受了牧羊女的供養,恢複體力後,才在金剛座上進入深禅定和正思維。他的正思惟來自于了解到過去外道邪見思想的錯誤,知道必須放下這些錯誤觀念。所以他面對真切的生死問題而思惟:我們爲什麼會老會死?因爲有出生;往前追,怎麼會有生?因爲有過去業力的造作;業力造作又是從哪裏來的?從這一生一直往上追溯:由于貪欲愛取,對一切法染著,我們造了很多惡業,身不由己,才會有後面的因緣――不斷輪回的生和老死。爲什麼會愛取?由于六根接觸六塵而産生的身心感受,喜歡的叫樂受,起貪愛;不喜歡的是苦受,起嗔恨;中性的是不苦不樂受,就是愚癡,沒有感覺。貪瞋癡煩惱就是從這裏的“受”而來的。爲什麼會有這個感受?因爲身心有六根的作用。再往前追溯,主要是前面識(有取識)的執取作用。追到這裏的“識”,即明白了生死的原因就是從這裏來的!佛陀在金剛座上思惟的就是這個,這就叫緣起法。他體會到了:由于我們內在思想觀念的錯誤,産生了很多貪瞋癡的行爲,造成未來生死的條件和原因,最大的因緣就是對宇宙的因果之間的必然性不了解,這就叫無明無知。無明就是不知道聖和凡的差別;不知道因果的關系;不知道善惡的因緣;不知道緣起的內容,總合起來就叫…

《解脫之道講記 a10 無因邪因與正因》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