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己是沒有獨立的實體,它只是假名安立的。所以,有情的名稱是建立在有情的基礎上,色法的名稱是建立在色法的基礎上,都沒有離開心法或者色法。
- 句身。
句身,就是一個完整的句子。如“諸行無常”、“我要吃飯”,這是個句子。二個句子以上才叫句身,由一大堆句子組成的才叫句身,一個句子不是身句。如一篇文章就是一個句身。句子是個什麼東西呢?句子就是要文以載道,作爲一篇文章要表達某一種思想、某一種內涵,離開這個內涵,句子只是一種表達,文字只是一種表現方式。所以,有名,還要有實。
10、文身。
文,就是字,字是組成名稱和句子的基本單元。一般來說一個字是沒有什麼意思,要組成名稱才有一個完整的意思。如梵文、英文的字母,一個字母本身是沒有意思的,必須要組成一個單詞才有意思。
名、句、文都沒有離開所表達的實質,也就是名、句、文是代表著文化,文字、名稱沒有離開它所表達的實質,離開表在實質,它自己是沒有內涵的。
11、生。
“生者。先無今有。”
本來是沒有的,現在是有。這是根據一個事物的産生有幾個階段。比如我們有情的角度來說,如,如生、老、病、死;從事物的角度來說,如:生、住、異、滅。每一個事物它的存在都有這樣四個階段。生,是代表著它最初因緣和合的階段,最初的這一刹那叫生。
12、住。
“住者。有位暫停。”
生了之後,就會形成相續不斷性。任何事物生長了之後,會進入穩定的、相續的階段,這個階段叫住。所以,住的定義也叫相續不斷。事物産生了之後進入相續的、穩定的階段。
13、老。
“老則住別前後。”
老,衰老,衰變。經曆了一段穩定、相續之後,就要走向衰老、變壞。任何一個事物都是這樣。你看,人經過了成長、青春、壯年、中年,然後進入衰老。任何一棵樹,雖然長得很茂盛,這個過程就是住,最後就會成爲老樹。最後進入死。老的階段就是變異的階段,最後就進入無常、死的階段。
14、無常。
“無常者。今有後無。死之異名。”
最後就是滅亡,這是形式的滅亡。
所講的生住異滅,是代表著有爲法的一個因緣的變化的過程,緣盡緣散、緣生緣滅。因緣是要經曆這樣無常的過程,從生到死,其實從生到死,這只是因緣變化的過程。一方面沒有離開心法和色法,如人的生老病死沒有離開人,如果離開人也就談不上生老病死了,離不開生命體的心法和色法。我們說桌子的成住壞空,沒有離開桌子,如果離開桌子,就沒有辦法談成住壞空。我們說宇宙是成住壞空,那宇宙的成住壞空離不開宇宙的物質體,離開這個物質體你就說不上成住壞空。所以,我們這裏所說的生、住、老、無常,沒有其獨立的自體,是建立在心法和色法因緣聚和散的基礎上,再來建立這種生、住、老、無常。
15、流轉。
“言流轉者。因果不斷相續前後。”
我們說到流轉,最容易想到就是生死流轉、輪回,有情在輪回裏就是不斷地經曆了流轉,一生又一生,生生不已。生生不已的輪回是離不開我們的無明爲基礎,離不開我們的愛和取,愛和取也就是業力,由無明産生愛和取這種業力,由這種愛和取的業力推動著我們去受生;然後在受生的過程中,因爲無明的關系又産生愛和取,然後又造業;造了業然後再去受生,在受生的過程中,因爲我們生命就是建立在惑和業的基礎上,然後又起惑,又造業,在造業的過程,又推動著我們繼續去受生……所以,流轉是無窮無盡的,是生生不已的。這個生生不已的流轉有沒有自己的實質,沒有的。輪轉的實質還是惑和業,無明、愛、取叁煩惱,離不開行和有的業力。惑業才是流轉的實質,如果沒有惑業苦,離開業雜染、生雜染,就沒有流轉這種東西。
16、定異。
“定異者。善惡因果互相差別。”
定異,就是不一樣。我們前面講了衆同分指的是法的相同性,這個定義指的是法的不同性,善和惡是不一樣。善有善的因果,惡有惡的因果,各有各的規律,就像公路上有汽車道,有自行車道,有人行道,各行其道。善的善的因果軌則,惡有惡的因果軌則。惡的因永遠不會感善的果,善的因也不會感惡的果,這是不會錯亂的。人的基因生出來的就是人,動物的基因生出來就是動物。你種下什麼樹的種子,它將來一定長出什麼樹。你種的是麥的種子,它長出的就是什麼麥。這種因果之間的差異性,是不會互相混淆的。萬物各有各的規律,法爾如是,如是因,如是果,什麼樣的因就會産生什麼樣的結果。這種變化不是以人的意志爲轉移的,不是你想要改變就能改變的,因果有其自身的規律的。當然你說,現在要改變也可以啊。現在什麼基因工程,當然你要改變它的因了,自然也就改變了它的果了,如果你沒有改變它的因,那你一定沒有辦法改變它的果。如果你改變它的因了,比如說我們在動物的基因裏,比如在老虎的基因裏放上獅子基因的成份,在某種水果裏放上其他的什麼基因成份——這是因爲你改變它的因,你才改變了它的結果。如果你沒有改變它的因,那一定是沒有辦法改變它的結果的。這就是說明因果之間存在定異性,即一定不一樣。
17、相應。
“相應者。因果事業和合而起。”
相應,指你做了什麼事會産生什麼樣的結果,這是相當的。
18、勢速。
“勢速者。有爲法遊行迅疾飛行運奔。”
勢速,指運行的速度。比如說,包含有物質的這種生滅的速度,如生滅、生滅、生滅……這種速度;還有,運動的速度,如汽車、飛機等運行的速度;還有表現在有情身口意業的速度,如你說話的速度,有的說話的速度特別快,有的人說話的速度特別慢;有的人走路的速度特別快,有的人走路的速度特別慢;還有念頭的速度;有了神通的人如果用意念所産生的速度,那是非常驚人的。神通有幾種,有一種:我要到哪裏去。你只要動一念頭,你就到了。這是一種速度,你的念頭動到什麼地方,你就到什麼地方了。還有一種速度:我把我要去的空間距離縮短了,我馬上很快就走到了。
速度是個什麼東西呢?速度還是沒有離開這種心理活動,沒有離開物質,也沒有離開心理。如果離開物質、心理,速度是個什麼東西?
19、次第。
“次第者。編列有敘令不紊亂。”
次第,何事物都要有次第,如世間上的倫理要尊卑有序;我們佛法裏講長幼有序,根據戒臘生活,就是要長幼有序。這是一個次第。我們學習也要有次第,所以,要有道次第。如果沒有道次第,你的學習就會很混亂、很無序,不知道先學什麼、後學什麼。你做什麼任何一件事情都要有次第。所以,在這個世間要成就一番事業,都要有次第。
次第也還是沒有離開物質、心理活動。
20、時。
“時者。過現未來成住壞空。四季叁際年月日夜。六時十二隨方製立。故名爲時。”
時,就是指時間,包含著過去、現在、未來,還有成、住、壞、空,叁際指前際(過去)、後際(未來)、中際(現在),有一大堆時間表達的方位。
時間是個什麼東西?我們中國有農曆,西方有公曆,各個國家民族都有自己的曆法,即對時間計算的方式。但是時間的計算離不開晝夜,離不開地球的運行。所以,時間是沒有實體的,離開地球的運行,時間是個什麼東西?時間是根據物質的運動,如果離開物質的運動,時間也是代表著我們的心理對物質運動所作的設定,如果離開物質運動和我們的心理,時間又是個什麼東西?所以,時間自己是沒有實體的。中論裏有一個偈頌,“因物故有時,離物何有時。物尚無所有,何況當有時。”因爲有物質的運動,所以才有時間的假設,如果離開物質的運動,時間是個什麼東西呢?所以,時間也是假名安立,自己也是沒有自體的。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義 22》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