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與氣功
劉曉光
禅是如來藏自性清淨心的全體顯現,是心靈的本質,是無上的智能。禅的實悟境界是言語道斷,心行處滅,用語言概念無法描述,用邏輯思維不可推度,禅的實質,超越一切,一切又都無不是禅的妙谛。
禅是梵文“禅那”的略稱。此雲“思維修”、“棄惡”等,通常譯作“靜慮”。禅是佛教的修行方法,總有兩大類,一是如來禅,二是祖師禅。如來禅者,據《楞伽經》卷二曰:“雲何如來禅,謂入如來地得自覺聖智相叁種安住,成辦衆生不思議事,是名如來禅”。祖師禅者,禅宗認爲達磨西來,祖祖相傳的禅法,是教外別傳,以心印心,不立文字,名祖師禅。如來禅屬叁無漏學中定學所攝,祖師禅則是定慧等持。但是,如來禅與祖師禅的最終目標是完全一致的,都是求其明心見性,開悟成佛。這正如佛經所雲:“歸元無二路,方便有多門”。
現在社會上氣功很流行,有一些氣功名人發表文論,把禅與氣功視爲一事,等量齊觀,這種說法至少是不准確的,禅與氣功絕不能混爲一談,等量齊觀。禅的目的是明心見性,開悟成佛。雖然坐禅有一些調身調氣、息心靜坐的方法,有強健身體、卻病延年的作用,但這不是佛教參禅靜坐的目的。佛教修習禅觀爲的是製心一處,參究真理,以期顯發智慧,徹見法性,此即所謂明心見性,解脫自在。至于靜坐氣功,只是修禅的初步,卻病延壽,也不過是修習禅觀實踐中的副産品,佛教並不專門提倡這些並以之爲目的的。但初學靜坐的人,必需懂得這些調身調氣的基本方法,使身心保持健康狀態,避免禅病的發生,才能保證修習禅觀的順利進行。
氣功是一種身心健康術,屬于人體科學範疇,氣功的目的是爲了使人身心健康,治病延壽。氣功實踐有助于人類生命的升華,開發人體潛能,促進科學文明;研究氣功科學的另一點是要揭示人類生命的本質。科學的研究只是在物質現象上找所以然,氣功科學的這一出發點就與禅是大相徑庭的。禅強調人要想認清宇宙人生的深層次的本來實相,就要發揮主體的自覺智能,反觀自性,體驗真如自性天真佛。氣功科學則不然,它把生命現象當成爲一個客體,把研究的主體與研究的對象絕對分開,當成靜物,用定量數據證實,用邏輯方法分析研究,其實這樣就決定了它永遠無法趨近所要研究的本質。因爲,諸法實相,緣起性空,超對待,超時空,一切經驗上的概念都用不上,不是我們的覺知分析所能得其實際,所謂非有非無,非生非滅,一切皆空是諸法如實相。要想證得,只有開發般若之智(真禅),才能究明人生宇宙的本來面目。
佛教之禅乃無上出世究竟法,以超離生死,證得菩提涅槃爲旨歸。而氣功則不過是世間法,在它的內涵中,不具備禅的妙義。凡修氣功者,多數追求氣功態下的奇異感覺境界,執著其事,樂在其中,不能超越。這種境界對身心解脫沒有什麼益處。縱然眼下出現某些神奇小通,或壽長百年,也都不可取。因爲,這樣執著不能打破無明關,不能見性,只能落于生死世間,不能出離叁界。所以,希望信佛之士,學禅切勿將禅與氣功混爲一談,本末不分,要認真了解禅學,認清自我學禅的目的,真修實悟,才能得到真實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