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禅與繪畫藝術(懷力)

  禅與繪畫藝術

  懷力

  

  禅,是用一種特殊的方法來研究心和表達心的。這個心是什麼,每一個人都能感到,但 每個人都不能看見它,更無法觸及。

  那麼,什麼是“禅”呢

  我的回答是——什麼也不是,不是也不是,當下就是,一切解脫。

  下面一則公案或許可以幫助我們了解禅的意境。

  一次,一個僧人問趙州從谂(778—897):“我的自我是什麼”趙州和尚說:“你吃過飯沒有

  ”僧人答:“吃過了。”趙州和尚又說:“那麼去洗碗吧!”吃是一個動作,洗碗是一個動作,但禅宗所要求的卻是動作者自己 ,是那個能動作的人。是誰意識到動作的

  是誰把意識向你傳達的

  又是誰把這一切告訴自己而又轉達別人的

  

  在自然界,人們往往喜歡把一件物體看成是一件單純的物體。一個香蕉,一個蘋果。而禅宗卻不同,它把一切物體,無意識與宇宙無意識都凝結于一爐。

  一個科學家之所以與藝術家不同,科學家往往只是毀滅一切——將一切都予以體分肢析,然後去觀察、探索、研究它,再得出一個狹窄的結論,冠予那個被分解得支離破碎的東西。而藝術家則不同,他們是首先去視察物體,然後則是研究它,再然後是自己走進事物的領域裏,把自己與事物融爲一體,去發現它,挖掘它,予其徹底的新生。

  在中國當今畫壇上,尤其是西方思想沖擊著傳統文化的關鍵時刻,蓦然間湧現出一支令人驚歎贊絕的隊伍。他們的畫無論是風雨水火,還是雷霆霹雳,無不極盡縱恣奇倔之美,詭怪陸離,神工鬼斧,仿佛悟通了“氣的系列”,就連一筆一劃,也極盡扭曲盤結、踉跄跌宕之態,攝人心魄,把人帶到一個看似飄缈而實又存在的第四維空間。我們把這種畫稱爲“禅畫”。

  “禅畫”是什麼

  就是滲透著禅的意境,是作者體驗到人生、宇宙的真谛之後,運用寫畫的手段來表達自己的情思感受的一種獨特的藝術手法。它以其特有的征象和獨特的表現手法而令人拍案叫絕。

  在中國,也可說在東方,很多藝術家都將坐禅作爲一種獨特的訓練方式,並且將它作爲一種體驗人生的重要手段。因爲這種手段能帶來靈悟,能帶來般若智慧。通過般若智慧的觀照,便能領會人生乃至宇宙的真谛。因此,禅家認爲“心與宇宙合一”。二者之間的和諧,就會産生非常的象征,透過這一象征,展現于藝術之間,于是藝術便成了心境的再現,自然而然地充滿禅味。

  禅與藝術之間的關系,表現在一種奇特的微妙的潛意識上,這層奇妙的東西,誰也無法用語言去把它剖析得一清二白。就象一個悲哀已極的人,必然要嚎啕大哭,而在他(她)要痛苦之前,也就是就在悲哀與嚎哭之間的那一刹那,那份情感是什麼樣的,這一點,是無法用語言來描述的。禅與藝術之間的關系也正是這樣。

  一個藝術家,如果通過禅定的訓練而獲得一種創作靈感,就有一種語言所無法形容的能力,當他一旦運用這種能力去進行創作,那麼就會有一發而不可收拾,猶如決堤的洪水,非要大塗大寫、任意揮毫暢快淋漓地盡情傾瀉或一氣呵成不可。我們可以把這一情景,稱爲通過禅定所獲得的“般若妙慧”一般統稱爲“靈感”。

  “靈感”是什麼

  就是智慧的表現,是對某一事物思慮、探索已久的融會貫通。

  在國畫中,我們往往把空白處作爲整幅畫中最值得欣賞的一部分。因爲在那空間裏,充塞著“氣”、“精神”及“生命力”,給人以神秘而又美好的遐想,所以就使這一空間變成最耐人尋味的一面。如用山峰來顯現大自然的雄偉,用雲霧來顯現山巒的寂靜和莊嚴。在所留下的那些空白裏,都存在著極大的暗示,而那層暗示,又仿佛是一種流動的語言,它可以使畫家的觀察力和讀者的想象力更加敏銳。這種技巧,用禅的思想來說,仿佛接近了“機鋒轉語”,有引人入勝之妙。

  佛法之所以與一般的哲學和教派不同,就是因爲佛法具有“般若妙慧”,如果我們能透過這層智慧的觀照,那麼,宇宙中的一切雖然錯綜複雜,我們也可看得清清楚楚,曆曆在目,並且還能任意遨遊于萬物之中,逍遙安適。所以,可以這樣說:“般若智慧是藝術的最高境界,而藝術是闡揚般若智慧的一種最佳途徑”。通過運用這層智慧而創作出來的作品,是一般庸家平手永遠望塵莫及的。因爲能“藝通于道,道與藝合,”才是上乘。

  我想,這也是一切藝術之根本吧!

  

  

✿ 继续阅读 ▪ 虛雲和尚語錄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