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法的生命科學觀(南京大學博士論壇)

  佛法的生命科學觀 ——南京大學博士論壇

  『 2011年3月14日晚上 』 主持人致辭:

  今天我們南京大學哲學宗教學系的博士論壇,非常榮幸請到了來自喇榮五明佛學院尊貴的索達吉堪布仁波切。仁波切今晚將會給我們開演“佛法的生命科學觀”。在此之前,請允許我把尊貴的仁波切介紹給大家:

  仁波切年輕時就讀于師範學校,之後舍俗出家,追隨根本上師晉美彭措法王實修佛法。仁波切深入經藏,通達甚深和廣大的佛法法義。由于其悲心的推動,仁波切弘法利生的事業遍及海內外。這不僅可從他等身的著作中獲得印證,也可以從他倡導並身體力行的種種社會慈善和愛心活動中得到明證。

  能請到這樣一位具足內證功德和廣大慈悲心的仁波切來開演佛法,既是我們南大人的胸襟,也是南大人的殊榮。南大向來有“求真務實”的傳統、“爲己之學”的理念,我們相信,所有學問最高的究竟意義,在于獲得智慧和生命境界的提升。南大有“知行樓”,南大人更有“知行合一”的傳統和追求,所以,讓我們以求實的精神和敞開的心胸來聆聽佛法甘露,用自己的身心來真實體會書本知識是如何轉爲鮮活的生命體驗,並從中産生智慧的。

  下面,讓我們以熱烈的掌聲有請仁波切——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

  大家晚上好!很高興與南京大學宗教學系博士論壇的師生共同交流。

  我本人而言,早在十多年前,也就是1994年來過南京。因爲以前讀書時課本中有“南京長江大橋”,故當時還專門去看了這座橋,之後就一直沒有再來這裏。這次來了之後,發現南京有了很大變化,外在的物質、建築上有了日新月異的發展,但不知道南京人內心的善良、寬容等道德方面有沒有提升?不管怎麼樣,今天老師和同學們讓我談談“佛教的生命科學觀”,下面就跟大家一起探討這個問題。

  佛教的生命科學觀是什麼?

  佛教的生命科學觀,如果按照佛陀的智慧來抉擇,即不管是任何一個生命,都有無量無邊的前世後世,乃至滅盡輪回獲得佛果之前,定會一直流轉于六道當中。

  要懂得這樣的甚深道理,必須要經過長期的研究、思考、論證。不過大家既然都是知識分子,應該有開闊的眼界、深入細致的分析能力。那麼,我們就先觀察人到底有沒有前後世。

  

  這個問題對每個人來講非常重要!如果我們沒有前後世,這輩子過一天算一天也可以;但假如真有後世的話,你現在不爲它做准備,以後必定會悔不當初。

  那麼,前後世究竟存不存在呢?通過長時間的詳細研究,我們發現它確確實實存在,然而遺憾的是,許多世間人卻對此一無所知。當然,沒有學識的人不懂這一點也情有可原,可有些知識分子自認爲智慧超群、廣聞博學,也不承認前後世的話,這實在是人類的一種悲哀。

  其實從曆史上看,自古以來,前後世之說就一直存在于人類社會中。無論是古羅馬、還是古希臘的哲學家,都承認前後世存在。比如柏拉圖就認爲,人死後靈魂依照生前所作的善惡,會轉生爲人或其他衆生。而在中國古文化中,儒教思想也並沒有否認它的合理性,曾有人問孔子:“人死後是什麼樣的?”孔子回答:“未知生,焉知死?”從文字上看,孔子因爲提倡積極入世,故采取避而不談的態度,對身後之事既不肯定有,也不肯定無。至于其他的宗教,大多數都正面承認前後世存在,例如道教向往長生不老;基督教和天主教認爲,人死了之後,造善業者可上升天堂,造惡業者將墮入地獄……

  可見,承許前後世存在,並不僅僅是佛教的“專利”。這種理念的涉及面實際上非常廣,遍及于世界上很多宗教。如果你以前對這方面從未思考過,那有空時不妨翻閱一下古文化的典籍,看其他宗教或哲學中對此是如何分析的。

  科學家們與宗教關系密切

  不僅是古聖先賢承認前後世,而且近代對人類有重大貢獻、對曆史有推動作用的科學巨匠,絕大多數也信仰宗教,並承認這種觀點。比如美國有位蓋洛普先生,曾對過去300年以來300位最著名科學家的信仰進行調查,結果發現其中242位信仰宗教,20位不信宗教,38位無法確定其對宗教的態度。換句話說,也就是92%的科學家都有宗教信仰。尤其是諾貝爾獎獲得者中,信仰宗教者竟占93.27%。

  如今不少知識分子認爲,科學家是最理性的人群,不可能承認任何宗教。但這種想法,被上面的數據一下子就推翻了。不管是愛因斯坦、牛頓、伽利略、愛迪生,從傳記中看,他們不但信仰宗教,而且非常熱衷于此。即使佛教當時還沒有傳入西方,宗教主要是以基督教爲主,但前後世存在的理念,仍被人們廣爲接受。

  其實對一個人來說,倘若不承認前後世,就會覺得人生不過幾十年,今宵有酒今宵醉就可以,不必去操心後世的事情。在這種世界觀、人生觀的指導下,他們的行爲就沒有任何約束,爲了今生的利益肆無忌憚、爲所欲爲,就像《中阿含經》所形容的:“不畏後世,無惡不作。”

  反過來說,西方的許多國家,因爲信奉自己的宗教,道德准則與此大不相同。包括新總統在就職典禮上,也會手撫《聖經》,在神面前宣誓。這樣的舉動,或許在不信宗教的人看來是一種迷信,似乎多此一舉,但實際上,人確實需要這樣的道德約束。

  那麼,信仰宗教的話,對社會進步、人類發展會不會起到障礙呢?絕對不會,因爲二者並不相違。美國發明大王愛迪生,就是一個有強烈信仰的人。他在自己的實驗室曾立了一塊石碑,上面刻著:“我深信有一位全智、全能、充滿萬有、至高至尊的神存在。”他一生的發明有兩千多項,但他的信仰不但沒有阻礙他,反而每當遇到難題時,他認爲向神禱告是獲得力量的源頭。

  現在有些人在單位或學校中研究佛經、閱讀佛典,旁邊可能就有人指指點點,說他“太迷了”或者“被洗腦了”。其實被洗腦也沒什麼不好,因爲不少偉大的科學家,比他們洗得更透徹、更有智慧。

  不過,很多人之所以對宗教不理解,在一定程度上也跟達爾文的“進化論”有關。進化論完全否定了因果和前後世,一味提倡“物競天擇,適者生存”,認爲任何事情的産生都是偶然的。這種學說當時轟動了全世界,達爾文也因此聲名大噪。但據有些資料記載,他老年時經常有病,孩子也是白癡,最後他逐漸轉向神學,並撰文對神表示了忏悔。73歲臨終前,他說:“我觀察這個世界,尤其是人類的物質,我不贊成“世界是由任無目的的力量來支配”這種武斷觀點,我認爲這個世界對于善和惡,必然有一個無所不在、巨細靡遺、遍及宇宙的定則存在其間。”

  還有天文學家伽利略,曆來就認爲宗教信仰和科學信念之間並無矛盾。他通過望遠鏡發現了太陽黑子、木星的衛星、月亮上的山脈後,欣喜若狂地寫下了一段話:“我驚呆了,我無限感謝神,他讓我想方設法發現這樣偉大、多少世紀都不清楚的事迹!”

  所以,像這麼多對人類有貢獻的科學家,都堅信自己的信仰與科學不會沖突,那我們這些一知半解的人,就更不該去盲目排斥自己所不了解的甚深領域了。

  其實不說別的,人類一旦沒有信仰,就會喪失道德約束,所作所爲非常可怕;而有了信仰的話,生起惡念便會加以對治,這不但對今生的精神快樂有幫助,對生生世世的解脫也有著重要意義。

  因此,在座各位理應好好觀察,看這個世界上到底什麼樣的學說最有價值。如果你想知道心的奧秘、宇宙的真相,就必須要借助宗教,尤其是佛教的智慧。否則,光是憑自己的分別念,研究多少年恐怕也不能解開迷惑。前幾天我在一所學校裏,就引用了中國科技大學前校長朱清時院士的一句話,他是怎麼說的呢?“科學家千辛萬苦爬到山頂時,佛學大師已經在此等候多時了!”這句話的意義相當甚深,你們信奉科學的人也應當深入思維。

  

  我本人而言,雖說不是什麼科學家,但卻用了大量的時間,對古今中外許多書籍都涉獵過,對佛教不少經論也翻閱過。在對比二者的過程中,我深深被佛陀的智慧所折服,信心越來越堅定不移。現在世間上有很多人,看了一本佛書就宣稱“佛教是迷信”,卻不知自己這樣輕易斷言、妄下評論,才是真正的迷信。曆史上有那麼多的科學家、智者,都對佛教推崇備至、不敢蔑視,而你又憑什麼對這樣的甚深教義信口開河呢?

  其實佛教所揭示的心理科學,在西方國家非常受重視。尤其是心理學家榮格,其影響力不低于同時代的弗洛伊德,時至今日,許多心理學家對他仍有無與倫比的評價。那麼,榮格對佛教持什麼樣的態度呢?幾十年以來,他始終把《西藏度亡經》帶在身邊,當作自己常年不變的伴侶。他認爲自己許多富于啓示性的觀念和發現,全部歸功于這部佛典,並曾熱情地將此書推薦給弗洛伊德、愛因斯坦等學術巨匠。

  那天我遇到一個劍橋大學的朋友,他還告訴我:榮格在離開人世前,曾諄諄叮囑女兒:“我現有的談論《西藏度亡經》的這些書,包括描述夢境的各種理論,過50年後才可以出版,不然,現在人們不一定能接受。”他這樣做確實很有遠見,因爲當時的歐洲,並不像今天這樣包容、自由、開放。不過他也很清楚,再過一段時間,東方的宗教將會在西方遍地開花,到了那個時候,他對《西藏度亡經》的研究,以及自己所體驗的夢光明和瀕死經曆,完全可以得到印證。

  在我們藏地,《西藏度亡經》可以說是家喻戶曉,它不僅僅是一種佛教思想,而且已融入了人們日常生活的行住坐臥中。然而現在很多知識分子,完全把它當成一種迷信,用比較奇怪的行爲對待它。這樣的傲慢態度,跟往昔的許多智者比起來,確實有雲泥之別。因此,這方面值得大家深思!

  尋找前世的印迹

  對每一個衆生而言,實際上生命都是延續不斷的,而絕對不會人死如燈滅。我們的生命分爲身體和心識,其中身體分粗大的身體、細微的身體,心識也分粗大的心識、細微的心識。

  粗大的身…

《佛法的生命科學觀(南京大學博士論壇)》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