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釋迦牟尼佛傳承儀軌(網絡開示)▪P2

  ..續本文上一頁一個陀羅尼。可能那個陀羅尼現在可能沒有。

  平時在他相續中經常生起嗔恨心,怒火沖天是非常困難的。我希望你繼續學習入菩薩行論,到了我們學習入行論安忍品時候。取消我們相續當中的嗔恨心,一些生氣的念頭、不好念頭肯定會取消的,所以你到時候好好學習安忍品,一定會對你的相續有所幫助的。

  是這樣的,我們佛經當中說了,任何一個人造了非常嚴重的罪業,一定會墮入地獄的。但是如果依靠佛陀的教言,自己誠心忏悔,具有四種對治力進行忏悔的話也能清淨,並且獲得聖果。所以像○○那樣的人殺了999人,也是最後獲得成就。這也是佛陀的忏悔加持不可思議。應該從這方面來理解。

  是這樣的,我們一般學習佛法的時候,在想續當中,做爲凡夫人來講,生起懷疑也是一種正常現象,完全斷掉懷疑的話,○○○○○○ 但我們生起懷疑的時候,也知道這是一種煩惱,這是五種根本煩惱之一,因此,平時自己念一些金剛薩埵心咒,或是念一些百字明,這樣忏悔,這樣忏悔以後,多學習佛教的知識的話,自相續中的懷疑應該會斷除的。從世間的角度來講,以前莎士比亞所說的那樣,沒有懷疑的話,不可能有正道。所以禅宗當中也經常說到,大疑大悟,小疑小悟。所以大的懷疑也有一種大開悟的征象。這是沒有多大的困難。多看一些佛經方面,尤其是學習一些因明、中觀的話。相續當中的懷疑自然而然會消除的。

  現在世間上很多人也有這種想法,實際上我們現在做布施的話應該會獲得佛果,供給○○ 發心的果報不可能永遠耗盡的。在將來他的人世當中,或者是在其他世中,一定會獲得他的福報。但是不一定是即生當中獲得這種福報。這就是現在世間上很多人認爲,做功德的話馬上要顯現,做罪業的話,馬上要顯現。有這樣的概念,這種概念不太好,爲什麼呢,我們知道所謂的輪回,並不是一生一世。應該乃至生生世世世,接連不斷的。如果這樣的話,那麼我們即生當中的造的福報的果報,在你的來世的來世一定不會耗盡的,一定會去成熟的。

  念誦金剛薩埵出現會昏沈,我覺得可能有兩種原因,一種原因是自己修行不是特別精進。一種原因是天氣比較熱。有時天氣比較熱的時候,觀什麼心都不好。以前上師如意寶去印度的時候,當時我們在印度特別熱。所以觀什麼本尊、念什麼心咒都經常打磕睡、經常昏沈,有這種感覺。當然一般我們大乘的佛教裏面,在自己修任何一個法的時候出現昏沈的時候,不能坐在屋子裏,應該到外面去,心稍微散一散,放松。稍微清醒的時候再過來觀想。這樣效果就比較好。如果在外面散亂的話,就是心專注,這就是大乘佛教當中經常所需要修行的,所以我們如果念金剛薩埵心咒的時候,心散亂,就稍微放松一下。而且自己比較寂靜的地方心稍微專注,這樣以後你念的效果,觀想金剛薩埵的這種加持力更大。因此心不散亂很重要,心不昏沈也很重要。通過這兩種障礙遣除之後,自己的心會能專注于金剛薩埵而念誦百字明或金剛薩埵心咒。

  之前一位問的是,他很想世間法與我們的佛法圓融起來,做得非常完美。當然從嚴格來講,世間法與出世間法有很多方面比較相違的地方。你如果變成一個非常好的修行人的話,世間的一些東西需要看破。但是我們沒有特別不嚴格的角度來講,作爲一個在家人,也是可以將自己的事業和佛教結合起來做。比如我們學習佛法,學習佛法的時候每天都應該自己對自己有個要求,盡量聽述一些佛法,自己念誦一些咒語,心裏面也觀想,同時對自己的家庭,對自己的社會。甚至在自己所接觸的任何一個地方和環境當中,發出自己的慈悲心,以愛心來對待的話,當然每個衆生前世的因緣不同。有些自己的事業可能會有一些坎坷不平的現象、不平的狀況,但是自己一定要以佛教的智慧觀,看得比較淡,不要特別的執著。這樣以後,我覺得是,就像六祖壇經裏面所講的那樣,世間與出世間應該是可以圓融的。世間的一些大成就者,好多修行人的話,他們一方面自己的修行程度也非常好。同時也對社會和人生依靠佛法的愛心做出極大的貢獻。這是第一個佛友的問題。

  第二個佛友,關于我們的這種修法,現在剛開始的時候有些不一定是非常方便,應該先好好的修持菩提心,然後修一些脈風明點,修一些密宗不同的圓滿次第和生起次第,這樣會對你的修行肯定會有很大的利益。

  發願供養和意幻供養也有相同的地方,一是我們悅耳動聽的這種歌聲,如果以意幻的角度來供養的話,應該他是屬于意幻供養當中。如果你是以這樣的音聲,在諸佛菩薩面前做歌聲的供養,發起這個的願,比如說將來依靠自己的願力,將在諸佛菩薩面前。通過這種發願來供養的話,也可以屬于發願供願。所以一個是心裏面幻化,一個是在自己心裏面發願,將來我變成歌聲、將來我變成山河大地。只是發願的作意方式不同而已,實際上這兩個不會矛盾的。意幻供養時候也有發願供養。發願供養時候有意幻供養的現象,也應該有。

  剛才第一個回答的問題就是說,我們可以念誦,發菩提心的這個儀軌。我們先講入菩薩行論第叁品當中給大家已經闡述過,希望大家自己參考。這裏給大家念一個○○祈禱文和蓮花生大師的傳承。

  第二位道友所問的問題,應該菩薩戒所有的內容,我們所學過的菩薩戒二十頌,還有在入菩薩行論的第叁品當中也給大家簡單的做了開示,依據叁戒論和寂天菩薩的《學集論》中都有廣述,希望你們方便的時候自己去參考。

  所謂的傳承是這樣的,最好是你們通過MP3也好,或者是通過VCD、DVD一定要,是哪一個上師所傳的,這個聲音在耳邊最好不要間斷,聲音全部聽完了以後,不管是集體學習或是個人學習應該得了到傳承。有些道友說,沒有聽法,就是看法本,看法本能得到一些理解,但是不能得到真實的傳承,所以大家還是要聽述聲音非常重要,只要聽述聲音,不管是哪個環境當中,應該是可以獲得傳承的。

  大圓滿前行講皈依境的時候已經講了,希望你們自己去參考一下。

  我們這個修行人,修的驗相不很重要的。所謂的驗相,自相續中的煩惱、貪心、嗔心以及分別念逐漸逐漸減少的話,這就是修行當中最好的驗相。別的一些表面上看到什麼東西,聽到什麼東西,這些作爲一個真正的修行人來講,這不是特別重要的,所以我們學習佛法的時候,最好不要求什麼神通、求什麼驗相,求什麼悉地,這是不重要的。應該自己的心成爲善良,爲利益衆生而發菩提心,這是很重要的。當然自己是什麼樣的根基,根據自己對哪一個法門非常有信心的話,說明是這個根基的人,比如說你對密法有非常大的信心,說明你是密法根基的人。你對顯宗的淨土宗和禅宗,有非常大的信心,你就說明是這方面的根基者。所以大家在學習佛的時候,一方面不要希求很多的神通、神變、驗相。另一方面自己也應該知道自己是對哪個法,哪一個上師,根據自己的信心和歡喜心來決定。

  今天我們在網絡上做一個簡單的交流,今天在這個教室裏的提問,不是特別容易打開,所以可能也沒有滿足各別道友的心願。下一次的話,我們盡量想辦法給大家提供方便。以後,我們下一個禮拜的時候,也盡量給大家聚會一下,將近一個小時的時間,互相跟大家討探一下也是應該可以的,非常感謝大家,我們今天一起聚合的一切善根,回向給無邊無際一切衆生。

  好,謝謝大家,晚安!

  

  

《釋迦牟尼佛傳承儀軌(網絡開示)》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