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释迦牟尼佛传承仪轨(网络开示)▪P2

  ..续本文上一页一个陀罗尼。可能那个陀罗尼现在可能没有。

  平时在他相续中经常生起嗔恨心,怒火冲天是非常困难的。我希望你继续学习入菩萨行论,到了我们学习入行论安忍品时候。取消我们相续当中的嗔恨心,一些生气的念头、不好念头肯定会取消的,所以你到时候好好学习安忍品,一定会对你的相续有所帮助的。

  是这样的,我们佛经当中说了,任何一个人造了非常严重的罪业,一定会堕入地狱的。但是如果依靠佛陀的教言,自己诚心忏悔,具有四种对治力进行忏悔的话也能清净,并且获得圣果。所以像○○那样的人杀了999人,也是最后获得成就。这也是佛陀的忏悔加持不可思议。应该从这方面来理解。

  是这样的,我们一般学习佛法的时候,在想续当中,做为凡夫人来讲,生起怀疑也是一种正常现象,完全断掉怀疑的话,○○○○○○ 但我们生起怀疑的时候,也知道这是一种烦恼,这是五种根本烦恼之一,因此,平时自己念一些金刚萨埵心咒,或是念一些百字明,这样忏悔,这样忏悔以后,多学习佛教的知识的话,自相续中的怀疑应该会断除的。从世间的角度来讲,以前莎士比亚所说的那样,没有怀疑的话,不可能有正道。所以禅宗当中也经常说到,大疑大悟,小疑小悟。所以大的怀疑也有一种大开悟的征象。这是没有多大的困难。多看一些佛经方面,尤其是学习一些因明、中观的话。相续当中的怀疑自然而然会消除的。

  现在世间上很多人也有这种想法,实际上我们现在做布施的话应该会获得佛果,供给○○ 发心的果报不可能永远耗尽的。在将来他的人世当中,或者是在其他世中,一定会获得他的福报。但是不一定是即生当中获得这种福报。这就是现在世间上很多人认为,做功德的话马上要显现,做罪业的话,马上要显现。有这样的概念,这种概念不太好,为什么呢,我们知道所谓的轮回,并不是一生一世。应该乃至生生世世世,接连不断的。如果这样的话,那么我们即生当中的造的福报的果报,在你的来世的来世一定不会耗尽的,一定会去成熟的。

  念诵金刚萨埵出现会昏沉,我觉得可能有两种原因,一种原因是自己修行不是特别精进。一种原因是天气比较热。有时天气比较热的时候,观什么心都不好。以前上师如意宝去印度的时候,当时我们在印度特别热。所以观什么本尊、念什么心咒都经常打磕睡、经常昏沉,有这种感觉。当然一般我们大乘的佛教里面,在自己修任何一个法的时候出现昏沉的时候,不能坐在屋子里,应该到外面去,心稍微散一散,放松。稍微清醒的时候再过来观想。这样效果就比较好。如果在外面散乱的话,就是心专注,这就是大乘佛教当中经常所需要修行的,所以我们如果念金刚萨埵心咒的时候,心散乱,就稍微放松一下。而且自己比较寂静的地方心稍微专注,这样以后你念的效果,观想金刚萨埵的这种加持力更大。因此心不散乱很重要,心不昏沉也很重要。通过这两种障碍遣除之后,自己的心会能专注于金刚萨埵而念诵百字明或金刚萨埵心咒。

  之前一位问的是,他很想世间法与我们的佛法圆融起来,做得非常完美。当然从严格来讲,世间法与出世间法有很多方面比较相违的地方。你如果变成一个非常好的修行人的话,世间的一些东西需要看破。但是我们没有特别不严格的角度来讲,作为一个在家人,也是可以将自己的事业和佛教结合起来做。比如我们学习佛法,学习佛法的时候每天都应该自己对自己有个要求,尽量听述一些佛法,自己念诵一些咒语,心里面也观想,同时对自己的家庭,对自己的社会。甚至在自己所接触的任何一个地方和环境当中,发出自己的慈悲心,以爱心来对待的话,当然每个众生前世的因缘不同。有些自己的事业可能会有一些坎坷不平的现象、不平的状况,但是自己一定要以佛教的智慧观,看得比较淡,不要特别的执著。这样以后,我觉得是,就像六祖坛经里面所讲的那样,世间与出世间应该是可以圆融的。世间的一些大成就者,好多修行人的话,他们一方面自己的修行程度也非常好。同时也对社会和人生依靠佛法的爱心做出极大的贡献。这是第一个佛友的问题。

  第二个佛友,关于我们的这种修法,现在刚开始的时候有些不一定是非常方便,应该先好好的修持菩提心,然后修一些脉风明点,修一些密宗不同的圆满次第和生起次第,这样会对你的修行肯定会有很大的利益。

  发愿供养和意幻供养也有相同的地方,一是我们悦耳动听的这种歌声,如果以意幻的角度来供养的话,应该他是属于意幻供养当中。如果你是以这样的音声,在诸佛菩萨面前做歌声的供养,发起这个的愿,比如说将来依靠自己的愿力,将在诸佛菩萨面前。通过这种发愿来供养的话,也可以属于发愿供愿。所以一个是心里面幻化,一个是在自己心里面发愿,将来我变成歌声、将来我变成山河大地。只是发愿的作意方式不同而已,实际上这两个不会矛盾的。意幻供养时候也有发愿供养。发愿供养时候有意幻供养的现象,也应该有。

  刚才第一个回答的问题就是说,我们可以念诵,发菩提心的这个仪轨。我们先讲入菩萨行论第三品当中给大家已经阐述过,希望大家自己参考。这里给大家念一个○○祈祷文和莲花生大师的传承。

  第二位道友所问的问题,应该菩萨戒所有的内容,我们所学过的菩萨戒二十颂,还有在入菩萨行论的第三品当中也给大家简单的做了开示,依据三戒论和寂天菩萨的《学集论》中都有广述,希望你们方便的时候自己去参考。

  所谓的传承是这样的,最好是你们通过MP3也好,或者是通过VCD、DVD一定要,是哪一个上师所传的,这个声音在耳边最好不要间断,声音全部听完了以后,不管是集体学习或是个人学习应该得了到传承。有些道友说,没有听法,就是看法本,看法本能得到一些理解,但是不能得到真实的传承,所以大家还是要听述声音非常重要,只要听述声音,不管是哪个环境当中,应该是可以获得传承的。

  大圆满前行讲皈依境的时候已经讲了,希望你们自己去参考一下。

  我们这个修行人,修的验相不很重要的。所谓的验相,自相续中的烦恼、贪心、嗔心以及分别念逐渐逐渐减少的话,这就是修行当中最好的验相。别的一些表面上看到什么东西,听到什么东西,这些作为一个真正的修行人来讲,这不是特别重要的,所以我们学习佛法的时候,最好不要求什么神通、求什么验相,求什么悉地,这是不重要的。应该自己的心成为善良,为利益众生而发菩提心,这是很重要的。当然自己是什么样的根基,根据自己对哪一个法门非常有信心的话,说明是这个根基的人,比如说你对密法有非常大的信心,说明你是密法根基的人。你对显宗的净土宗和禅宗,有非常大的信心,你就说明是这方面的根基者。所以大家在学习佛的时候,一方面不要希求很多的神通、神变、验相。另一方面自己也应该知道自己是对哪个法,哪一个上师,根据自己的信心和欢喜心来决定。

  今天我们在网络上做一个简单的交流,今天在这个教室里的提问,不是特别容易打开,所以可能也没有满足各别道友的心愿。下一次的话,我们尽量想办法给大家提供方便。以后,我们下一个礼拜的时候,也尽量给大家聚会一下,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互相跟大家讨探一下也是应该可以的,非常感谢大家,我们今天一起聚合的一切善根,回向给无边无际一切众生。

  好,谢谢大家,晚安!

  

  

《释迦牟尼佛传承仪轨(网络开示)》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