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你的皈依戒律更圓滿
——蝦紮活佛2009年元月南京弘法開示之二
*所有戒的基礎——皈依戒
今天咱們講一下五加行的皈依。講法之前,要耐心的認認真真的聽好,聽法的時候不要念經也不要轉經輪,耐耐心心地聽就行了,也不需要去觀想,上師講的聽好就行了,這是最最重要的。以後有聽法這樣殊勝機會的時候,一定要這樣去聽,要不然就像在沒有底的水桶裏倒水,倒多少水都倒不滿。同樣道理,上師講法的時候,你不去聽,人在這裏心不在這裏,心到處跑,什麼都想的話,那聽課就沒有太大的必要,太大的意義了,所以一定要耐心的聽。
所有法的基礎是五加行,所有戒的基礎是皈依戒。今天我們要講的課程就是五加行的修法和皈依戒。不是說我講得有多麼重要,是五加行的基礎修法和皈依戒律非常重要。因爲以後我們想修好,想認認真真的修下去話,一定要把這兩點做好。當你得不到一個圓滿的皈依戒律的時候,以後你受什麼樣的戒律,哪怕你沒得到皈依戒的情況下,你去受比丘戒或者是其它的密乘的任何一個戒律,你自然也都得不到一個圓滿的戒律。
所以大家一定要記住,不要想師父太唠叨了,整天就講皈依。除了皈依以外,他會不會講別的呢?是不是從來沒講過?是不是不會講?不是的,因爲皈依是很重要的,所以我不停講的原因就在這裏。因爲我們要是沒有得到圓滿的皈依戒律的話,那以後修下去,以後受的所有的戒律,以後修的所有的法,它就不是一個圓滿的法。比如一條河流,你要把很髒的河水弄得很清淨,很幹淨的話,必須要跑到源頭去,把源頭的水弄幹淨了,那自然它流下來的所有的河,所有的水都幹淨了,就是這樣一個概念,所以皈依和加行的重要性就在這裏,大家一定要重視。
很多人也許覺得,這個加行和皈依沒什麼不懂的,我看了一遍以後覺得沒什麼不懂的。尤其是像《普賢上師言教》裏面講的加行的內容,很廣很圓滿的。但是對很多認識字的人來說,很多研究佛法的人來說,他只會認識一下表面書上的一些內容,就覺得看一遍沒什麼不懂的,但是懂並不一定你就做到了。
修行是個什麼概念呢?那就是自己做到以後,那才叫真正的懂真正的修行。而不是說,只是一個書面上的了解。《普賢上師言教》的作者華智仁波切說過,他圓滿的從頭到尾,聽過11遍,圓滿的學習過11遍,學完11遍以後,還有很多地方還沒有修好,還沒有弄明白。何況是我們這樣一個凡夫,只看一次就弄明白了的話,那你就比華智仁波切還要厲害了,那就是不需要修行已經成就了。要是你覺得不是這樣的,覺得自己是個凡夫的話,就要反反複複的去修。咱們要把根基打好,要是根基沒打好,以後你修再大的法,你也是沒有希望的。所以大家也一定要重視這一點,這個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定要重視。
*你的皈依戒律圓滿嗎?
五個加行裏面今天只講“皈依”,皈依就是五個加行裏面的第一個加行,在這個加行之前也有四個共同前行,這個共同前行也會大概的講一下。爲什麼又要講皈依的原因,因爲我們之前接受過皈依,接受過皈依的戒律。那簡單來說你們都是佛家弟子都皈依了佛門,但是有沒有得到一個圓滿的皈依戒,到現在我還有很多很多的疑問,所以還要不停的給大家講。給大家講完皈依和皈依的修法以後,還要做一次皈依的儀軌,給大家再重新皈依一次,讓咱們皈依的戒律更圓滿一點,因爲這個是非常重要的。
爲什麼要再重新做一次皈依呢?就比如說,我們在這之前,接受了這個皈依的戒律皈依了佛門,剛開始受皈依戒的時候,上師怎麼讓我觀想怎麼讓我發願,我都按照這個去做了,當時我是已經得到了一個圓滿的皈依戒。但是因爲我們是凡夫,在凡世間有很多事情是很雜的,而且有很多煩惱,有很多嗔恨心的,畢竟是凡夫是躲不過這些。在這個社會當中要生存下去,很多環境下是躲不過煩惱和嗔恨心的,所以我們在座的每一位從皈依佛門以後到現在,誰都不會敢說,從來沒有對別人發過火,從來沒有對人有過嗔恨心、嫉妒心,也根本沒有過煩惱心,誰都不敢這樣說的。所以當有了貪心、嗔恨心、嫉妒心等等這些之後,雖然沒有真正的破戒,但一些不如法的想法做法,在慢慢減少著自己皈依的功德,皈依的戒律也不再圓滿。所以有機會的時候再皈依一次,能夠圓滿自己的皈依戒律,它是有一個這樣的殊勝的功德的。
我們這些所謂的比丘經常會跟受沙彌戒的師弟們開玩笑:你們可好了,在不知道,不是故意的情況下做錯一些事情,馬上忏悔一下重新受一下皈依,戒律就圓滿了,可我們不行。比丘就是不行的,你接受了整個比丘戒律以後,你的一舉一動,你的一切都得要重視,因爲你一旦有了一點錯誤以後,這個沒辦法忏悔,也許發自內心的忏悔能夠忏悔掉,但是想用重新受戒的方式,是不可能的了。我們居士戒、皈依戒,在自己沒有完完全全破根本戒的情況下,我們還可以重新受戒使之更圓滿。比如說,我們在知道或不知道的情況下犯下一個戒律,重新再去受這個戒律,去忏悔。昨天和一個弟子說,戒律就像一個碗掉了一塊一樣,可以把它粘上去,但是這個痕迹是存在的。但你發自內心能真正起個忏悔心的時候,這個裂痕也會慢慢複合,消失的,是這樣一個概念。相對來說你們是很有福報的,因爲做錯一些事情的時候可以忏悔的方式能夠把它消除掉。但是一說到這裏的話,大家要記得,不要因爲上師說可以消除掉,就故意去犯一些錯誤的話,那就叫明知故犯沒辦法消除的。
*信仰 戒律 約束
在講皈依儀軌之前,咱們再講一下信仰問題。一個人如果沒有信仰的話,這是非常非常可怕的,他會無惡不作,什麼都敢做的,因爲他沒有信仰,而且不相信輪回和因果的存在,想做什麼就會去做什麼的,在這樣的情況下就是非常非常可怕了。所以生在有佛教的地方是幸運的,尤其是在末法時期遇上佛法,是非常不容易的。
所以的話,有了信仰以後,你才會約束自己,就會去做該做的事情,對不該做而想去做的事情,是不會去做的。我們會經常這樣提醒自己,因爲你的信仰不允許。比如,我是一個佛教徒,我不該傷害衆生,因爲我是害怕輪回,害怕因果的,我種下這個種子以後肯定有這個果,所以我肯定不會去做。
有了信仰就有了約束,好像出家人一樣,爲什麼要穿個製服剃個光頭,意思就是自我約束。提醒自己穿了這個製服之後,你不能出現在酒吧,不能出現在任何一個不該出現的場合,這就叫自我約束,每時每刻提醒著自己。
信仰佛法叁寶,除了自我約束每時每刻提醒自己不要做惡事,也是心靈的一種寄托。當有的人有很多錢,又被世事所累,有很大心理壓力的時候,很容易走上歧途,比如自殺。因爲他們沒有佛教的信仰,不相信有輪回和因果,就會用這樣愚蠢的方式去結束生命,以爲人死了就能解脫。
自殺的人,很少是因爲吃不飽穿不暖而自殺的,外人看他是生在福中不知福,生活的這麼幸福還要想到自殺,那這些貧困的人不是早自殺光了嗎?香港明星張國榮,論名氣和錢財是都一樣不缺,這麼富有爲什麼會去自殺呢?他只是會覺得自己心裏的一些壓力,沒有地方寄托,以爲只有死就可以解脫一切。所以沒有信仰是很可怕的。
相反我們也可以去觀察那些有信仰的人。比如說在藏地,或者任何有佛教的地方,很多人生活的非常艱苦,甚至一日叁頓都有問題的情況下,都不會出現自殺這個概念的。因爲他們說,幸福也好,痛苦也好佛法叁寶加持著我。他們會想,我現在爲什麼會這麼痛苦和貧窮,肯定是我前世造的業,所以的話我要再積累福報,要把這些所有的惡業給消除掉,他會更加善待生命,更不會想到去自殺。
有佛教信仰的地方,就不會有很大的刀兵劫之類的,因爲對于一個相信因果相信輪回的人來說,他不會去做很多錯誤的事情,因爲他本身知道這是有因果的,不會去做的,所以佛教的力量就在這裏。
紮維喇嘛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