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無生死
孫燕
衆生無始劫來在六道頭出頭末,皆因迷而不覺,追逐外境,冤枉造業受報。
本師釋迦文佛,不怕渾身落草,現八相成道,皆是爲了一大事因緣,喚醒夢中衆生,即所謂開、示、悟、入佛的知見——“一切衆生本俱無漏智慧無量功德,不假外求”。只要息下向外攀援的心,有所求、有所得的心,回光返照,一凜覺,即恢複本來,歸家穩坐,大事畢了。
因此學佛是轉衆生的知見(情見)爲佛的知見(超情離見)。
修行人做功夫,開始會跟著境界跑,因爲無始劫以來的習氣太重,著相動慣了。現在學佛了,知道自心本來清淨無染,具足萬德,就要逆著我們著相的習氣,不跟境界轉,不跟念頭跑。是非、得失、榮辱、成敗……所有二元對立的境界都是我們“大光明藏”內明心中物,是真如本心的妙用,是因緣和合的幻境,是無自性的。真正了達這一切相都是我們佛性的顯現,我們就不再做六賊(六根)的奴隸,時時使主人公“惺惺著”,讓這六賊起無量無邊的妙用,以廣利有情。
二六時中,一切不住。一切境界都是假的,是我們真如妙心所現,是佛性的影子,不在被六塵、六根、六識所蒙蔽,爲大衆做一切事,而無愛憎取舍的心。所謂《金剛經》“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無心”道人,“本色”道人是也。
《大日經》雲:以大悲爲根,菩提爲因,方便爲究竟,如實知自心。學佛是大丈夫事。觀十方法界無余有情猶如自身,爲度脫故;了知諸法無自性,皆真如妙有故;心本無生因境有,理寂事自寂故,若能當下息下一切心,在無心可心的這個光景,承擔下來,時時安住在這個本位上不動搖,做一切利益衆生的事,這就是修行。
修行人能時時在法上用功,不管是持咒、念佛或照顧話頭,都是在轉妄心爲真心。真妄非一非二,常有比喻如水與波。所以,不是要除妄念,而是不被妄念牽著走,不壓不隨。
果能時時心空,久久功熟,定能“平等不二”,從有爲入無爲,上上升進,成大道的。
啰啰嗦嗦講這麼多,實際都是廢話。無說才是真說,一切語言文字都是方便。宗下說“從門入者總非家珍”,必須要腳踏實地一步一步去用功才行。
南無阿彌陀佛,
佛子 本雯 (孫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