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正念動中禅的原理與方法 陸、福慧雙修

  陸、福慧雙修

  問:如何“無我”?

  答:只要不斷培養覺性,覺性越高,我執就自然逐漸減少了。

  問:無我跟空一樣或不一樣?空是大乘後來傳承的,一直強調“空”。在此一直強調“活在當下”,究竟是指空或者是指無我?

  答:能夠跟當下在一起,那就沒有什麼了:既不是空,也不是不空;既不是無我,也不是我。沒有什麼,只有當下,只有“覺”,空也沒有,無我也沒有。

  有時候經典上寫的這些語言名相,讓人越看越迷糊。有了覺性以後,對于空和不空,對于我和無我,就不會有所疑惑。如果有覺性的話,會自己知道,就算不說,也已經存在于自心之中了。所以才不用說這個、那個。只要說一個,就是“覺性”。有了覺性,就含攝了所有的一切,不少、不多。所以,隆波努力地少說話,甚至于不要說,只是一再地強調要努力實踐、來修習。

  問:這兩天隆波一直在開示中提到說很多人都粘到持戒與做功德上面,這個在我們漢傳的佛教是非常普遍與鼓勵的,我們不斷地推行,請大家能夠舍,能夠布施,最後再無相布施,都是希望大家都能夠行善。行善就是長養他們的慈悲心,所以這個應該是方便。事實上,全世界60幾億人,只有少數人在練動中禅,那麼要把它推廣普及很難。衆生的根器都不一樣,因此可以發展出非常多的方便,也因爲程度不同,有些人就在這個程度這個層次上接受教化,讓他的身心比較柔軟。當身心柔軟之後,對佛法就會自動追求,然後慢慢會成長。如果一開始就要用這樣原汁原味、這麼純的、簡單但一般來講是很枯燥的方法,可能難度很高。在南傳,隆波也講在泰國佛教會發展成現在這個狀態,所以請隆波談談這方面的看法,隆波說他們粘在持戒、粘在功德上面,我相信在這裏很多人會有不同的意見。

  答:同意或不同意這個沒關系,講的不一定要別人同意,講的也不一定要人家相信,主要是要讓人去思考,看大家要的是什麼,並沒有反對功德,也沒有反對持戒,這些都好,某種程度的好,但是大部分的人容易粘上去。現在是要那些人把那粘著切斷,連根切斷,因爲人們都粘上去了。泰國也一樣,做了功德就粘功德,持戒就粘持戒、執著戒,如果捐錢就執著在捐錢上面,都是執著,有時候就是這樣眼睛閉著做功德,沒有覺性。

  不是反對做功德,只是要張開眼睛(帶著覺性)做功德而已。全世界都是這樣的,只因爲信仰,只因爲相信就去做,沒有用智慧。佛陀說要有智慧,智慧很重要,以智慧爲先導,因爲講的是真話,大家同意或不同意都沒關系—這法到哪裏講都一樣,對也許還是執著的人來說,在泰國也是一樣,出家人也一樣在那邊爭執:如果聽這樣的說法,會說你這樣說是叫人家不要做功德嗎?

  有很多的說法做法都是傳承下來的,已經時代久遠,各式各樣的典禮儀式,讓人們沒有辦法進入到真實法,反而粘在這個表相上。我們需要有人把我們敲醒,因爲大部分的人都在睡覺。大家醉了,好象喝醉的人—醉什麼呢?醉天堂、醉功德。不管說什麼,對那些還在沈醉的人、不清楚的人、很迷惑的人,你一講他反而會生氣!直接講,他反而不接受。

  問:我們剛剛的討論偏于智慧的發展,但佛經有教導福慧雙修。當生活中遇到困境時,有些人會以布施來消業,請問師父的看法?

  答:這些活動對社會很好,但只在某些層面上有益。因爲即使做這些善行,還是會痛苦煩惱;這樣的善事只是方便法,並不能滅苦。這些是好事,但還在輪回中,而現在所講的是如何斷輪回。布施是該做的事,因爲我們共存在這世上,要彼此互相幫忙。

  問:隆波說的很清楚,但是我想強調修福的部分。有時候,在短時間內無法增長智慧,需要做一些事來幫助自己。請問隆波放生有用嗎?

  答:放生只有短暫的幫助。做善事時,心只在一定的時間內覺得快樂。動中禅的方法,並沒有說不可以做這些事,但一再強調:要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帶著覺性。

  問:我已經受菩薩戒了,不過現在蚊子很多,晚上睡覺的時候就一直叫一直叫。我受不了它一直吵,有時會把它打死,受戒不是不殺生嗎?那我不是造了殺蚊子的罪?向隆波忏悔—要怎麼消除?

  答:守戒就不能殺生,如果殺生就破了這個戒。現在知道了,以後就不要再殺生。之前被殺死的蚊子已經死了,接下來,以後的蚊子就不要把它殺死。你可以搭蚊帳,蚊子就沒有辦法跑進來。如果看到蚊子,要咬你的時候,就把它抓起來放到外面去。蚊帳裏面很好抓,輕輕地,不要把它捏死—那不是抓,根本就是把它殺死,接下來要好好地守戒。剛剛所說的這些戒都是外在的戒,無論你守了幾百條,如果心還在動搖,不是清靜平穩的狀態,那只是守外在的戒。真正的戒是指平常心,如果能培養覺性,隨時保持平常心,那時是心戒在護人,自然不犯戒,才是真正的清淨戒。現在是人守戒,所以當蚊子咬你的時候,你還會打死它。以後如果能保持平常心,心戒會自然保護你,蚊子咬你的時候就不會把它打死。只要你的心好好來照顧,好好培養覺性、平常心的話,那時自然就有戒了。現在人守戒,即使做了再多的功德,還是有疑惑。了解嗎?以後要好好地守這個“心戒”,它是超越世間法的,不是外在名相的戒。照顧這個心,這是出世間法的。

  正念動中禅的原理與方法隆波通答問

  禅就是談心

  不談外面的東西

  如果用禅的方式來教導

  就不會浪費時間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