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正念動中禅的原理與方法 壹、原理 四、“貓抓老鼠”與“覺斷妄念”

  四、“貓抓老鼠”與“覺斷妄念”

  

  問:“喂貓法”是什麼?

  答:覺性象貓,妄念像老鼠。貓的本性不怕老鼠,同樣地,覺性從來不怕妄念。現在妄念很多,如同大老鼠,而覺性還很弱,如同小貓。小貓看到大老鼠就去抓,但會被大老鼠拉著跑。同樣的,弱的覺性知道有妄念,但會被妄念拉著跑。

  要喂的是貓,讓它變強壯。老鼠看到強壯的貓,就會很快逃走,要不然當場就哧呆了。所以,我們唯一的責任是養貓,給貓食物,不用注意老鼠。喂什麼食物呢?就是要覺知自己身體的動作。因此想要有強壯的覺性,就要不斷地喂貓,持續地覺知自己的身體動作。當貓長大了,不用教他去捉老鼠,貓的天性自然就會去捉老鼠。

  

  問:隆波說這個方法是“喂貓法”,喂貓法確實是比捕老鼠輕松一點,但是我覺得喂貓還是喂得不輕松—有更輕松的喂貓法嗎?請問奢摩他與毗婆舍那的不同?

  答:動中禅這個“喂貓法”已經很舒服、很輕松的方法了,問題是在喂的時候,不要繃得太緊,不要太嚴肅、太緊張,就輕輕松松、舒舒服服地喂貓好了;甚至可以躺著喂貓,不要睡著就好了。如果累的話,可以改變姿勢,像這樣輕松地翻掌也可以。如果練到手酸痛的話,也可以輕輕摩擦手指,覺知,可以這樣改變,不過一次一只手就好,看自己怎樣來調配。甚至這樣轉頭,覺知頭在轉,或是上下這樣,一邊運動,一邊保持覺知。眨眼睛也可以,覺知這個眨眼。呼吸也可以,可是不建議,因爲如果用觀呼吸的方式,會很容易就覺得舒服,然後就粘在舒服上面,粘著在甯靜裏面。觀呼吸雖然舒服和甯靜,就象冰箱裏面的冰塊一樣。禅修方法有兩種:奢摩他與毗婆舍那。奢摩他的練習會讓你舒服甯靜,毗婆舍那的練習會讓你産生智慧。動中禅的方法屬于毗婆舍那。毗婆舍那沒有任何時間、地點、動作上的限製,即使在工作,也可以有毗婆舍那的舒服甯靜。爲什麼說奢摩他像冰箱裏的冰塊,因爲只要一拿出冰箱,它就融化了。毗婆舍那的甯靜,無論在任何時間地點,在工作或是做任何事,隨時都可以有這種甯靜。奢摩他有時間地點的限製,毗婆舍那沒有任何限製。

  

  問:我有些懷疑—是不是有人用這種方法養貓,養不大,或是大到某個程度,就沒辦法再長大了?

  答:只要繼續喂養,它還是會長大的。如果未到終點,就要繼續喂養。有時候自己以爲貓喂胖了,其實它還沒有長大,還未抵達目標。我們看貓,看起來已經很好了,就不再喂他;貓如果越胖,越需要喂他。有些人想已經夠胖了,不用再要喂了。有些人覺得滿意,不再喂貓了—這在泰國很多,有些人喂貓,到達一定程度,就不再繼續,結果就維持在那個程度。我們還是要精進地喂它、照顧它。如果不再喂它,貓可能力氣不夠就躺下來了。

  

  問:我的貓品質不好,養不胖也養不大?

  答:如果好好喂,還是可以改變品質,可以把它變成好的品種。一只懶貓也可以養成一只精進的貓。如果好好喂,還是可以改變的。

  有一位佛陀的弟子,剁了999個人的手指,串成項鏈,因爲他原來的老師騙他,如果他剁了1000個人的手指,就會有所成就。最後一個對象是他母親,當他正猶豫時,佛陀適時對他開示,即當下證果。佛陀的法,非常好,任何人實修都可以改變。做壞事的人變成向善的人,不好的人變成好人,不知道自己的人變成知道自己的人。慢慢地改過向善,慢慢地變成一個有智慧的人,我們也不必希望變成佛或什麼,只是象一般人而有智慧就好。不論出家或在家,真正修行不一定要剃度或穿袈裟,只要好好修行,了解以後,每個人都是可以改變的。

  

  問:是否有些人老鼠少,貓比較容易長大,老鼠多的貓不容易長大?

  答:有些人雖然老鼠較多,但是一直勤快地喂貓,貓還是會長大的。最主要的是要勤快地喂它。如果老鼠多,又不勤快地喂它,那就沒辦法去抓老鼠,反而放任老鼠越來越多。怕老鼠多,就越要喂貓,等貓胖而有力時,就有辦法去抓老鼠。精進又精進,自然有辦法把老鼠除去,老鼠再怎麼多也抵抗不過精進。

  

  問:精進的意思是什麼?

  答:要精進,不要欲求。如果精進但不急,心還是清涼的,就會自在。一邊做一邊想要,就沒有辦法達到。如果有欲求抓老鼠的心,就會起貪心。只是單純地去做,而沒有欲求的心—越沒有欲求的心越容易達到,越想達到反而達不到。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