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止觀雙運、具足四念處
問:動中禅和四念處有何不同或相同?
答:四念處于動中禅中都具足完備。在《大念處經》中,身念處、受念處、心念處和法念處等四念處是分開說的。動中禅則合而不分,這是不同的地方。
問:動中禅是不是止和觀同時運作的一種禅法?
答:是!覺(sati)、定(Samadhi)、慧(panna),現在是叁個,以後它們會變成一個。叁藏大經說了八萬四千個法門,但只要覺性能照顧好,所有的一切都融合,最後就剩下一心。我們每個人都有心—成就在哪裏?就在這個“心”。
照顧好這個心,慢慢地讓它增長,它會越越來越高;須陀洹向、須陀洹果,斯陀洹向、斯陀洹果,阿那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向、阿羅漢果,都來自心。
問:我們應依聞、思、修來用功,並依戒、定、來學,爲何只談覺性?
答:事實上,一切都具足在覺性裏:圓覺就是大圓滿,一切都具足了。當然,在實踐時,也有次第,將依次看清粗的、中的及細的煩惱,並依次斷除。
問:禅修法門很多,爲什麼選擇“動中禅”?
答:因爲動中禅是一種自然的方法,不論從事什麼活動,隨時隨地都可以練習。“覺”是一種存在于每一個人之中清靜、自然的本質。人類的身體不能靜止不動。它總是自然地在動。
動中禅是一種始終強調當下的方法。練習者將會照見身、心以及苦(貪、嗔、癡)的來源—自己的念頭。
問:不同的人,是否適用不同的禅修方法?
答:這方法與任何人的教育背景、是否知道經典無關,只要使覺性持續如環鏈,智慧將生起。
問:我對佛法一無所知,請問我可以練動中禅嗎?
答:當然可以。不分年齡、不論性別、職業,每個人都有可練習。無論教育程度、文化、國籍、宗教信仰是什麼—只要可以溝通並了解如何練習,大家都可以練習。
問:靜態的禅修和動中禅二者有何不同?
答:靜態的禅修需要靜坐。動中禅則適用于任何地方、任何時間的任何活動。動中禅如此簡單,以致大多數人不相信它會引導我們到達目的地。只有透過練習,才能了解並自己證明它。
問:靜態的叁摩地和動中禅的叁摩地有什麼不同?
答:練習動中禅得到的定是“自然的定”,自然的定是當走路、散步、工作時也擁有的定,或者說,在任何活動、任何地方、任何時間所擁有的叁摩地,也就是在練習動中禅得到的叁摩地。
假設有兩個人,他們都擁有汽車,其中一個人只是在車內休息,另一個人則駕著車在路上行駛,你認爲哪個人會先到達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