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諸派,皆以中觀見爲根本。宗喀巴大師《菩提道次第總攝頌》雲:
業果非無我非有,正見發生除邊執。
對作爲修道叁根本之一的正見,作了簡明的概括。
觀俗谛,應如前觀善惡因果而發勝進心所述,依緣起法則缜密推論,深明業由緣起,緣起法必生滅無常、因果相續故,同類業因必招同類果報,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自作自受,不由于他,報通叁世;因果報應雖屬必然,然業由心造,業性本空,故亦可隨心回轉,可通過忏悔等方便清淨宿業,或新造強業以遮止宿業。
觀真谛,應觀一切法由緣起故,當體無自性、無我、空,無一實常本有的自體如名言分別所執取者,一切名相,皆不離自心分別,一切萬法,終歸唯心識變造,而心識亦空。不但一切有爲法空,刹那生滅,有如電光,即無爲法,如佛果、涅槃、淨土莊嚴等,亦皆空無自性,如幻如夢,乃至空亦複空。真如、實相超絕一切名言戲論,離四句絕百非,不可說不可說,唯可離念自內證。諸法實相雖空,而非斷滅之空,乃是即相而空,性空而緣起,緣起而性空。
若論大乘終圓之教的圓解,則更須進一步觀真空即是妙有,即心即佛,自性本來圓具叁身四智等一切佛果功德,無欠無余。天臺之一念叁千、華嚴宗之一心四法界、大手印之任運現成、大圓滿澈卻之本來圓滿等見地,皆屬此類。欲入圓宗,頓修頓證,起碼須依學教觀心而開圓解或得決定見,對圓滿佛法無絲毫疑惑,如從自己胸襟中流出,方才有入圓頓法門修止觀的資格。蕅益大師《教觀綱宗》雲:
未開圓解,不應辄論修證,縱令修證,未免日劫相倍。
宗喀巴大師《菩提道次第廣論》卷一謂通達實性,“以通達法無我性,或以現證真實爲正。此若無者,說由教理通達亦成。”謂堪以指導修觀的見地,起碼須通達教理,透徹諸法無我之理,最好是現證真實。現證真實,若由宗門參究而入,起碼須破了重關。
忏障積福
我人自無始以來,輪回于六道,無不造諸惡業,惡業積澱,必然形成修道的內外障礙。內障者,惡業種子積澱于阿賴耶識中,形成習氣,左右行爲,使人慣于行惡,難以嚴持諸戒;或則孳生疾病,障礙修持;或則于修定坐禅過程中,浮泛于心識表層,表現爲種種定障、情障、見障,使煩惱熾盛,心理失調乃至變態,或邪見忽起,疑惑叢生,或出現逼迫、怖畏等禅中幻相,或耽著世間禅定而不知出離。外障者,因宿世的怨家債主討債或宿世障人修行的業報,形成人事、鬼魔等外緣幹擾,妨礙修行。有比喻說,如有人長期住客店,若不言何時起身,店主大概不會找他結帳,若一旦聲明要走,則店主必來找他算清總帳,不還清帳別想脫身。一個人欲期即生出離生死,必會有宿世的怨家債主來討債,不還清債,必多障礙留難。因此,進入正行尤修大定之前,必須先通過消除業障的殊勝方便——忏悔,忏除無始以來直至今生所造的一切惡業,如《普賢行願品》偈所雲:
我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癡,
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仗忏悔力、諸佛菩薩加持力、自性功德力之結合,消除業障,清洗身心的積垢,卸除心理的負擔,掃除修道程途中的障礙。
忏悔有事、理二種或兩個層次。事忏依儀軌,如大悲、金光明、八十八佛、淨土等忏儀,禮佛、念佛、持咒,在佛前發露所造惡業,求哀忏悔,保證永不再犯。發願度脫宿世今生所惱害的一切衆生,將自己修行的功德回向于彼。此須見相(見佛、得佳夢兆等),方表示罪業已清淨。理忏,又名實相忏悔,爲隨發露罪業而觀罪業實相,見業性本空,由心而起,心亦不可得,將業障消融于自性空中,這種忏悔消業除障的力量最大。日常所造犯戒等身口意惡業,須及時忏除,莫使停積過夜。
積福,指修供養叁寶、布施、持戒、勸化等,積集見道修道所須的福德資糧。當知見道證道,是至爲快樂幸福之事,不具有大福德,難以成辦。大福德,唯有靠修持來積集。皈依叁寶者,應隨力供養叁寶,捐資建寺造像、培育僧才,于經典修書寫、供養、施他、谛聽、披讀、受持、開演、諷誦、思惟、修習“十法行”。應修布施等諸度,工作盡心盡職,處處助人爲樂,隨緣勸化,熱心爲民衆服務,爲弘法貢獻。積福所修諸行中,以持戒最爲重要,出家衆應嚴持出家戒,在家衆起碼須嚴守五戒。戒基不固,定慧的修學不可能成就。
以上四加行,爲大乘諸宗學人所必修。至于淨土、密法的修習,在四共加行之上還須修特殊的加行。淨土法門的加行,須通過聞思抉擇、研究往生事實等,深信阿彌陀佛、極樂世界實有,相信自己深信切願念佛,必能仗佛力接引,遂往生之願;必須在發共同菩提心的基礎上,深發往生淨土成就方便、回入此土普度衆生的菩提心願,此可依省庵大師的《勸發菩提心文》而發。不先修信願,縱使念佛不辍,亦難往生。密宗入門,須先訪求合格上師,求受灌頂,在大乘共加行的基礎上,修秘密的不共加行。秘密不共加行,如東密有十八道,主要修得本尊加持的方便。藏密有四不共加行:一皈依叁寶、發菩提心;二上師相應法,培養對上師的恭敬;叁金剛薩埵法,觀誦金剛薩埵百字明,以忏除業障;四供曼達,積集福資糧。四加行不修,無資格修本尊瑜伽等正行,而四不共加行的修持,應有顯教的共加行爲基礎。
就整個菩薩道而言,見道方談得上修道,見道位前的所有修行,皆屬資糧、加行,是爲見道作准備。按經教,只要具備了資糧、加行,專修止觀,達見道證果,並不需很長時間。古今多數學人久修不證,主要原因便是資糧加行未備。故資糧加行的修學,決不可忽視。現今的學佛人,一生修到見道以上者,已不多見,大多數人,實際上一生都在道前資糧位,能達加行位者已罕見。
以上所舉根本四加行,得正見一行,最爲不易。若有明師指導,根本四加行的修學,有可能在叁年內完成。若無明師,則僅正見一行,便須曆時多年。道前凡夫欲圖即生了脫,唯有入淨土門,乘阿彌陀佛的大願船往生西方。而欲往生,亦須以加行具備爲資糧。
《大乘根本加行論》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