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诸派,皆以中观见为根本。宗喀巴大师《菩提道次第总摄颂》云:
业果非无我非有,正见发生除边执。
对作为修道三根本之一的正见,作了简明的概括。
观俗谛,应如前观善恶因果而发胜进心所述,依缘起法则缜密推论,深明业由缘起,缘起法必生灭无常、因果相续故,同类业因必招同类果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自作自受,不由于他,报通三世;因果报应虽属必然,然业由心造,业性本空,故亦可随心回转,可通过忏悔等方便清净宿业,或新造强业以遮止宿业。
观真谛,应观一切法由缘起故,当体无自性、无我、空,无一实常本有的自体如名言分别所执取者,一切名相,皆不离自心分别,一切万法,终归唯心识变造,而心识亦空。不但一切有为法空,刹那生灭,有如电光,即无为法,如佛果、涅槃、净土庄严等,亦皆空无自性,如幻如梦,乃至空亦复空。真如、实相超绝一切名言戏论,离四句绝百非,不可说不可说,唯可离念自内证。诸法实相虽空,而非断灭之空,乃是即相而空,性空而缘起,缘起而性空。
若论大乘终圆之教的圆解,则更须进一步观真空即是妙有,即心即佛,自性本来圆具三身四智等一切佛果功德,无欠无余。天台之一念三千、华严宗之一心四法界、大手印之任运现成、大圆满澈却之本来圆满等见地,皆属此类。欲入圆宗,顿修顿证,起码须依学教观心而开圆解或得决定见,对圆满佛法无丝毫疑惑,如从自己胸襟中流出,方才有入圆顿法门修止观的资格。蕅益大师《教观纲宗》云:
未开圆解,不应辄论修证,纵令修证,未免日劫相倍。
宗喀巴大师《菩提道次第广论》卷一谓通达实性,“以通达法无我性,或以现证真实为正。此若无者,说由教理通达亦成。”谓堪以指导修观的见地,起码须通达教理,透彻诸法无我之理,最好是现证真实。现证真实,若由宗门参究而入,起码须破了重关。
忏障积福
我人自无始以来,轮回于六道,无不造诸恶业,恶业积淀,必然形成修道的内外障碍。内障者,恶业种子积淀于阿赖耶识中,形成习气,左右行为,使人惯于行恶,难以严持诸戒;或则孳生疾病,障碍修持;或则于修定坐禅过程中,浮泛于心识表层,表现为种种定障、情障、见障,使烦恼炽盛,心理失调乃至变态,或邪见忽起,疑惑丛生,或出现逼迫、怖畏等禅中幻相,或耽着世间禅定而不知出离。外障者,因宿世的怨家债主讨债或宿世障人修行的业报,形成人事、鬼魔等外缘干扰,妨碍修行。有比喻说,如有人长期住客店,若不言何时起身,店主大概不会找他结帐,若一旦声明要走,则店主必来找他算清总帐,不还清帐别想脱身。一个人欲期即生出离生死,必会有宿世的怨家债主来讨债,不还清债,必多障碍留难。因此,进入正行尤修大定之前,必须先通过消除业障的殊胜方便——忏悔,忏除无始以来直至今生所造的一切恶业,如《普贤行愿品》偈所云:
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仗忏悔力、诸佛菩萨加持力、自性功德力之结合,消除业障,清洗身心的积垢,卸除心理的负担,扫除修道程途中的障碍。
忏悔有事、理二种或两个层次。事忏依仪轨,如大悲、金光明、八十八佛、净土等忏仪,礼佛、念佛、持咒,在佛前发露所造恶业,求哀忏悔,保证永不再犯。发愿度脱宿世今生所恼害的一切众生,将自己修行的功德回向于彼。此须见相(见佛、得佳梦兆等),方表示罪业已清净。理忏,又名实相忏悔,为随发露罪业而观罪业实相,见业性本空,由心而起,心亦不可得,将业障消融于自性空中,这种忏悔消业除障的力量最大。日常所造犯戒等身口意恶业,须及时忏除,莫使停积过夜。
积福,指修供养三宝、布施、持戒、劝化等,积集见道修道所须的福德资粮。当知见道证道,是至为快乐幸福之事,不具有大福德,难以成办。大福德,唯有靠修持来积集。皈依三宝者,应随力供养三宝,捐资建寺造像、培育僧才,于经典修书写、供养、施他、谛听、披读、受持、开演、讽诵、思惟、修习“十法行”。应修布施等诸度,工作尽心尽职,处处助人为乐,随缘劝化,热心为民众服务,为弘法贡献。积福所修诸行中,以持戒最为重要,出家众应严持出家戒,在家众起码须严守五戒。戒基不固,定慧的修学不可能成就。
以上四加行,为大乘诸宗学人所必修。至于净土、密法的修习,在四共加行之上还须修特殊的加行。净土法门的加行,须通过闻思抉择、研究往生事实等,深信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实有,相信自己深信切愿念佛,必能仗佛力接引,遂往生之愿;必须在发共同菩提心的基础上,深发往生净土成就方便、回入此土普度众生的菩提心愿,此可依省庵大师的《劝发菩提心文》而发。不先修信愿,纵使念佛不辍,亦难往生。密宗入门,须先访求合格上师,求受灌顶,在大乘共加行的基础上,修秘密的不共加行。秘密不共加行,如东密有十八道,主要修得本尊加持的方便。藏密有四不共加行:一皈依三宝、发菩提心;二上师相应法,培养对上师的恭敬;三金刚萨埵法,观诵金刚萨埵百字明,以忏除业障;四供曼达,积集福资粮。四加行不修,无资格修本尊瑜伽等正行,而四不共加行的修持,应有显教的共加行为基础。
就整个菩萨道而言,见道方谈得上修道,见道位前的所有修行,皆属资粮、加行,是为见道作准备。按经教,只要具备了资粮、加行,专修止观,达见道证果,并不需很长时间。古今多数学人久修不证,主要原因便是资粮加行未备。故资粮加行的修学,决不可忽视。现今的学佛人,一生修到见道以上者,已不多见,大多数人,实际上一生都在道前资粮位,能达加行位者已罕见。
以上所举根本四加行,得正见一行,最为不易。若有明师指导,根本四加行的修学,有可能在三年内完成。若无明师,则仅正见一行,便须历时多年。道前凡夫欲图即生了脱,唯有入净土门,乘阿弥陀佛的大愿船往生西方。而欲往生,亦须以加行具备为资粮。
《大乘根本加行论》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