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煩惱爲目的,這是世間學問所無法涉及的。佛陀的教育是徹證宇宙人生真相而開啓度衆生的大門的,這是超越世間的教育,又怎可以世間的文憑、知識來衡量呢?
貪嗔癡【注10】等煩惱乃是生死輪回的來源,貪嗔癡的來源即是無明【注11】,無明即是認爲有“我”和“我所”【注12】。故此必須清醒痛切的覺悟到無我、無我所的真相,徹底的觀照,直到斬斷無明業力的堅固牽引,才能最終究竟的解脫!一切佛法(大小顯密乘),不論是直接或間接的,都是爲了這個最中心的問題實證無我、無我所的真相,究竟解脫、徹底覺悟!
世間人總是在迷惑、睡夢中造作諸業,受諸困擾。
佛陀即覺悟者。“覺”者從迷夢中醒來的人,明白沒有迷惑的聖者也!“悟”者明白世間的一切皆是心中我執【注13】作怪!此心不明,難以解脫!看破虛幻我執,放下我執煩惱自得解脫!覺悟一切皆是自心作怪,則明白成佛作祖、下叁途、輪轉六道、世間人事莫非自心所造作矣!若自心作得主,則一切皆能自如自在;若自心作不得主,則隨業輪回,被境所轉,永無甯日矣!“開悟”者開顯本心,透徹萬法唯心,再無迷惑。
體悟、妙悟、神悟、證悟皆不離此心矣!
當我們見到了諸法的真相(一切現象無常苦空、緣起無我)時,即見到了佛,覺醒無迷的完全洞見了真理,當真理無欺的呈現時,佛性即在當下,當下即是佛的全身,無相真身,真如法性!見法即見佛,見法即與佛同在!
佛陀是真理的化身,真理是佛陀的真身,覺悟真理的佛陀具足圓滿的智慧和功德。真理是在當下的,見真理即見佛陀。
生滅無常,無所住著,明明了了,不被境轉,而能轉境,這就是內心的覺者佛陀!
有生死的地方即有涅槃,有束縛的地方即有解脫,有煩惱的地方即有覺悟,迷惑的當下即生死、束縛、煩惱;覺悟的時候即涅槃、解脫、菩提。修行人一念迷純粹是凡夫,一念悟則俨然是聖人。若能永悟而不迷則功夫純熟矣!佛性非迷悟。然悟而明了,迷而造業。有迷故有悟,若無迷,何悟之有?悟之可貴,在于迷之可悲!故迷而生死流,悟而即彼岸。到岸須棄船,未到岸則非船不可。若無迷處,則無須悟。
佛陀說法善巧方便,旨在對治衆生的不同習氣,克服不同的障礙,以便如高明醫生一樣,藥到病除,斷除生死大患,不是加重病情,加深輪回苦惱,此之謂對治,無非是讓衆生解脫業力束縛,共證菩提大道。如:愚癡衆生,佛陀教因緣觀;散亂衆生,佛陀教數息觀;貪欲重者不淨觀;昏沈重者光明觀;業障重者念佛觀……
這都是對病良藥也,若能按照良醫所囑,如理如法而服用,必藥到病除!
佛陀的色身于兩千多年前示現涅槃,五蘊色身【注14】有生就有滅,生滅無自性,故于究竟實相上來說生滅相實不可得。緣起無自性,也即無生滅可得,故法之本質實無生滅相可得。究竟實相即究竟真理,無生滅相、無我相、無獨立自體相可得,佛陀只是乘真理而應化世間,故衆生若證悟實相也可名諸佛!佛陀證悟,衆生界無減,佛界無增;從實相上來說,覺與未覺皆不離真如空性也!話雖如此,終是文字功夫,還須真修行。若非扭轉業力之慣性,任是能說無生滅之大話,也只是在生滅相上死去活來執著罷了,自欺不得!《楞嚴經》曰:“知見立知,即無明本;知見無見,斯即涅槃無漏真淨。”若能看破放下,則本來如是圓滿,覺正淨現前矣!如是世出世間又何礙何得?塵塵刹刹又豈非佛國淨土,妙谛圓成麼?
人從法界【注15】中幻化而生,也從法界中幻化而滅,說生滅、來去也非究竟,只是不得已,因爲本來如此!但不悟者,難免妄起無明、造業受苦。
當你不明白無常苦空、緣起無我的真相時,那是不可能産生真正般若的!即使得定,也只是叁界之定、未出輪回之定,如此還是沒有契合佛陀的智慧。
世上本無事,本覺圓滿清淨。因爲一念無明,搞出很多的事來。
一念無明,凡夫紛紛生死,違背本覺,入幻化塵境。爲度有情,諸佛出世,背離塵境,契合本覺。
若能豁破無明,人人皆是真佛,有何卑慢可得?若能頓斷疑根,煩惱即成菩提,出世即是入世,也無痕迹可得!純樸智慧的本性乃是成就一切偉大人格的基因。
學佛一個“誠”字就不可思議了,對自己坦然忠誠,對他人寬恕真誠,對佛法僧叁寶清淨虔誠,對一切衆生慈悲救度、誠心護念。如此何患一切世出世間福德智慧不能圓滿成就矣!
假如我們還把解脫成佛的希望放在叁寶【注16】以外的思想派別上,對唯叁寶才能引導我們走上究竟解脫成佛的這條道路缺乏信心,還摻雜其他的外道的東西,或者以外道爲希望,證明我們的叁皈依並不清淨,很難得到叁寶的真正加持,並非叁寶舍棄我們,是我們背離叁寶,舍棄了叁寶,也就很難得到叁寶的加持、護念了,這是非常愚癡的。唯有真正的信仰叁寶,具足純淨堅固的皈依心,才能進一步無僞的修行佛法,明信因果、持戒、聞思正見,依正見而次第修行叁士道【注17】的成佛之路。
不應爲邪知邪見庇護,甚至鼓勵人從邪知邪見入手,這是很害人的,你可能覺得是好心,但好心不一定幹的是好事。必須知道,這會影響到一個人的法身慧命的!修行之所以“入魔”,就是因爲戒律不清淨、缺乏正知【注18】正念、思想指導不純、盲修瞎煉、內心跟著貪嗔癡走,內魔引招外魔,再沒有善知識引導,平時的八識田中種下的這些邪知、邪見、邪念【注19】在定中現前,因爲缺少辨別能力,沒有般若智慧及時洞察其假相,被境所轉而出現偏差,這是很可怕的!
而且一個人平時邪知邪見重,又不守戒律的話,臨終時,這些業障現前,四大【注20】分離,苦不堪言,冤親債主全部現前,外道邪師、魔障天地鬼神全來,這時般若慧觀沒有、正念(如念佛力量)不夠,加上如沒大威德的善知識開示的話,完全招架不住,即使佛來接引,但因自身無明業障障蔽心光,不見佛陀,只見業障所感諸境、自在天魔、邪衆外師、冤親債主,這時只有隨業流轉,輪回生死,非常恐怖!故此宣揚邪知邪見害人不淺!
所以佛弟子皈依的時候,都必須莊重、嚴肅的發願:盡形壽皈依叁寶,甯舍身命,永不皈依天魔外道、邪外典籍、邪外之衆!這確實是佛陀慈悲,爲救衆生、不忍衆生生死輪回的負責任的要求,也是個人對自己法身慧命的負責任,要恐怖輪回路啊!
先學外道的人,後發現不對再學佛,當然歡迎,但要洗去這些邪見是很費勁的,邪見不去難了生死。
不能一個人還沒邪見,先讓有邪見再學佛,那是顛倒,那很害人的。
如果說學佛不能一下子走了生死的路,那五乘佛法【注21】(叁士道)接引衆生循序漸進綽綽有余,不需要借用外道法的,須知皈依乃反“邪”歸“正”義,此是覺悟的開始!問曰:誰接引往生極樂世界?
答曰:接引往生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觀音菩薩、大勢至菩薩、清淨大海衆菩薩。
問曰:天仙、鬼神、氣功師、香門及其他外道師、人能接引衆生往生極樂世界嗎?
答曰:這些天仙、鬼神、氣功師、香門及其他外道師乃至人等,自己都在六道裏未出輪回,更不是極樂世界佛菩薩,怎麼有可能接引人往生極樂世界呢?豈不是笑談!問曰:那平時供養、親近這些天仙、鬼神、香門、氣功師、其他外道師等能往生極樂世界嗎?答曰:不能,因果不對。就如種豆想要收西瓜一樣癡心妄想。
問曰:那又供養佛菩薩又供養親近這些天仙、鬼神、香門、氣功師及其他外道師等能往生極樂世界嗎?臨終能蒙佛接引嗎?
答曰:不能。這太危險啦!必須知道,臨終時,《地藏菩薩本願經》曰:“是閻浮提行善之人,臨命終時,亦有百千惡道鬼神,或變作父母,乃至諸眷屬,引接亡人,令落惡道(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何況本造惡者。”平時造惡乃至拜祭、親近這些鬼神外道等,臨終更是有這些冤親債主、鬼神外道現前來接,平時本來就放不下,哪有死心踏地的念佛功夫?業力現前,只有隨著鬼神天仙等去六道裏輪回受生了。
所以念佛修行一定要清淨,不要摻雜其他的鬼神、氣功、香門等外道修法,否則非常危險!非常危險!若能現在覺醒、忏悔,乃至臨終不失念佛之心,才是安全可靠的。當內心生起善念和正見時,應努力的維持和保護它,令它增長,成就更大的福德和功德,直到具備世出世間的圓滿成就爲止;當內心還沒有生起善念和正見時,應努力的培養它,親近善知識,乃至閱讀有益的開示,以培養自利利他的品德。當內心生起惡念時,應努力不隨其造業,趕緊放下連續的執著,忏悔!保持內心的清淨,也無須惶恐,了知其虛妄,不隨其上下顛狂即可。明白因果不虛,忏悔即得清淨,未生起的惡業應避免其生起和發展,遠離一切惡友和邪見,避免因爲自己定力、慧力不夠而被境所轉。
這個世界是我們內心的反映,沒覺醒的人總是受貪嗔癡的業力製約造作種種生死煩惱、愛恨情仇。唯有洞破無常、因緣生滅(元素波動、聚散)的正念現前時,熱惱才熄滅了。真理正見有如甘露澆滅了內心的火焰,退出欲望、物質、精神的圍困,自心的牢獄破滅了,清涼不可思議的平靜現前——這就是涅槃的法味!
世間上各種思想、學派,各種團體都是爲了人類謀求幸福而奮鬥,但幸福並沒有真正的掌握在每個人手中,所謂幸福的享受也都是暫時的感官刺激或精神陶醉而已。爲什麼會這樣呢?這是值得人類這種靈長動物反思的!其實真正的幸福必須遠離我執無明才有究竟圓滿的可能,若無明我執、貪嗔癡嚴重,幸福不可能究竟圓滿,隨著業力的造作,人總是在是非、善惡的泥潭中難以自拔!無常的因緣隨時伴隨著衆生,只要沒有覺悟,就永遠難以逃離輪回的命運!
當沒有見到實相的時候,人總是在假相的遊戲中扮演著各自的角色,不論是鬧劇、喜劇、悲劇,終有收場的時候,再入戲也有謝幕的時候!
當你具備無常的正念時,當下就沒有束縛;當你失去觀照時,迷障又産生了!
信佛不會煩惱,不信佛才會煩惱,煩惱來自于你違背了佛法,佛法的實踐躬行只會使你變得自在坦然。不要用凡情俗見去看待佛法,那只是汙染。
當你真正信佛的當下,佛陀將永遠跟你同在。
《覺悟》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