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別急著指責
一個居士講述:
一天晚上應酬回來,換上拖鞋就開始迫不及待地看足球。上小學一年級的兒子在自己房間寫作業,寫完後自己洗腳上床睡覺了。看完足球節目已是深夜,居士輕輕走進兒子房間,看著熟睡的兒子,很幸福。兒子的書桌上放著一張草稿紙,居士順手拿起來,上面寫著:1+1=1,2+1=1,3+4=1,4+9=1,5+7=1,6+18=1。
居士勃然大怒,把睡夢中的兒子從被窩裏領出來,一頓爆揍。兒子被打地哇哇大哭,手足無措,妻子也趕緊跑過來問怎麼回事。居士把草稿紙給妻子看:“你看,你看,連最基本的加法都不會。你在家是怎麼教育的兒子?”妻子也急了:“兒子是我自己的嗎?你天天在外喝酒打牌,回到家就看足球,有事就怨到我頭上。”妻子看了草稿也氣不過,打了兒子兩巴掌。
小家夥哭的上氣不接下氣,從書包裏取出作業本。居士看後慚愧不已,追悔莫及。作業本上這些數字都標有單位名稱,結果完全正確:1裏加1裏等于1公裏,2個月加1個月等于1季度,3天加4天等于1周,4點加9點等于中午1點,5個月加7個月等于1年,6小時加18小時等于1天。
《四十二章經》中,佛言:甚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得阿羅漢已,乃可信汝意。每當看到一個現象,我們總是急于發表評論,習慣于指手畫腳,以顯示自己高人一籌;新到一個單位,初到一個道場,我們也是喜歡處處批評,對人家的事務管理、威儀戒相、法門道風等全盤否定,恨不得改地換天。其實,萬物的發展都有其規律,我們拿自己的長處和人家的短處相比,就會狂妄自大;拿自己的短處和人家的長處相比,就會無地自容;把一個個體戶和上市公司相比,拿一套國際質量認證標准評判農村集市的賣菜老大娘,這都是不中道,甚至是不厚道。何況我們大多是只看到外在,卻不明就裏;只談論表現形式,卻不知背景形勢。
做人要厚道,還是先弄清楚了再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