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修行的目的是解脫

  89、修行的目的是解脫

  居士坐了好一會兒,才說:師父,我在來的路上准備了很多問題,可見到你竟然連一個問題也想不起來了,本來要問的事很多,現在竟不知說什麼好了。

  清淨說:忘了就忘了,沒什麼可遺憾的。因爲這些爲了找話題而挖空心思搜索出來的問題,大多是“爲賦新詞強說愁”,不是修行體驗中遇到的真實問題,即使探討了,對于改善我們的生命也不會有什麼明顯效果。

  清淨講了一個“紙上談兵”的故事:戰國時期,趙括從小時候起就學習兵法,講用兵打仗的事,認爲天下沒有人能抵得上他的。曾經跟他的父親趙奢議論過用兵打仗的事,趙奢不能駁倒他,然而趙奢不說他好。趙括的母親問趙奢其中的原因,趙奢說:“用兵打仗,本是生死攸關的場合,但是趙括把它說得輕而易舉。假使趙國不讓趙括做將軍也就算了,如果一定要他擔任將軍,那麼毀掉趙國軍隊的一定是趙括了。”…… 趙括代替廉頗擔任抗秦大將後,全部更改原有的紀律和規定,撤換軍官。秦將白起聽到了這些事,派了變化莫測的軍隊,假裝敗退,截斷了趙軍運輸軍糧的道路,把趙國的軍隊一切爲二,于是軍心離散。經過四十多天,軍中兵士饑餓,趙括帶領精銳的兵士親自上陣戰鬥。結果秦軍射死了趙括。趙括的軍隊大敗,數十萬兵士便投降了秦國,秦國把他們全部活埋了。

  修行是減法,不是加法。學佛者可以不必太過于關注自己增加了一些什麼,而是應該以所學經教爲指導,止觀雙運,切實令自己日日減少煩惱、習氣、妄想。若妄念執著減少,自性智慧自然現前,如雲淡日現,雲開日出,明明了了。如果用加法去修行,就容易錯用其心,把“看公案,積素材,談妙理”當作目的,此種做法可能會增加文化繁榮,但對自我的生命改善意義不大,甚至會強化我慢我執,令自己狂慧不羁。就好比熱衷于評論武術者,認識得南拳北腿,說得出閃展騰挪,講起來口沫橫飛,但自己真到了街頭毆鬥時,一個招式也用不上,最後只得靠牙咬抓撓。因爲所談論的招式還是人家的,沒變成自己的。修行的目的是解脫,其核心就是以佛法“真爲生死”,令自己“看破,放下,自在”,看破假象,放下我執,智慧自在。在與煩惱的群毆中,只有自性智慧才是傳說中的“絕世高手”。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