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本尊阿彌陀佛 第一章 衆生慈父▪P2

  ..續本文上一頁的華香、缯、寶蓋、幢幡等莊嚴之具。如實等奇妙之事,超越諸天人的福德。法藏菩薩于一切法,得大自在。遊戲神通,度化衆生。

  大乘經典中,多有涉及阿彌陀佛因地情形的典籍,茲略標數種。

  1、《法華經》

  大通智勝如來時,十六王子出家淨修梵行,求無上菩提,佛滅度後,常樂說是妙法華經。十六王子後悉成佛,第九王子于西方成佛,即今阿彌陀佛是,彼第十六王子即釋迦牟尼佛是。

  2、《悲華經》

  往昔過恒河沙等阿僧祇劫前,有佛世界名刪提岚。彼時有轉輪王,名無诤念,供養寶藏如來。又複經由大臣寶海善知識勸勉,發起無上菩提心,靜處思惟七歲,發願願成佛時,國中種種清淨莊嚴。寶藏佛爲其授記,過恒河沙劫,西方世界作佛,國名安樂,彼國王即今阿彌陀佛是。彼大臣寶海者,即釋迦牟尼是。

  3、《大乘方等總持經》

  過去無央數劫,彼時有佛名無垢焰稱起如來,時有淨命比丘,總持諸經十四億部,大乘經典六百部,爲大法師,隨衆生願樂,廣爲說法。守護流通諸佛秘藏,彼比丘即今阿彌陀佛是。

  4、《賢劫經》

  乃往過去無央數不可稱載,有佛號金龍決光,有法師名無限量寶音行,在末法時力弘經法,而對法弱魔強的境遇,心不怯弱,爲法忘軀,入深山爲一切天人說法,得到國王的護法。彼法師即今阿彌陀佛是。

  5、《觀佛叁昧第九經》

  空王佛時,有四比丘,共爲同學,煩惱覆心,多不善業,當墮惡道。空中教令觀佛,遂得念佛叁昧,得佛授記,彼第叁比丘即今阿彌陀佛是。

  6、《如幻叁摩地無量印法門經》

  獅子遊戲金光如來時,有國王名勝威,尊重供養彼佛,修禅定行,彼國王即今阿彌陀佛是。

  7、《一向出生菩薩經》

  無量無邊阿僧祇劫前,有佛號寶功德威宿劫王,彼佛將入涅槃爲衆廣說法本陀羅尼。時有輪王太子,名不思議勝功德,生年十六,從彼如來聞是法本,即于七萬歲中精勤修習,未嘗睡眠;不念愛欲財寶,不問他事,行作沙門,常獨處止,意不傾動,複教化八十億百千那由他衆生,得發道心,住不退地。彼太子即今阿彌陀佛是。

  由上所引經典可知,阿彌陀佛因地,或爲國王王子、或爲轉輪聖王、或爲比丘、或爲法師、或供養佛、或說法利人、或發四弘誓、或行六度,所謂根深果茂,源遠流長。以無量無邊功德莊嚴成就的西方佛刹,開廓廣大,無衰無變,超勝十方一切佛國。

  在無量劫圓成大願的過程中,阿彌陀佛隨形六道,與諸類衆生廣結法緣。是故西方極樂世界成立方始十劫,即有無量不可算數的衆生往生彼刹,聲聞菩薩的數目亦難以計算。這是阿彌陀佛因地功德所致。

  《無量壽經》雲:“複有十方佛刹,若現在生,及未來生,見阿彌陀佛者,各有八萬俱胝那由他人,得授記法忍,成無上菩提。彼諸有情,皆是阿彌陀佛宿願因緣,俱得往生極樂世界。”

  佛度衆生,衆生受佛度化,其間難易淺深,總在于緣。我們能遇能信淨土法門,即是與阿彌陀佛宿世有緣之人,悉皆得受必定往生成佛之記。淨業行人應自尊自肯,信自信他,感戴彌陀恩德,尊重自己宿世的善根,今世信願持名,橫超叁界,往生成佛,慶快生平。

  

叁、他力果教門的肇啓

  阿彌陀佛因地——法藏菩薩初發心時的志願,廣大而超勝,不但超過叁乘,亦乃超逾諸佛。經中記載法藏菩薩初詣世間自在王佛所,禀陳願心:“欲令我作佛時,智慧光明,所居國土,教授名字,皆聞十方,諸天人民及蜎蠕類,來生我國,悉作菩薩,我立是願,都勝無數諸佛國者,甯可得否

  ”

  法藏比丘的願力不可思議,世間自在王佛亦予肯許,並直下開示攝取佛國、莊嚴妙刹的根本方法。“汝自思惟”、“汝自當知”、“汝應自攝”,道出菩薩建佛淨土,成佛正覺,皆由自心,非從外得。此“自”字,即當人妙明真心,真如實相,在聖不增,在凡不減。故知思惟修何法而得成就莊嚴佛刹,修何行而得成就莊嚴佛刹,由何人使之佛刹莊嚴。唯有除妄歸真,明心見性,于畢竟空中,熾然備修菩薩萬行,方能得之。萬法不離自心,真如緣生萬象,妙土莊嚴乃由自心顯現。

  世自在王佛開示的自力頓悟漸修的妙莊嚴門,法藏菩薩自然當機,依之而修,經無量劫,亦能成就四十八願。然而,法藏菩薩回答尊師:“斯義宏深,非我境界,惟願如來,應正遍知,廣演諸佛無量妙刹,若我得聞,如是等法,思惟修習,誓滿所願。”意謂自力莊嚴淨土的義理宏大精深,不是我現今所能企及的境界。惟願如來,以遍知一切的智慧,廣爲演說諸佛無量妙刹肇建的理事因果。若我得聞淨土啓建的奧決妙法,當深入思惟,精勤修習,誓滿初心所發之願。這種超出常格的回複,充分顯示出法藏菩薩的悲心與智慧。法藏菩薩受同體大悲的驅使,發心廣度十方一切苦難衆生,而且要突顯速疾的功能。“速成無上正等正覺”(自利),“速生我刹受安樂”,“速到菩提究竟岸”(利他),通途的菩薩淨佛國土的行門,法藏菩薩能直下承當,而超勝一切佛國的最勝淨土之行,同時又具速疾功能的度生方法,卻是當時的法藏菩薩智慧能力所不逮。所以,法藏菩薩再次懇請世自在王佛加持,以冀快速圓成超勝諸佛的本願。

  世自在王佛對法藏菩薩不走自力,仰依佛力加持的意向亦深加贊許,即爲他選擇、宣說與顯示了二百一十億諸佛刹土功德嚴淨廣大圓滿之相。使法藏菩薩的淨土行初始便站在佛地果覺的起點,大大加快了啓願與滿願的進程。四十八願的肇建,以法藏菩薩的總意願爲親因,以世自在王佛的加持爲增上緣,因緣和合而成。世自在王佛應法藏之請,選擇二百一十億佛刹作爲範本,蘊含著如來果覺的價值導向。從表法來看:世自在王佛表涅槃叁德(世間配般若德,自在即解脫德,王即法身德),由是,世自在王佛對法藏菩薩的加持,即是如來叁德秘藏的加持。十方叁世諸佛同證如來涅槃叁德,故從深層意義理來說,世自在王佛的加持,亦即表證十方叁世諸佛如來對法藏菩薩共有的加持。換言之,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的肇啓與西方極樂世界的成立,即是十方叁世諸佛如來共同參與的傑作。十方如來憐念衆生,如母憶子,如是慈悲濟衆之心,藉著法藏菩薩契合聖心的大願而沛然湧起,給予法藏菩薩無限的加持力。法藏菩薩深感佛力加持的法益與必要,于是,在無量劫莊嚴妙土,圓成大願的過程中,從不間斷地于諸佛所,尊重供養,不倦請法。這樣,阿彌陀佛的大願肇始與西方極樂世界的圓成全過程,始終貫穿著佛力加持。由是我們便可領會到,阿彌陀佛西方極樂世界之所以受到十方諸佛的贊歎,念佛行人之所以得蒙十方如來護念,是有深遠的曆史淵源的。

  阿彌陀佛在因地,以不可思議的悲智,自開他力果教門,其淨土行從果起修,真正實現了速疾啓建,速疾滿願,速成淨土,速度衆生的初衷。法藏菩薩(及因地種種身份)淨土莊嚴的圓成,即是阿彌陀佛廣度衆生的開始(自致成佛)。阿彌陀佛因地他力果教的特質,在阿彌陀佛的果地上尤爲發揚光大。淨宗理念昭示:凡惑衆生仰賴阿彌陀佛的願力,信願持名,即得帶業往生,橫超叁界,徑登不退,一生成佛。其修持下手處,即是從果起修,六字洪名由阿彌陀佛果地萬德所莊嚴,今以此果覺作衆生修持之因心,名具萬德,名召萬德,行人念佛,即將阿彌陀佛的萬德轉換成自己的功德。即念即佛,香光莊嚴,不可思議。

  淨宗念佛法門的他力果教特質,是阿彌陀佛修因證果大悲大智的結晶,能令常沒衆生疾速出離生死苦海,疾速成就佛道。追根溯源,阿彌陀佛以無盡大悲愍念十方苦難衆生,稱性肇建殊勝大願,生佛同體義蘊,彌陀願心功德,海墨難書。

  

  

《本尊阿彌陀佛 第一章 衆生慈父》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